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小红 《人民论坛》2014,(11):155-157
风险社会下,"女性自身问题意识"使女性遭遇信仰异化、自我认同危机和主体意识渐趋消解的精神家园困境。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思维方式关注女性问题,为此,有必要借鉴其理论,注重女性教育与素质的提升、引领女性超越精神生活的物化、唤醒女性的主体意识和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重建风险社会下的女性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在实现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人的现代化问题已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以一种什么样的形象来创建新的精神主体,以什么样的精神风采来展现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已迫切需要我们对之作出回答。努力激发现代市民的主体创新意识,应该作为构筑现代社会文明和人的精神家园的支柱。主体创新意识和现代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论女性的主体意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和男性都是有创造价值的人类社会的主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现代女性的主体责任,它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克服女性现有主体意识的矛盾,提高女性的社会参与程度与参与能力,发挥女性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4.
杜一平 《前沿》2010,(17):74-76
中国传统儒学孟子性善论思想能为行政主体在行政实践中提供深刻有益的启发,提高行政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把孟子性善论思想作为行政自制理论的基础进行探究,因为该思想促进行政主体更好的进行自我控制,做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行政行为,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据此,在实践中深化道德基础的三点具体措施,即:确立和实现行政主体的善意行政意识、完善新的道德评价机制和提高行政主体的自我约束能力。  相似文献   

5.
何桂英 《求索》2011,(5):213-214,63
女性文学是诞生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以女性为言说主体、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审视、反思男人和女人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的文学,致力于其主体性的建构,强调的是男女平等。新女性主义强调不要用男性的标准要求自己,致力于发掘女性作为群体和个体的独特性,强调不同于男性存在和经验的女性存在与经验,并赋予这种存在和经验以新的价值和意义;注重从文化层面对父权社会进行批判与挑战。李碧华以清醒的女性独立意识和丰富的实践,对传统女性主义理论进行了重构与超越,体现了新女性主义文学的特质,昭示了女性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与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延续,是主体性精神在文化层面的外显。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主体性文化精神缺失的问题,比如理论工作者主体意识淡薄;传播内容脱离群众生活;价值取向偏离主体教化意义等。从主体性文化哲学视域下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坚持主体文化自觉、回归大众生活、强调精神教化等推进路径,以期建构民众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在美女崇拜的社会大潮下,当今城市社会形成了一种以城市职业青年女性为主体,以形塑女性美、展示女性美为主题的“美女时尚”潮流.美女时尚让城市职业青年女性活得精彩与自信的同时,也带给她们审美压力、消费压力、风险压力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引导城市职业青年女性清醒地认识并理性地追求美女时尚潮流,同时强化美女时尚所涉及的行业监管及行业自律,是避免和缓解城市职业青年女性美女时尚压力的基本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女性原因与对女性发展的制约所在,并就女性生存经验予以挖掘、发现,以探索女性精神成长的可能性.该丛书避开了纯粹理论叙述的模式,将理论与当下的现实紧密联系,以女性自己的声音对女性的历史与现实进行描摹与实录,从而完成了对女性生存现实状态的展示、女性审视自我主体意识的陷阱存在、女性自我精神力量与存在价值的探寻.  相似文献   

9.
周晓丽 《前沿》2007,(11):107-109
现代社会随着风险的日益增多,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主体政府必须发挥其应对中的主导作用.由于后现代话语理论强调公共行政中的话语机制,倡导通过建立公正、透明、参与式的对话方式来解决公共政策中的问题,为化解社会风险提供了有益的政策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宋国英 《前沿》2010,(8):192-194
风险社会语境中的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养成是一个尚不为学界关注但却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时代课题。大学生主体意识是大学生在对象性活动中形成的对自身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以及自身地位的认识和觉悟。从面向未来幸福生活的历史维度,以传统文化的扬弃为基础,以市场经济文化的积极元素浸润与引导大学生当下对象性活动的自然展开,是大学生主体意识养成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站在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的时代,"剩女"现象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了,但在建构主义视阈中,"剩女"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后果不可忽视。本文从建构主义范式透视社会学理论对于"剩女"危机的理论认知,剖析"剩女"主体在面对建构女性与女性建构的断裂中存在危机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分为两个阶段,从社会性别观、女性主体意识、婚恋观、就业观、人生价值观等五个方面,揭示了女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轨迹,认为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既折射了我国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也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研究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对于促进女大学生成长,造就高素质女性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和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社会政策理论将女性就业与儿童照顾的两难困境视为新的社会风险。文章也从该视角考察中国情境下"工作-家庭平衡"问题,并将成功兼顾工作与育儿双重责任的女性称为"超级妈妈"。通过对广州家庭育儿实践的访谈发现,"超级妈妈"现象首先基于妈妈们对女性价值在传统和现代两个维度的理解;同时,她们运用空间规划、网络构建和时间分配三种策略,积极组织家庭资源应对新风险。本文认为,超级妈妈的巨大付出和家庭支援的微观机制,有效填补了儿童照顾的社会福利赤字。但是,"超级妈妈"现象存在可持续性问题,且因条件差异产生不平等。因此,国家要承认女性及其家庭照顾儿童的社会价值,同时为女性及儿童增加社会照顾资源,抵御社会变迁带来的新风险。  相似文献   

14.
金晶 《求索》2012,(9):147-148,113
"生态女性主义"在现代西方社会是反映女性主义生态伦理观的核心观点。女性生态主义的女性意识着重探讨女性的性别意识、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通过对叛逆和逃亡性的颠覆,同性爱和母爱等主题,书写反抗父权制文化体系,寻找失落已久的女性躯体,建构女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产业结构演变对农村女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活动的参与主体出现明显的性别分化,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经济发展往往并不必然导致弱势群体的最终受益.面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还将继续调整这一必然趋势,农村女性如何提高适应能力,发挥农业生产的主体作用已成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广东农村产业结构演变和农村女性适应能力的实证考察,揭示影响农村女性适应能力的有关因素,据此,对如何提高农村女性的适应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代国际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全球化和区域化两大趋势,对传统国际社会权威体系赖以存在的基础.正进行着解构和重组.在此背景下,全球治理理论应运而生,其对当代国际政治本体的认识以及研究范式都有重大转变,并通过主体、意识及规制等多种路径重构国际社会的法治型权威.  相似文献   

17.
复兴和重构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对于身处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冲击之下的中华民族,应对民族精神家园的危机与挑战,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的意义重大.而当前学界对精神家园的特质、结构、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学理性研究尚不够深入.文章以黑格尔对欧洲人精神家园的研究路径为参照,借鉴文化哲学的方法和研究成果,提出精神家园的存在是主体精神(心理世界)与客体精神(文化世界)的统一,精神家园的发展内涵也是历史继承性与现实观照性的统一;阐明以回归生活世界唤醒精神家园主体的文化自觉:即通过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认同,通过对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整合创新,探寻构建民族精神家园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且公共安全事件发展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与"风险社会理论"存在很高的契合度。为了促进城市管理者对于公共安全事件及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进行管控,需要从风险视角去全面审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治理。城市公共安全的系统治理涉及到诸多利益主体,在"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下,以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上海踩踏事故这一案例,探讨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出基于政府-社会协同参与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条件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条件,表现为从实践中提出理论创新的主题或问题,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社会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社会条件,通过政治文明建设营造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理论家队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条件,应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相似文献   

20.
艺丹 《前沿》2002,32(6):72-75
“五·四”女作家群由步入文坛时的“问题小说”到以“爱”为主题的创作 ,表明她们的创作视角由社会转向了表现女性自我 ,女性主体意识由对外的追求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审视。作品中的人物不愿再做封建家庭的奴隶、任人宰割的羔羊、为人刀俎的鱼肉 ,女性主体意识开始在“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中觉醒。从“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我们看到 ,“五·四”新女性们不顾社会、家庭的阻挡 ,勇敢地为实现作为“人”的价值 ,迈出了蹒珊的第一步。这蹒珊的第一步为日后女性主体意识走向全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