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媛媛 《人民论坛》2014,(14):227-229
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政策在我国刚刚起步,而我国面积辽阔、各地情况不同,至今仍未出台严密的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各地方根据自身特点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自行规定的政策,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加强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后期管理成为实现保障性住房功能、保证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将保障性租赁房政策作为住房保障制度的重点和突破口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中国保障性租赁房政策的出台主要源于中低收入者买不起和租不起房,主要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等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中国保障性租赁房政策不仅能弥补中国住房保障制度之不足,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减少房贷风险、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经济稳定。但也要意识到,该政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住房市场价格冲击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12月6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宁波市重点考察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完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使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4.
<正>杭房局〔2022〕127号各区、县(市)住建局、财政局,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国办发〔2021〕2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21〕59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的通知》(杭政办函〔2021〕 54号),保障性租赁住房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2011-2015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这标志着住房保障建设进入一个集中快速发展阶段。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分为两类,一类是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房、公租房;另一类则是产权  相似文献   

6.
高原 《前沿》2013,(11):116-118
为分析保障性住房政策中涉及的各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运用玛希和罗茨提出的政策网络分类法,将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置于网络背景下进行分析。运用政策网络分析视角,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中的网络与参与行动者,总体评述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必须打开现有的封闭的政策网络,纳入新的政策主体,从而改进政策结果。  相似文献   

7.
租赁式保障性住房运营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莲 《求索》2011,(6):95-96
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的扩大,研究这些住房资产的后续经营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租赁式保障性住房作为社会的一种准公共产品,采取怎样的运营模式可以既能考虑其福利性,又兼顾到其成本或微利经营呢?本文从提高租赁式保障性住房资产配置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多元化的运营模式,对推动保障性住房资源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尽管当前全国各地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已逐步建立,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等租后或售后的维护、管理与退出机制仍存在较大的制度缺陷,成为保障性住房健康推进的障碍。因此,将当前的住房保障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通过立法将保障资格的审核标准、操作办法、运行规则、监督方式和退出机制进行合理设计,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政府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9.
《政策瞭望》2011,(12):57-57
最近,山东省出台了涵盖土地供给、资金引入、质量监管、申领审核等一系列政策,通过政策先行实现保障房建设逐步制度化常态化。今年,国家下达给山东省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是32.82万套,是去年的2.8倍,其中包括新建公共租赁住房7.4万套、廉租住房1.2万套、经济适用住房8.6万套、限价商品住房3.3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青年人群逐渐向大城市聚集,他们在为城市注入活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承受着高房价带来的住房压力和挤出效应。在"房住不炒、住有所居"的住房政策指引下,我国实施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作为面向青年新市民过渡期的住房保障政策,保障性租赁房为减轻青年群体住房压力,激发青年群体创新活力,促进空间上合理优化配置青年人力资源,为促进我国储备人才红利提供了政策保障,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活力释放的制度保障,也为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注入了重要制度创新源动力。  相似文献   

11.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明显不足,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土地制度缺陷、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财力问题.其中,土地财政的限制会导致对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的困难,地方财力的约束则会致使保障性住房的资金供给不充足,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给政策.本文通过对湖北省黄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政策的实地调研,分析并总结“黄石模式”的经验与不足,最后,提出应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差别化供应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公共租赁房政策的实施与完善,是对于现行保障性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拓展与创新,是一项与时俱进的住房保障制度。它的完善与推行有助于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住房制度经历了从福利分房到住房市场化,再到强调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在这一改革进程中,或偏重于市场性供给,或注重于政策保障性供给,始终缺乏市场与政策相结合的供给渠道,使得住房供给体系的覆盖面存在盲点——始终存在一个较大比例的“夹心层”,其住房条件无法得到有效改善。2010年6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盲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施小梅  赵晓彪 《创造》2013,(6):46-47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有效举措,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云南省过去实现了许多方面的率先和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政企共建廉租住房;率先实施廉租住房级差租金;率先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10,(5):55-55
新华社8月5日报道,北京等28个城市成为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133个经济适应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为申请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项目.贷款额度约493亿元。  相似文献   

16.
周阳 《今日海南》2011,(9):38-38
公共租赁住房简称“公租房”,属于保障性住房,是指为解决城市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阶段性住房困难而推出的政策性租赁住房,其产权归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与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相比,公租房具有租金水平低、租赁关系稳定等优势,而且覆盖面较广,不仅包括本地中低收入家庭,还将惠及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符合“夹心层”的实际需要。此外,公租房具有“只租不售”的特点,租户流动性很强,  相似文献   

17.
《协商论坛》2012,(4):18-20
一、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基本情况近年来,周口市加大力度,建设了一批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并启动了棚户区改造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工作。2008年至2011年,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项目55个,25040套、167.3万平方米。其中,廉租住房项目33个,  相似文献   

18.
<正>鄂建文[2018]60号各市、直管市、林区房管局,宜昌市、恩施州住建委:为积极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住房保障政策体系,规范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管理工作,根据《湖北省城镇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398号)的规定,我厅制定了《湖北省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信用管理及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公共租赁房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玲 《重庆行政》2010,12(2):35-36
2010年1月14日,重庆市政府宣布,未来十年将建400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以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需求。公共租赁房作为重庆住房保障体系中的新举措,得到了全国广泛关注。公共租赁房是作为保障性住房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当前我国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在住房领域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的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如何结合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特殊背景和突出矛盾,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加速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对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