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金融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而广泛的存在,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及农户融资的一种重要渠道,其有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合会等多种形式。而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在其运行上有正负效应,需要对其规制引导,可以通过加强其法制化建设、完善监管措施、发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及完善小额信贷组织等形式实现。  相似文献   

2.
民间金融:制度变迁中的表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琼 《求索》2011,(6):36-37,20
民间金融作为游离于正规金融制度之外的非正式经济活动,其存在有其自身合理性,形成有其内生性,即自然属性。因此,浅表像化的将其产生归结为正规金融体制缺陷所致,亦或大而概化将其发展进行肯定或否定,实有商榷之义。作为制度变迁中的新奇创新内生性产物,民间金融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新生经济现象简单表述,而是制度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非均衡性状态,中国金融制度由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变路径选择表达,以及在此诉求表达之中,旨在营造适应内生性金融制度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的实践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3.
农村非正式金融的产生与发展: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群琳 《湖湘论坛》2007,20(1):94-95,103
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特征和民间财富的增长及其日渐明显的趋利性内生出对非正式金融这种投资方式的需求,而利率管制下的资金供求缺口更需要非正式金融来弥补,同时,处于缺位状态的农村正式金融为非正式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因此,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形成属于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政府对其打压不符合经济规律,也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制度缺陷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金融在中国的兴起和迅速的发展,表明内生于中国体制外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制度已成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事件。民间金融是在中国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经济制度变迁中的诱致性融资制度变迁,它作为一种市场化融资制度安排为中国的渐进式经济改革提供了强大的体制外金融资源支持。本文从民间金融产生的客观因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民间金融一般发展趋势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出现在建立民营银行并非最佳选择,而可以借鉴日本的信用金库制度,利用商会和行会的力量来进行整合。同时,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利用现有机制让其合理化,给其正当的名分让其发展而非一味取缔或者将其强制和迅速的纳入体制内。  相似文献   

5.
法与金融理论的发展与民间借贷法制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蓉 《求索》2010,(6):135-137
法与金融理论将法律对投资者的有效保护及其实施效率作为影响金融体系乃至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一国制定金融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中国作为转型国家存在着立法滞后、执法不力的问题,而健全法律体系和提高司法独立性需要长时期的沉淀和积累,其更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在强化私人产权保护、完善民间借贷投资者法律保护体系的同时,针对不同的民间借贷形式补充政府监管和非正式执行机制以替代或补充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最终促进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金融法律制度与体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呈现出一种典型的金融排斥局面,在作为正式金融的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渠道均受到一定阻却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为了满足其基本的融资需求,必然会选择民间融资等非正式金融,但因此却面临较高的合法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因此,寻求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治理的立法破局,必须以提高金融包容为基本指导思想。应当出台立法对现有的官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改变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排斥现象;继续稳步推进民间融资的改革步伐,以风险可控、规范经营为基本原则推进部分民间融资的合法化路径;注意在改革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7.
张凯  曹露聪 《求索》2012,(12):226-228
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并存,中国农村亦然。当下,农村民间金融道德风险的生成机理源于信息在农村民间贷款人与借款人、农村民间金融机构所有者与经营者、农村民间金融中介机构与借贷双方、农村民间金融监管当局与被监管者等金融活动主体间的非对称性分布。这就为民间金融道德风险困境的出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对此,我们必须为化解民间金融道德风险而构建相应的法律体系,在制度性对策层面上,应从建立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法律机制,完善农村民间金融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完善对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适度监管法律机制,完善农村民间金融领域的民事责任制度架构等方面对农村民间金融道德风险行为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长期的"金融抑制"政策和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缺位使得民间借贷对借贷双方、金融市场、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稳定性均造成了较大的风险。应完善民间借贷法律法规,防控风险;合理开放民间金融市场,化解风险;构建民间借贷监管体系,提示风险;建立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制度,分担风险。  相似文献   

9.
综观美国金融混业经营之路,无论是混业经营制度还是分业经营制度,作为一种金融制度本身都应当适应经济金融发展的内在要求,并依赖于一国特有的制度变迁路径安排。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混业经营是正式制度的社会理性和非正式制度的私人非理性有机统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制度约束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西部民族地区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以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为核心的制度变迁。然而产生于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并延续至今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却阻碍了正式制度作用的发挥,也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推动非正式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分析及立法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间借贷一方面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金融体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又由于缺乏规范引导,而给金融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了潜在的危险。目前,民间借贷法律依据不足,利率一再飙升,纠纷不断,立法的紧迫性日益增强。建议制定一部专门的有关民间借贷的单行法规,从概念上彻底划清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完善民间借贷监管和监测法律制度,规定民间借贷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主要条款应加以规范,对于借贷资金数额较大的,规定担保抵押,建立通畅便捷的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2.
对民间规范的认可,贯穿于地方立法的所有类型中。不论是执行性地方立法、自治性地方立法还是试验性地方立法,都需对民间规范予以认可。前者的认可乃是把国家法的原则和精神搭架在具有相容性的地方民间规范中,以利其贯彻落实;中者则是对地方事务在地方事权范围内,予以规范化、法律化,其重要根据是业已形成的地方的非正式制度(民间规范);后者尽管有更多创制因素,但也不排除对已经形成的规范事实(非正式制度事实)的认可。地方立法的形式,主要是认可,而不是创制。  相似文献   

13.
何美然 《前沿》2010,(14):152-154
研究农地流转制度,不仅要注重正式制度和规范的探讨,也要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分析;对于农地流转影响比较大的非正式制度主要有:公有制观念、"长官意志"、平均意识、恋土情结、村规民约、血亲及熟人基础上的人际网络结构;农地流转制度创新,要充分考虑各类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方面,促进农地流转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由“温贷危机”引发的民间借贷风险与防范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的视角分析了民间借贷的风险及其根源,认为我国民间借贷风险主要来自于包括金融体制、经济政策、法律制度、社会诚信状况等金融生态环境的失衡,因此通过建立普惠制金融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征信与担保体系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等手段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与化解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民间融资作为国家正规金融渠道之外的一种融资活动,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环境。由于法律在民间融资的认定、保护、规范和引导方面存在缺陷甚至冲突,使得民间融资游走在法律边缘,集合法性与违法性于一身,妨碍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正确区分民间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犯罪的差异,有助于促进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构建合理的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16.
王绍旺 《求索》2012,(2):138-140
民间高利贷是由于民间藏有大量闲散资金而银行存款利率较低和银行紧缩政策所致,国家在法律形式上对民间高利贷不予以保护,但是由于民间高利贷处于国家信用控制和监管当局监管之外,国家金融法律制度改革滞后经济发展要求,使得民间高利贷呈现出由个体行为向公司行为的趋势发展。本文从对域外民间高利贷规制考察中发现,虽然域外法系对民间高利贷做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其并没有将民间高利贷作为一种"地下性"行为认定。因此对于我国学者提出的民间高利贷是非法经营罪、民间高利贷需要通过在刑法分则中增设"职业放高利贷罪"来规则等观点,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在制度改革、机构创新、市场活跃、特别是农村金融信贷总量与消费信贷规模扩大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农村金融制度转型滞后、组织结构单一、金融服务网点收缩、金融供给不足、农村资源资产转化困难、民间金融发展混乱等问题。为此,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继续推动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将农村信用合作社实施市场化拆分,要依法放开农村民间金融行为,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供给,借助产权制度形成农村资源、资产向资本转化的金融通道,全面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观念。  相似文献   

18.
李伟楠 《青年论坛》2014,(4):102-106
小额贷款公司是随着民间金融的发展出现的,渐渐成为社会期待的一种有效金融模式。其具有商业兼公益性、民间金融草根性等特征。由于缺乏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专门立法,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日益暴露出风险问题,其背后是整个法律监管制度的缺位、错位。我国立法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定性不明,重合规性监管,导致风险并没有得到控制。需明确监管的主体和内容、确立适合性监管制度、建立激励性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拉卜楞地区,有一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员,他们自称为"部落委员",主要负责在拉卜楞寺举行重大佛事活动时维持秩序和通过调解解决一部分民间纠纷。作为民间调解的一种类型,藏族的"部落委员"调解可以追溯至历史上的部落制度,其在调解主体的选任、适用范围、调解结果、调解依据和收费方式等方面都与传统部落制度下的"干森姆"调解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之下,要正确认识和充分挖掘这种民间调解的价值,必须从文化延续与在制度变迁的角度对藏族的"部落委员"调解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李果  于伟 《前沿》2008,(7):139-141
社区治理可以理解为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上的运用,或者说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公共事务的治理。社区治理理论的内核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确定共同目标等途径实现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作为一种发展中理论,学界对其实现途径有不同的设计。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将非正式制度作为实现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论述其在构建社区治理结构,实现社区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