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大媒体广泛揭露“法轮功”致人剖腹、跳井、上吊、自焚、亲朋反目、对抗政府等罪恶行径之后,这一规模较大的全国性邪教组织、迷信组织—时间成了众矢之的。用一句老话讲,这叫罪有应得。但是,我们是否应当反省一下,为什么会出现成千上万民众(包括部分领导干部)有组织地大练荒谬的“法轮大法”呢?为什么一批相当有身份、有文化的人公开宣称“法轮大法”是最高意义上的科学呢?在某些共产党员头脑里,“法轮功”之类低级迷信观念何以会与马克思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学说并行不悖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科学精神的沦丧和伪科学、迷信的泛…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和吕正操两位将军都是辽宁海城人。前一时期,这两位有着特殊关系的世纪老人在美国会面时,回首往事,不甚感慨。张学良告诉吕正操:“我现在有些迷信,迷信上帝。”吕正操对张学良说:“我也迷信。迷信老百姓。”张学良沉吟良久.感叹道:“得民者昌。”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和吕正操两位将军都是辽宁海城人。前一时期,这两位有着特殊关系的世纪老人在美国会面,回首往事,不胜感慨。张学良告诉吕正操:“我现在有些迷信。迷信上帝。”吕正操对张学良说:“我也迷信,迷信老百姓。”张学良沉吟良久,感叹道:“得民者昌。” 一个人总是有自己的信仰的,有时这种信仰可达迷信程度。例如世人对鬼神,对上帝,对金钱,对权力……常常盲目地崇拜和追求。但“迷信老百姓”则不一样,听起来非常新鲜。老百姓者,人民大众也!他们无职无权,处于社会的最基层,在旧社会是被统治者驯牧的羔羊,如今在那些“民主国家”也还是充当作炮灰的兵员和出力流汗的劳双双“动力,有谁会崇拜他们  相似文献   

4.
图谶漫议     
一位编辑送给我几页沉迷于买六合彩的人被弄得神魂颠倒的材料。在他们心目中,一幅字画,报纸上一幅标题图等等,都暗藏着彩票号码的玄机。这些材料,让我大开眼界,原来21世纪竟还有这种“新人旧事”发生。我马上联想到20世纪60年代某些人能从一幅画中发现“刘少奇万岁”之类的“反动标语”,从一篇文章的题目(《金龟子身上有黄金》)找出它吹捧赫鲁晓夫的“阴谋”之类“特异功能”,联想到历史中反复发生过的关于图谶之类“预言”的故事。这类故事,大概是读书太少,我从未在外国历史中见到过。可不可以说它是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创造呢?如果是,倒确…  相似文献   

5.
《前进》1999,(9)
李洪志的“法轮大法”是彻头彻尾的迷信邪说。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对它顶礼膜拜,盲目信从?这不能不给我们一种警示:取缔“法轮功”组织,批判“法轮大法”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这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首先,要坚决反对迷信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李洪志的迷信邪说之所以能出笼传播,主要是借助了时下迷信盛行之风。必须承认,这些年来,我们一些地方确实放松甚至放弃了对迷信活动的斗争,以致修庙造神、求神拜仙、打卦算命、驱邪画符、上供还愿、看风水选吉日、求升官谋发财等迷信活动,在城乡四…  相似文献   

6.
十来年前,我曾写了一篇小文《寻找老百姓》,大意是我们中国已经成了名片大国,有名片的人太多太多了!而且,名片上的内容绝不仅仅限于姓名、通讯地址、电话等等,往往要添加上各式头衔(如官衔、职衔、誉衔、虚衔之类)。这样的名片太多了,铺天盖地,这就会使人产生一个错觉:好像我们中国有太多太多的“人上人”,简直快要没有十足的普通老百姓了!  相似文献   

7.
我曾品尝过北方的“涮肉火锅”、“野味火锅”,也食用过上海的“什锦火锅”,广东的“四生火锅”,但我最难忘的还是那鲜嫩脆爽的连城“涮九品”。“涮九品”还得从“涮”字说起,“涮”,就是把生的肉片、鱼片之类放在开水锅里略煮一下就吃。这个“开水锅”其实就是火锅。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人吃火锅菜大概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文化史至少可追溯到宋代。史载,南宋  相似文献   

8.
针对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封建迷信现象愈演愈烈的问题,哲学博士、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王中江研究员和王新志先生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 记者: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还有不少人相信迷信? 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的确,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人类的知识日新月异,认知领域也在惊人地扩展着;人类控制自然和社会的能力,解决人自身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我们要看到,面对无限的领域和对象,人类还有许多“无知”的领域。我们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解决。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如一个人的事业、恋爱成功与否,很难说科学技术在此能发挥多大作用;医院能够治很多种类的病,但不少疑难病症或不治之症,它就难办。这就为人们求助于“迷信”,留下了空间。近代以来,人的主体性地位增加,但人也在被非主体化。人在很多地方得到  相似文献   

9.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连眼都不眨,随地吐痰、乱闯红灯之类,“小节”尔。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闯红灯吗?一不留神,“道德”与“教养”这亲哥俩打起来了,结果可想而知。2003年我去了一趟日本。期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该国的城市交通秩序。要论车多人多,我相信中国目前的哪个城市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1周年.在他生前,我曾有幸几次见到周总理,最后一次见到周总理是在1974年1月25日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上,我目睹了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元帅等中央领导同志不卑不亢应对江青等人的场面. “批林批孔”动员大会的召开 1973年年底、1974年年初,全国掀起了一场“批林批孔”的政治运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批不起来,也批不下去,甚至遭到抵制.这次“批林批孔”目的之一是批周总理;“评法批儒”批党内的“大儒”;“评《水浒》”批“投降派”,等等,矛头所指,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相似文献   

11.
封建迷信,分别是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两个概念的省略。毛泽东曾经提出反封建反迷信的概念,是指提倡民主,反对封建;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著作中,在有关宗教工作的文件中,从未使用封建迷信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2.
柳良 《人民公安》2006,(13):30-33
最近,浙江台州沿海沿江一带曾经被一种“海怪”搞得人心惶惶,迷雾重重,一时间,沿海的迷信色彩乌烟瘴气,与迅猛发展的沿海经济格格不入。管辖江边、沿海一带的台州市椒江区公安分局前所派出所临危受命,当即组织精干力量,明察暗访,几经周折,终于一举揭开了迷信一时的“海怪”之谜  相似文献   

13.
“真伪之辩”平议诸尚一我不认识柯云路。尤其遗憾的是,没直接读过作为“从事人体科研、气功科研的科学工作者”之一的柯云路关于这门科学的著作。有之,则是在1995年10月号《探索与争鸣》杂志上他致杨振宁等四位教授的那封公开信──《人体特异功能真伪之辩》。这...  相似文献   

14.
<正> 报刊上讲述“中国第一”与“中国古代的……”之类的文章,可谓多如牛毛,目不暇接。信手翻来,眼界大开,方知除了“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外,大到天文地理,小到鸡毛蒜皮,中国几乎囊括了世上所有的“金牌”。举数例:论足球,中国早在宋代就有了。《水浒传》里的高俅,能将那球踢得“一似鳔胶粘在身上似的”,何等精彩,那齐达内、罗纳尔多之类,怕是连给高俅捡捡球都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党报党刊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文章往往用“因某种原因”、“因种种原因”之类的语  相似文献   

16.
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这一提法时下很流行,但什么是“主流社会”,华人怎样才算融入了“主流社会”?却很少有人能回答得清楚。 我以为,美国的“主流社会”,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生活的社区内。紧密融入社区的生活中,也就是融入了“主流社会”。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总是能参与“主流社会”呢?我往往报以一笑,然后告诉他们:要想真正融人社区生活,我的一点经验是,要去社区里做义工…… 我曾在一个约有200户人家的“居委会”(Home owner Associanon,简称HOA)做“主任”。 美国的HOA,是一个没有报酬由志愿者组成的利益组织,注重的是邻里间的安全、社区的宁静和保值房价。如你  相似文献   

17.
杨妹的故事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但这则发黄的旧闻在今天的我们看起来却并不陌生。耳朵认字、意念移物等等人体特异功能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令我们记忆犹新;而国内一家发行量极大的妇女杂志也曾刊出过一篇报道江西一女尼“辟谷”的长文。所谓“辟谷”,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便是“不吃五谷,方土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方法”。文章把这个尼姑写得活灵活现,还配发了照片,可谓言之凿凿,不由你不信。  相似文献   

18.
一位朋友告诉我,信不信由你,一位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当面把一张十元的人民币烧了,然后又死灰复原。他坚信,人间总有奇迹。 有两位著名的小品演员也学起魔术来了,他们从衣襟里变出条幅,从炮筒里打出另一位演员的几位“太太”……那就笑不笑由你了。 原南昌阀门总厂厂长帅经宁大概也是这么个人。  相似文献   

19.
关平 《北京观察》2018,(1):41-41
2016年,我曾作为指导老师参加了外交学院组织的“模拟政协”大赛,同时也受到过中小学的邀请,对学生进行“模拟政协”方面的培训。在这些活动中,我对“模拟政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读者,您每天看天气预报节目吗?你可曾知道,是谁预测出第二天的阴睛冷暖?这些能看透老天爷“心思”的人又是什么样的人?走近“管天人”,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什么能“未卜先知”,具有什么特异功能的神人。他们是一群普普通通。但有着丰富学识的气象工作者。凭着他们对气象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对天气预报的丰富经验,以及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守候着广阔的天空,管天测地。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董立清就是他们中的杰出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