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检察风云》:您写过一本《波西米亚中国》,描述了一个波西米亚的北京,您觉不觉得北京是一个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冲击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奥地利的历史悠久而曲折。维也纳先后是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奥匈帝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解体。匈牙利和波西米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隔断了与奥地利的这种历史联系。奥地利本身经过了10年被占领之后于1955年重新恢复了完全的主权。奥地利为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行使国家最高权力,议会为两院制,由国民议会和联邦议会组成。  相似文献   

3.
知青时赶场,牛马市上常见一种中介人,青布的长衫掖半幅在腰上,既不买牛也不卖马,却很忙,一会儿踅到买主这边,手指比试一阵,又到买主跟前,比试一阵手指……这种人,辞书上叫“掮害”,乡亲们管这种人叫“牛谝二”,没有他们,买牛、卖马的生意是做不成的。现在的乡下,仍时兴赶场,且牛马市比先前更加红火,但“谝二”已经少见,市场经济的经历已使我的乡亲们成熟,用不着“谝二”们当中介了,但是,在市场经济逐渐发展的中国,这类中介活动却堂而皇之地进入政治领域。笔者接触过几件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深感这类“谝二”作祟之恶…  相似文献   

4.
长江 《政府法制》2008,(4):20-21
CCTV在港没有特殊地位 中央电视台在香港没有地位,这个“地位”当然要加上“特殊”两个字才准确。而“特殊”,不管我喜不喜欢、承不承认,那都是以往我在内地受用惯了的。内地的媒体,不要说正面报道,就是《新闻调查》这类专事批评、整天到处揭人家的短的栏目新闻,其记者身上还是有一股虎威的。而现在我们是虎落平阳,猫的本事都无法施展。就是打电话联系采访或者初次与人见面,你最好也不要开口说“我是CCTV的”。如果说了,一是很多人听不懂;二是CCTV的英文缩写本身另有含义,是“中央电视监控”,这层意思来港前我不知晓,到了香港才愕然。从此再也不敢穿着台里发的T恤衫逛大街了。  相似文献   

5.
周围的工作人员都惊呼起来,说:“从来没这样的优惠!”不法商人跑到中国来钻空子,谋取不当利益,倒霉的是中国老百姓。合同中约定的,被告都做到了。我也才明白,为什么这类官司屡告屡输。我曾经把国外相关的法规的中英文文本收集整齐递交到有关部门的案头,可没得到任何消息。只能是少数人吃亏,多数人长经验。  相似文献   

6.
随笔三则     
战栗一个人如果内心隐藏了错误或罪孽,就无论如何要表现出来。人的表情比一张纸还薄,虽然是不透明的纸,突然加速的心跳,会使这纸张震动起来,表现在面部,叫“战栗”。我的一位熟人,是“封疆大吏”。总是能看见他衣冠楚楚,领带笔直地出现在电视屏幕里。可是,有阵子差不多一个多月没了他的声息,便有议论:是不是“两规”了?这是玩笑,顶多是猜测。也许知道百姓常有这类猜测,这些领导经常会不失时机地露露面,报个“平安”。突然一天,这位“封疆大吏”来了电话,我们聊起来,得知他近一段时间受命领了工作组到外省去考察干部。我笑着说:难怪这么久没…  相似文献   

7.
“秦火火”和“立二拆四”等人的犯罪心理,是希望将“费力最小原则”发挥到极致,通过心理掩饰进行“合理化”欺骗,从而实现一步登天的壮举。“秦火火”等人的相似之处就是不想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想一夜暴富、一鸣惊人、一步登天。这类人往往文化程度不高,但却极为聪明。“秦火火”就属于这种聪明过人的人。在这种聪明之上,他建立的自我夸大也更能迷惑人。  相似文献   

8.
乳业"洗牌"     
给孩子喝什么样的奶粉,在当下的中国是一个社会问题。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身边的年轻妈妈对国内乳业的“风吹草动”一直处于高度警觉状态。每当“圣元激素奶”和“蒙牛损害伊利商誉”这类事件发生,她们都会陷入惊恐之中。  相似文献   

9.
“偶酱紫的人8是菜乌”,“菌男霉女雷到了偶“,“人在口途,只好闪了”,“JJ你超搞笑,I真服了U”,“伤不起,有木有”,“偶好稀饭MM”,“巨郁闷,神马都是浮云”,“人至贱则无敌,我晕”,“五毛和五毛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凑成了一块”,“人生最大杯具:美人迟暮,英雄谢顶”,“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  相似文献   

10.
目前,司法机关在处理强奸案件中,有不少是“一事两人”,各执一词,即所谓口供和陈述“1:1”的强奸案。由于这类案件的特殊性,客观上带来了搜集证据的有限性和认定证据的困难性。因此,审查定案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失误,出现冤枉好人,放纵坏人,造成冤假错案,所以,正确认定这类强奸案,是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1.
A “一夜之间××。” 这个语句常被用来描述某些突然之间暴发起来或突然殒落之类的某些人。 袁利平也“有幸”成为这类人中的一份子。 你瞧,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顷刻之间成了一个公司经理。虽然说起话来依然乡音浓重,但毕竟是个有权有职的经理。 这完完全全纯属机遇“挑”他  相似文献   

12.
我试图从审美感受出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发挥自由联想来谈我对《野草》的印象,姑名之曰“体验的方法”。我很赞赏《傅雷家书》中所说:“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傅氏所谓“性灵”,其实是要求人们领会艺术的时候,要用心灵去体味,要有感情的深入与共鸣,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颤动都在自己的神经上引起感应,欣赏音乐应当如此,欣赏《野草》这类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恐怕也应如此。至于我是否能做到这一点,连自己也无把握,只能说是心响往之。  相似文献   

13.
朱国良 《中国监察》2008,(18):24-24
近年来,频繁见诸报端的“红薯书记”、“挎包局长”、“最不像贪官”的贪官等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表面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腐败分子一旦东窗事发,往往会让大家大跌眼镜:“呀,这人蛮老实的!”“我真是一点也看不出啊!”这类“外廉内贪”的腐败分子精心打造工于心计的伪装,用以掩饰不可告人的阴暗心理,掩盖违法乱纪的罪恶行为。  相似文献   

14.
陶阳 《法学评论》2004,22(4):53-57
本文旨在说明刑罚目的不可能是单一的。除了“预防犯罪”这一公认的目的之外 ,我们至少还应当加上“公平正义之实现”。我将说明 ,我们在评价任何一个事情的时候 ,通常不仅要评价该事情可能导致的后果 ,也还要评价这件事情本身是否是公平正义的。“刑罚”亦不例外。也就是说 ,我们可以从“价值多元论”推出“刑罚目的多元论”。然后我将说明 ,有些持刑罚目的在于预防犯罪的一元论者 ,也试图对“公平正义”给出一个后果主义或功利主义的说明。我将证明 ,这类一元论的说明并不恰当 ,因为“公平正义”本身作为一种独立的价值 ,不可能还原为功利主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家都知道一些大火车站周围经常活跃着一批以倒卖火车票牟利的“票贩子”,媒体有关“票贩子”的报道也不时出现,打击“票贩子”的阵容也十分强大。可说起“话霸”,也许有人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从字面上的一个“霸”字,就会使人联想到“霸道”、“霸占”、“霸权”这类贬义词,可想而起,“话霸”也绝不是善人所为。  相似文献   

16.
蒋将 《政府法制》2012,(3):31-31
“无厘头”出自广东俗语,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言行不循常规,没有来头,毫无意义,让人莫名其妙,匪夷所思。这类搞笑情景在很多香港影视剧中常常可以看到。尤以周星驰的表演将此诠释得淋漓尽致。不过,他们的“无厘头”比起明末农民军首领张献忠来说,也只能自叹不如,甘拜下风。  相似文献   

17.
挪威,一个没有失业的国家,一个富裕、宁静、安逸的国家,似乎与“恐怖袭击”这类词汇不搭界。然而,2011年7月22日,一个叫安德斯·贝林·布雷维科的人把这个享有“世界上最安全”美誉的国家拖入了一场噩梦当中。  相似文献   

18.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却打着“民主”和“自由”的招牌,授人以奸。因为他们知道“民主”和“自由”这类口号,对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是具有煽动性和蛊惑性的。究竟什么是民主?什么是自由?历来是被剥削阶级理论家是非颠倒,弄得混乱不堪的问题。本文仅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和自由的本质含义,谈点粗浅看法,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GC和GC/MS检验吸食"摇头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道兵 《刑事技术》2003,(Z1):35-36
1998年以前,武汉市的吸毒人员主要是使用海洛因、鸦片。但是近几年苯丙胺类毒品和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氯胺酮来势凶猛,公安机关查获吸食这类毒品的违法人员大幅增加,已经远远超过使用传统的海洛因毒品的人员。这类毒品在武汉市的一些“的吧”内已经泛滥成灾,一些人吸食毒品后随着强烈的音乐疯狂地摇着头。根据武汉市公安局缉毒处清查“的吧”的情况,查获的嫌疑人有时竟然有高达80%~90%的都吸食了这类毒品。目前黑市上“摇头丸”通常是指冰毒、MDA、MDMA、氯胺酮(俗称K粉)以及其中两种以上成分的混合物。常用的检验吸食苯丙胺类毒品的方…  相似文献   

20.
舒圣祥 《政府法制》2011,(23):40-40
对于“我行贿了”这类公民反腐网站,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张京宏认为,如果线索不属实,会对被举报人造成负面影响;如果举报线索在网上公布,容易打草惊蛇,给下一步查办工作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