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人口、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由来已久。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有一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它关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发展。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保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各民族的团结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完善。本文以云南省纳古镇为例,阐述新时期如何构建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3.
对于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50多年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各民族之间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为祖国统一事业和安定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各民族的团结和谐也经受了各种严峻的考验,不论国际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和国内发生什么风波,我国各民族群众都是和睦相处、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可以说,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稳定关系,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一、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民族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中央都对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作过深刻的阐述。1957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拔乱反正后,邓小平同志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多民族共存的。追求团结统一是多民族国家稳定发展的根本 ,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愿。各民族紧密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之一。我们必须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来处理国内民族问题,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各民族前途命运。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和指导思想,在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实现“一国两制”将实现祖国大统一 ,民族大团结 ,这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动力 ,是实现和发展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一个新的凝聚点 ,为实现和发展中华民族凝聚国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多民族共存的.追求团结统一是多民族国家稳定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愿.各民族紧密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之一.我们必须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9.
民族团结问题,直接关系着新疆大局。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63页)江泽民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工作期间,曾多次强调:“保持全国社会政治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中华民族凝聚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近年来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的不断拉大,已成为影响各民族团结和区域社会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原则思想、增长战略、具体措施予以阐述并指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各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正确处理民族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使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保持长治久安所必需;既关系到各民族共同繁荣、团结进步的大业,也关系到整个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更有利于巩固边防和边疆稳定,维护国家统一,从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统一战线历来是我们党团结广大群众发展事业、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伟大事业中,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是大有作为的”。学习这一指示精神使我们进一步明确:统战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团结最广大群众”,即“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没有变;同时,统一战线这一“法宝”不仅没有失灵,而且是“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五千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德治”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沿着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方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祖国的统一,建设强大的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是我国民族多元的共同体。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事实上已经逐步形成为日益统一的、稳固的、不可分割的多民族的共同体。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任何力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一阐述在理论上回答了统一战线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内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重要纽带,我们之所以抵抗住无数次的分裂与侵略,中华民族凝聚力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更需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统一战线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统一战线永恒的主题就是"大团结、大联合",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统一战线推动着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使民族凝聚力得到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与中华民族相生相伴的内在力量,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的根本因素。是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一面旗帜。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凝聚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关系,对于促进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不断壮大与发展,团结凝聚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振兴中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这一历史性课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政治一体化”这一成熟的理论框架为我们分析国内现实的政治问题提供了便利,对于西部民族地区而言,政治一体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出长远的现实意义。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政治一体化面临着多重挑战,提升西部民族地区政治一体化水平,应当考虑从构建和谐的政府间关系、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培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情感、构建反对分裂、分离势力的国家应急体制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民族问题是长期存在的,民族问题的实质不是阶级问题;要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全面发展;开展民族工作,要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的地区和国家的经验,改革少数民族风习,要充分尊重本民族的意愿,必须正确对待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增强中华民族意识 实现民族团结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的历史发展,各民族之间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共同点不断扩大,相互认同也在不断发展中。本文就新形势下各民族如何增强中华民族意识、实现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为题,与有志于此的同仁一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发展态势来看,当前民族关系在总体上保持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这给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带来不少挑战。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影响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因素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应该坚持"二十字"基本原则,即发展为先、制度为本、团结为要、教育为基、文化为重。  相似文献   

20.
初心与使命是行为主体的价值倾向中最稳定的部分,也是奋斗目标的核心环节。党的民族政策的初心与使命是指: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保障单元民族平等权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产生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的指导,继承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基因,以及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党的民族政策的初心与使命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进入新时代,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从根本上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能够有效保障单元民族的平等权利;凝聚来自56个民族的磅礴力量,能够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