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俊 《党政论坛》2010,(10):33-33
有一次,大发明家爱迪生和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相见,爱迪生说:“耳聋其实并不坏,它在你身边建立了一道屏障,谁都无法打扰你。”海伦不以为然地说:“如果我像你是个发明家,我一定要发明一种让所有失聪者都能恢复听觉的玩意儿。”爱迪生却幽默地说:“我认为这样的发明是瞎耽误工夫,因为他人所说的话听不听都一样。”  相似文献   

2.
发明大王爱迪生,从12岁就再 也没有听过鸟叫,永远与歌 声、笑声无缘,但发明成果却层出不穷。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助听器供自己使用,他反问:“你在过去24小时听到的声音中,有多少是非听不可的?”显然,爱迪生并不是说耳朵没有作用,而是说,如果耳朵听取的都是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那么即使有一双耳朵,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有的领导干部整天忙于迎来送往,就像华威先生所言:“忙呀,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恨不得一天不止二十四个小时。”我们不妨套用爱迪生的话来问:在过去24小时所做的事情中,有多少事是非做不可的?有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3.
印刷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但誊印(通常称“油印”)却不是国粹而是舶来品。它的发明者是美国爱迪生。我们都知道爱迪生发明电灯、留声机,号称“发明大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钢版誊印也是他发明的。爱迪生向来对一切事物都喜欢探究,对于印刷他也很感兴趣。那时美国早就有了平版印刷,但他觉  相似文献   

4.
一个下雨天,生产队里开会。一个缠过足的老太太一颠一颠地走到我面前,悄悄地问我:“你会不会写字?”这问题问得奇怪,下乡的知识青年,怎么可能不会写字。不过看老太太问得认真,不像是开玩笑,我也认真地点了点头。“那么,你会不会写信?”我又点点头。老太太的眼睛一亮,有点迟疑地问道:“你,能不能帮我写一封信?”她说着,从大襟上衣的胸口里拿出两封捏得皱巴巴的信,“我儿子写了两封信来,我想给他回个信。你帮帮我,好吗?”这样的要求,在我是力所能及,我便答应了她。老太太的儿子在外地干活,写了两封信给她。两封信相隔有半年,写得很简短,内容只是  相似文献   

5.
“既然你们夫妻二人都在这,张校长的病情又稳定下来了.我就先回去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对了,你这几天不用上班了,等你父亲好一些再说.” 于看没什么事了,不想妨碍两人. “谢谢你!”康握着于的手真溅地说. “我送送你.”洁把手里的东西交给康,送于来到住院大楼门口.于对沽说: “好了,天凉别出来了.你对人家康好点,夫妻俩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谈呢?记住别太任生.” “这么晚回去,嫂子那边不会怪你吧?” “不会的.好,我走了,有事打电话.”  相似文献   

6.
吴江 《瞭望》1993,(17)
古今中外,被同代同辈共同并肩作战的有威望的军事家们誉为“军事奇才”(朱德)、当代“新孙吴”(陈毅)的,刘伯承想是这种罕见的人中的一个。“伟大”这一字眼,任何稍许自重的评论家都不会拿它作为恭维套语来滥用,但称刘伯承为“伟大的军事谋略家”,我想,中外军事史上断不会有人提出异议。这是我读李普所写《记刘  相似文献   

7.
世上没有绝对笔直的路。所以人之一生,必然要走许多弯路。曲曲弯弯,正是社会发展和自然景观的常态。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许多旧有的“辙儿”不灵了,各行各业都在“转轨变型”,各阶层人士的人生之路,也常常需要拐点弯儿,这都是很正常的。 最近朋友相聚,品评周围人士时,往往要说到一句话:“他呀,太不会拐弯了,如今吃不开罗!”这也牵扯一个“拐弯儿”的问题。后来听人们说得多了,难免引发了笔者的思索。据我观察,许多不会“拐弯儿”的人中,细分起来,还  相似文献   

8.
我们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客观规律。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不时听到所谓“社会主义失败论”的鼓噪。西方反动政治势力声称,“社会主义是没有前途的”,国内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则说:“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其失败,是20世纪人类两大遗产之一”。社会主义真的失败了吗?这个问题,本文不想从中国的历史发展决择,或者建国40年的伟大成就来阐述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辉前景。本文仅就两个具体问题,谈谈我的浅薄想法。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6,(21)
“我懊恼,如果能够早点认识到网络游戏的真实本质,我就不会踏上犯罪的道路,更不会有25条生命的逝去。”这是来自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小芳(化名)对自己曾沉迷于网络的忏悔, 她是2002年北京市“蓝极速”网吧悲剧的策划人之一。“希望我的亲身经历可以给同龄人警示,可以提起全社会对网络的关注, 能够唤醒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0.
面对“群星殒落”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改革开放中,涌现出一批有远见、有能力而且为人正派的企业家,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存在着另外一种现象,我姑且称之为“群星殒落”的现象。 前些时候,在与一位有卓越成就的企业家闲聊中了解到,目前,在我国企业家队伍中存在一种超越常规的心态。这位企业家坦诚地告诉我:“我实在不愿意媒体宣扬我的企业和我个人的业绩,因为这种宣传有意或无意地会加速我的企业垮台和我个人的失败”。接着,这位企业家扳起五指诉说了十  相似文献   

11.
从对爱迪生“天才”名言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重视灵感,中国人重视勘奋,这不仅与中日社会发展程度有关,更反映了中日两国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所导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差异。比较分析了中日教育异同,并提出翻译应该与时俱进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2.
西沙位处“海上走廊”,是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必经之路。 我在永兴岛的时候,曾环绕白沙堤散步。只见沿着涨潮线,象摆着一长溜“地货摊”,海潮运来许多五光十色的“海洋垃圾”:装矿泉水、果子汁、啤酒等饮料的空瓶、空罐,穿旧了的大大小小的塑料鞋,印有香港、台湾、日本、南朝鲜制造的商标。可是,我发现其中还杂有完好的船灯,破裂的舱板,折断的桅杆,救生用的浮球……。显然,这不会是海员随手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不乏这类人:听一句非议,几天想不通;考试少得了5分,见人就抬不起头;一时职称没评上,撕肺揪心难过半年;一月奖金扣了5元,四处诉说世界不平。这些人整日处于心理重压之下,不安、叹息、焦虑组成了他的人生。与此相反,也有一些人,能面对蓄电池试验的几千次失败,仍不改初衷(爱迪生);人瘦如柴,家里私产变卖了已不值7角5分,还十分镇定地进行他的“不合作主义”(甘地);死刑临头了,也能平静地把欠人一只鸡这样的小事交代清楚(苏格拉底)。面对失败、打  相似文献   

14.
30年代初,中共河北省委接连发动武装暴动。这些暴动的先后失败,促使河北党内一些同志对党的政策和策略进行反思,并就“党争取群众的口号”、“统一战线策略”等问题提出不同意见。中共同盟军工作失败后,河北省委干部李铁夫又在党内“独树一帜”,大胆指出;同盟军工作失败根源于临时中央的“左”倾领导,并通过对党的同盟军工作整个过程的考察,深刻剖析和批判了这期间临时中央的“左”倾路线。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这种革命的不彻底性,实际上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相似文献   

16.
蕴涵 《学理论》2008,(17):87-87
读书养德:一个人可以通过读书怡情益德。古言道:“不读圣人书,难有圣人德。”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说:“读书之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壮,读书使人贤达。”读诸子百家这类富含哲理的书,使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读蕴藏着先进思想、优秀品质、浩然正气的先进人物传记,激励着我,充实自己的人生;读书使我心地思善、为善,  相似文献   

17.
莫以恶对恶     
《党政论坛》2009,(18):18-18
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好的,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是好的,而这个世界要恶才能成功。“为什么我挣不到钱?因为我心不黑。”这句话被太多人说过了。  相似文献   

18.
朽木 《民主》2005,(6):41-41
“我当了国务院副总理后,最大的苦恼就是听不到一线群众的意见。地方的领导干部有些情况是不会告诉我的。”这是吴仪同志在今年的“两会”上说的一番肺腑之言。这些天,网上舆论对此纷纷展开评论。我以为, 这不仅仅是一位副总理的由衷之叹;还真切地反映了我们各层各级一批领导干部的共同心声。当然,主要是反映了我国目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现实,因而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某刊载1978年9月,一位干部给当时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同志接连写了两封信,反映了“官司走后门”、“营私舞弊”等问题,未闻回音,也未作任何处理.这两封满篇言语刺耳的信,习仲勋同志在省委会上宣读了,并说;“下面的干部敢讲话,这是一种好风气,应当受到支持和鼓励.不要怕听刺耳之言,写信的同志相信我不会打击报复他,这是对我的信任”.后采,习种勋同志给写信人回了信,表示“诚恳接受”,并分别将批评信和复信的复印件发给了地委、县委.另外还写了一封自我批评的公开信,信中说:“对我的批评,是对我们党内至今还严重存在的不实事求是、脱离群众的坏作风的有力针砭,应该出一身冷汗,警醒过来”.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汉文帝刘恒告诉郎署长冯唐:“尚食监高祛常对我讲赵国良将李齐在巨鹿大战秦兵的故事。现在我一日三餐总要想起大战巨鹿的李齐。”冯唐说:“李齐诚然是良将,但还比不上廉颇、李牧。”接着,冯唐给汉文帝讲了廉颇、李牧的故事。汉文帝听了廉、李的赫赫战功,惊羡地说:“哎呀,我怎么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那样的将领?有了那样的将领,我还担扰什么匈奴呢!”冯唐说:“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会重用的。”汉文帝不高兴了,一言不发,扔下冯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