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里“,教育公平”特别是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尤为重要。正如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金龙所说的那样“:建设和谐社会,公平是基础。对人生,最重要的公平是教育起点的公平,机会的公平。教育不公平,就会对孩子造成心理的扭曲和伤害,影响他们对社会的态度。”然而,实施均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绝非一件易事,它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文化积淀、经济基础、教育体系设计和就业政策等多方面。那么,究竟如何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咋样才能“一碗水”端平……请听来自基层的两位人大代表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刘志佳 《江淮法治》2007,(5S):36-3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里,“教育公平”特别是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尤.为重要。正如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金龙所说的那样:“建设和谐社会,公平是基础。对人生,最重要的公平是教育起点的公平,机会的公平。教育不公平,就会对孩子造成心理的扭曲和伤害,影响他们对社会的态度。” 然而。实施均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绝非一件易事,它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文化积淀、经济基础、教育体系设计和就业政策等多方面。那么,究竟如何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咋样才能“一碗水”端平……请听来自基层的两位人大代表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总体表现为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稳步提升、高等教育入学和毕业人数大幅攀升等。但与此同时,教育公平问题也日渐凸显,教育获得的城乡和阶层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本文从社会分层和流动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影响教育机会公平的宏观结构和制度性因素以及微观因素。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不平等的扩大、阶层结构的"定型化"、教育回报率的上升等结构性因素使教育在社会流动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从而导致社会各主体在教育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一系列与人才培养和选拔有关的制度设置或教育政策强化了家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对子女学业成就和教育获得的决定性作用。城市或优势阶层凭借更丰富的各种资本,帮助子女在优质教育资源获得或升学机会方面取得胜利,最终导致受教育机会的城乡和阶层差异不断加剧。结构性因素和教育获得的微观过程两者相互强化,陷入一种非良性循环的过程之中,最终可能带来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或两极分化的风险。最后,作者指出,制定合理均衡的教育制度和具体的政策,逐渐弱化教育的阶层再生产功能,是教育决策部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决定》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稳定、自由、和谐的基础,没有教育的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本文探讨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教育不公现状并提出促进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求社会公平,而良好的教育制度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伟大武器"。高等教育公平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从原则和政策上研究以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薛晨 《江淮法治》2013,(15):8-15
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律法规,通过推进均衡保公平、深化改革增活力、规范管理提质量等举措,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两基"成果,实现了"三个率先",义务教育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省义务教育总体水平稳步提升。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期盼,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8月1日下午,省十二届人  相似文献   

7.
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出台,是中国在义务教育公平方面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义务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点,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对于义务教育公平的实现仍然存在一些困境,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辅助"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起点公平。  相似文献   

8.
城乡教育差别的制度归因与缩小差别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体制是使城乡教育产生严重差别的社会制度原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教育制度的种种设置与安排存有突出的"城市取向",这自然构成城乡教育的严重差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二元教育结构已内化成城乡人口不同的教育意识与教育观念,这种意识与观念的不同又会反作用于城乡教育差别的存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实际上仍存在着较严重的城乡分野,存在着教育机会的认可与教育资源配置上的某种不平等的倾向,缩小城乡教育差别,更应加强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自身的改革.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需要按照促进社会公平的原则进行更深刻的解构与建构.  相似文献   

9.
论机会公平     
机会公平作为现代意义上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和起点。因此,厘清机会公平的涵义,充分认识加快机会公平原则实现的紧迫感,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有利于机会公平广泛实现的各种条件,将极大地促进"机会公平"的真正实现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司法实践表明,量刑活动会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制约,真正实现量刑的均衡,关键是在“法定”和“人定”之间达到一种协调,形成一种科学规范的模式。“法定”强调的是从规则上确立罪刑相当,同罪同案同判;“人定”则强调法官在内心确信方面追求一种正义和公平,二者的完美结合是实现量刑均衡的基础。一、当前刑事审判实践中量刑不均衡的表现我国刑罚裁量的现状及特征到底如何?我国刑罚裁量是否已经失衡?带着这一系列问题,笔者与有关人员对南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隶属于社会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是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2.
论地方环境治理的政府失灵及其矫正:环境公平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环境治理的政府失灵,主要原因就在于环境法律制度的失灵,体现在环境治理权力分配的不均衡、政府环境治理权力与社会公众的参与权不均衡以及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缺失几方面。政府治理理论和环境公平理论为地方环境治理失灵的矫正提供了理论依据。完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职能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是实现环境公平的前提;实现参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环境公平实现的有效手段;完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责任,是环境公平实现的必要保障;建立和完善跨区域环境治理的法律体系和诉讼机制,是区域间环境公平实现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是指公民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平等及其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占有,包括受教育权利平等和受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分为受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次。实现教育公平对形成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保证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的教育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等基于先赋因素方面的差别和差距,政策刚性、教育产业化和扩招、教育腐败等造成的教育不平等。促进教育公平需要政府、社会、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常建莲 《法制与经济》2008,(22):116-11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隶属于社会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是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制度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法律救济。其和谐价值主要体现在:保障人权;追求平等,公平和正义;均衡司法服务资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种法律救助,探讨如何彰显其和谐价值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民与法治》2005,(9):40-40
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近日撰文说:据我观察,当前。中国教育领域的不公平有三大体现:一是资源配置不公。国家教育投入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投入甚少;二是义务教育城乡不公平,即城市学生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而占全国人口比例70%的农村人口却没有实现义务教育;三是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在高考制度上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中村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呈现.加快城中村改造是顺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城中村改造的首要前提是集体土地权利制度创新与土地权利合理配置:即如何在农民集体成员全部自愿转为市民的前提下,实现集体土地国有;在集体土地国有化前提下,赋予集体建设用地与农民宅基地以土地发展权,促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有效流转,并全面处理好小产权房问题.实现地方政府由“保障换土地”的旧思路向“赋权换土地”的新思路创新转化,最终建立政府、村集体及村民、外来人口乃至开发商多方城中村改造参与主体的土地权益均衡分享机制,促进土地权利公平、合理、有效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并推动城中村改造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余玖玖 《行政与法》2007,(12):10-12
收入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根本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我国当前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在城乡、地区、行业、社会群体之间及其内部普遍存在;收入不公对构建和谐社会会产生不利影响,容易诱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当前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落实收入公平分配措施,以此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女性进入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是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影响和妇女运动推动的结果,而女性进入法律界反过来也促进了妇女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女性主义法学的产生。20世纪70年代以后,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中性别歧视明显地减少了,但"微观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女性仍然处于"他者"地位。男女入学机会均等并不意味着必然的教育平等,实现平等的更为重要的尺度是教育环境的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以及男女两性在教育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的公平。把性别意识引入法学教育,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来重新审视中国法学教育的观念与实践,消除法学教育中的性别刻板模式,将社会性别观念纳入法学教育改革之中,应成为法学教育研究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是实施合肥教育“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教育厅的有力指导下,合肥市教育局以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加快事业发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市教育工作全面推进。——扎实推进教育均衡从城乡均衡、职普均衡、校际均衡等方面入手,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和对口支援,加大对农村教育政策倾斜,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2006年全市职业类学校其录取新生35717人,职普比达到1.08:1;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加快校际干部、教师流动,缩小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