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也有比较完善的历史典籍,是云南较大的世居民族之一。2005年10月,我参加“少数民族文化变迁调查组”,对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乡傣族文化变迁情况进行了调查。勐遮乡所在的勐遮坝子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坝子,总面积达23万亩,为勐海县稻谷主  相似文献   

2.
正西双版纳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全国唯一的傣族自治州。2016年12月27日,西双版纳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可喜局面。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曼龙勒这样采取了"公司+农户"的景区管理模式,以民族文化为纽带,积极引导、帮助村民依托民俗旅游文化产业致富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以景点景区为依托,囊括了西双版纳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地缘文化、宗教文化,同时又是"民族团结进  相似文献   

3.
傣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云南境内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的傣族主要集中在滇南、滇西南一线,以西双版纳、德宏、孟连、耿马等地的傣族为主。这些地区傣族的佛教经典和世俗典籍在历史上主要是通过僧侣用铁笔刻录于贝叶上,被称为“贝叶经”,是这部分傣族保存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记载中还包括了傣族的天文历法、道德法律、医药卫生、文学艺术、生产生活、体育武术及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并借助宗教文化的传播而深入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这种以佛教文化为特征的傣族文化同无数宗教经典一起又被概…  相似文献   

4.
傣族是一个热爱和平而又特别善良的民族。不论在历史上或现实中,傣族社会的刑事犯罪都较少,群众之间友爱而谦和,社会公德受到较好的遵从。在历史上傣族社会又比较稳定。在西双版纳地区,公元1180年建立的景龙金殿国,从第一代召片领——叭真算起,共传袭了三十八代,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后近八百年。这样稳定的政权,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有的。在此,我们还没有能力来全面评价傣族和平、善良的民族精神,也难于对景龙金殿国三十八代统治的历史功过作出评说,我们只感到,傣族这种民族精神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同傣族古代较为系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规划思想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的原始规划思想是多元文化的体现 ,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与二元宗教文化特色。在传统聚落原始规划思想中 ,凝聚着古代百越文化、傣族村社文化、原始宗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内涵。研究其文化内涵 ,探索其演变规律 ,对科学规划傣族小城镇和发展傣家“乡村旅游”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封建社会(当然也包括该地山区各族)的手工业、商业和集市都有自己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可以说是研究西双版纳傣族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现有的资料拟就此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一、村社制度下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在西双版纳傣族封建社会农村,原来每个农村村社都是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  相似文献   

7.
《前进论坛》2020,(2):57-58
头戴金色傣族包头,身着对襟刺绣傣衫,这样一身傣族服饰是农工党党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卫刚在云南西双版纳挂职期间时常要穿的“工作装”。他说,“我不是少数民族,但我坚持在重要民族节庆和重大公务接待场合都穿民族服装,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想借此向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传递一种信息——我的心跟他们是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8.
壮族和傣族是中国境内壮侗语族(侗台语族)壮傣语支的两个民族。从语言归系上看,他们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许多学者认为,壮族和傣族由古代百越族群的一支发展而来,壮族和傣族都共同经历了封建领主制社会阶段,并且在较多方面反映出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共性和个性。本文主要利用桂西壮族土司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材料,对壮族和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研究中争议较多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由此对封建领主制理论研究和壮族与傣族社会历史研究有所裨益,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一壮族和傣族先民都是百越民族的一分子,所以他们在文化特征方面有许多共同现象,如原始村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干栏居屋、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等等。然而远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前,壮族和傣族先民就已经分化为不同的民族集团,并且分别居住在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云南西双版纳打洛镇傣族与缅甸北部掸族的跨境宗教交往为切入点,分析由这一交往结构所引发的跨境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相互联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互动,以此来判断打洛边境傣族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省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西双版纳、德宏地区。在长期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傣族人民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诗歌,深受各民族人民的喜爱。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今天,我们重读几部傣族古代叙事长诗,仿佛从这里看到在傣族古老的艺术长河中,几朵雪白透亮的浪花在  相似文献   

11.
邓永进 《思想战线》2008,34(3):81-86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活态文化大量存在,且顽强传承.究其原因有六:一是环境封闭、严峻、独特;二是傣族众多、聚居、发达;三是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四是区城自治、民族政策落实;五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六是傣族性格逍遥、自信.  相似文献   

12.
象脚鼓、葫芦笙伴着傣家儿女柔婉的清歌从水边竹楼里荡出,西双版纳的夜总是充满音乐歌舞。对于45岁的傣族女子玉光来说,这种飘浮着乐符的夜晚是十分忙碌的,有时要为慕名而来的游客唱几首傣歌,有时应邀到附近的村寨唱上一个通宵。虽然很累,但玉光喜欢这样的生活,谁让她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傣族“赞哈”呢?“赞哈”在傣语中意为“善唱的人”。傣族人常说:“没有赞哈,就像菜里没有放盐巴。”一个出色的“赞哈”,会用歌谣记载傣族历史,也即兴诵唱新事物,深受傣族群众的欢迎和尊敬。现有100多万人口的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  相似文献   

13.
州市     
《创造》2009,(11):18-18
西双版纳:首个傣文网站 中国第一个傣文新闻网站——西双版纳傣文新闻网建成开通,在为国内外傣族同胞提供一个现代化交流平台的同时,也标志着长期以来依靠贝叶传承、口传笔录的傣文和傣族文化,在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征程中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云南历史上有两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一是元江东北部(内地民族区)的藏缅语族文化,以滇、西爨、南诏、大理文化为代表;一是元江西南部(边疆地区)越(傣族)、濮(孟高棉语诸民族)文化,而以傣文化为代表。傣族有今德宏的傣那和今西双版纳的傣泐两大支系,还有许多较小的支系。傣那地区于南诏西开寻传时,“革之以衣冠,化之以义礼”,特别是元、明多次征讨麓川,汉文化浸润日深,而“傣泐”地区僻在南疆,长期和内地处于隔绝状态,因而是保留我国古越人文化最多和受汉文化影响最少的地区。研究西双版纳傣泐的历史文化,不仅有助于追溯我国古代南方越文化的源流,而且对于了解中国南方越文化与东南亚掸泰文化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力挖掘傣族优秀文化遗产,并结合时代精神予以升华和发扬光大,乃是提高西双版纳旅游景区文化含量,促进民族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杨自新 《创造》2003,(12):39-40
一、德宏具有丰富而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1、内涵丰富而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德宏是祖国西南边陲一块神秘、美丽而又充满希望的孔雀之乡,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德宏作为傣族文化圈的发祥地,是黄河文化和恒河文化的交汇地。早在三千多年前,司马迁《史记》中即有"滇越"、"乘象国"的记载。唐宋是宋"金齿"部落属南诏和大理国管辖。明中期,在勐卯一带兴起了强大的傣族思氏封建领主政权。自元末起。中央王朝在德宏傣族地区设立土司,明清发展为10个较大的土司区域。由于中原文化、外来印度文化和本地传统的文化不断交汇,使德宏少数民族文化呈现…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从来都不可能是孤立进行的,它与其他民族的文学艺术总要发生联系,总要吸收其他民族的长处来作为发展自己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傣族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傣族人民和我国各族人民一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相互交流,密切往来,共同创造了统一的祖国文化。傣族是一个很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加以发展创造的民族。傣族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相似文献   

18.
比较视野中景谷傣族文化特质及其旅游价值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民族不同地域分布的现象是许多少数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状况,伴随这一现象,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既具有文化传统的相似性,又具有文化表现的差异性.云南傣族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角度,选取普洱地区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傣族为例,把景谷傣族文化置于傣族文化的整体特征中进行比较分析,考察景谷傣族文化自身独具的文化表现形态及其主要成因,思考景谷傣族文化特质发展的当代走向及其应用价值,以探察同一民族不同地城分布下传统文化独有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代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傣族主要聚居在我省西双版纳、德宏亚热带地区。这个以勤劳、勇敢、温雅、敦厚而著称的民族,能歌善舞,情感丰富,喜于用诗歌演唱的形式抒发自己的理想,歌唱和述说生活的欢乐和苦难。傣族民俗歌(又称古传统民歌),正是傣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演唱诗歌。  相似文献   

20.
赞哈是傣族的民间歌手,他们遍布西双版纳的每个村寨。每逢民族节日,或者结婚、贺新房等喜庆日子,他们就用自己的歌声,给乡亲们带来祝福和欢乐。赞哈的演唱,成了傣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粗略统计,西双版纳就有一千三百多个赞哈。他们在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