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哭嫁歌谣     
当银白的冰霜铺满那一条条似裙带般的林间小路的时候,武定县罗婺大地也悄悄走到了天寒地冻的季节,彝寨房前屋后的一排排粮架上挂满金秋硕果,在这样的时节里,劳作了一个很长季节的人们开始分享着丰收的快乐,在这样的时节里,正是武定罗婺彝族婚嫁的吉日,走进彝寨,那动感的哭嫁  相似文献   

2.
罗婺故地     
<正>武定县地处云南最北部,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隔金沙江相望,自古就是彝族先民罗婺部的故地。几千年前,彝族先民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生息劳作,世代繁衍。到了南诏后期,罗婺部逐渐强盛,成为"三十七部蛮"之首,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大理国王段智兴举阿而为罗婺部长,至此,武定及今天禄劝一带的大片土地就成为罗婺部的势力范围。明朝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 ,居住着10多万彝族 ,通称“嫩苏濮” ,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禄劝彝族在南诏国时期被称为“罗婺”部族。史书上记载的“婺”字 ,有两方面的渊源 :1 “婺”来源于彝族支系“罗武” ,“武”音谐为“婺”。2 “婺”字来源于江西的“婺水” ,现在云南境内的很多彝族都说 :他们的祖先是江西籍贯的人 ,是否与此有关很难确定。禄劝彝族有“纳苏、诺苏、嫩苏、白彝、红彝、干彝”等多种自称。但“嫩”代表所有的彝族 ,是彝族的统称 ,也是彝族的尊称。禄劝的彝族多支系结合在一起的时候 ,为实现共同的心理认同 ,…  相似文献   

4.
<正>从昆明西北方向再往北,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这里,生活着彝族支系罗婺人。罗婺是一个拥有千余年历史文化的彝族部落,其后裔居住在武定、禄劝一带600余年。至今,罗婺人仍保留了古老的服饰、歌舞和奇特的民俗。喝酒就必须有酒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罗婺酒歌,是彝族生活习俗和民间文化的晶莹夺目的果  相似文献   

5.
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是南诏时期以雄冠西南乌蛮三十七部而闻名于世的罗婺故地。这里居住着汉、彝、傈僳、苗、傣、回、哈尼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17%。各民族世代和睦相处,用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辉煌灿烂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这一资源优势,努力把武定建设成为昆攀经济文化带上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璀璨的文化明珠。  相似文献   

6.
徐恒誉  赵芳 《今日民族》2005,(12):I0004-I0005
2005年11月24日,伴着飘香的美酒、踏着欢快的舞步、和着飞扬的歌声,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庆典隆重举行。晚8时,随着灿烂的焰火在空中升腾,禄劝为来自各方的宾朋献上了一台以“罗婺神韵”为主题,有着浓郁民旅风情的大型歌舞晚会。古老的罗婺大地、年轻的彝乡苗岭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 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祝贺团团长、国家民委机关党委书记马继祖,省祝贺团团长、云南省民委副主任李勇到会 讲话并向禄劝县赠送锦旗。昆明市、各县(市)区有关领导,及禄劝县各族各界上万群众参加庆典活动1985年11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  相似文献   

7.
正文山市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位于文山州西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全市有汉、壮、苗、彝、回、傣等10余种民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较大,城填人口较为集中,高寒山区地广人稀。但无论是在坝区还是在山区,这里的老百姓们都把渴望发展的心拧成了一股坚韧的绳索,不断尝试、不断努力,探寻着更优化、更长远的发展道路。随着近年来全州建设脚步的飞速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大幅跨越,文山市也积极调整步伐,在加大力度修建  相似文献   

8.
触摸金华     
陈利生 《今日浙江》2010,(17):60-60
在水汽氤氲的江南水乡,有一条清澈明亮似玉带逶迤东去的溪流——婺江;在浙中金衢盆地,有一座人文荟萃、山清水秀的迷人山城——金华。  相似文献   

9.
《浙江人大》2012,(11):24-25
在浙江中部、钱塘江上游的婺水江畔,有一座美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曾经传颂着"金星与婺女争华"的动人故事,因此得名金华。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曾在此居住,咏唱"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来描述她的豪迈和壮阔。如今全市正以满腔激情书写着赶超发展、崛起浙中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10.
"把現在經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山区建設成为社会主义的經济上文化上进步、繁荣、康乐幸福的山区",这是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鄧子恢在山区生產座談会上所作的总結报告中提出的山区生產建設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召开的山区生產座談会在19日結束。座談会一致認为:面向山区,向山区进軍,全面發展山区生產是我國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方向之一。座談会是从11月1日开始的。参加会議的有各省中共省委書記、农村工作部部長和中央有关各部負責人。朱德副主席在会議結束以前对山区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鄧子恢作了总結报告。  相似文献   

12.
一排排装饰一新、造型别致的"务工楼"掩映在竹林和绿树丛中;一条条屯内道路干净平坦;一辆辆摩托车、小轿车来回穿梭;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河横穿村中央,或有小鸭戏水,或有村妇在浣衣……笔者走进天等县天等镇荣华村伏内屯,见到了一幅新村美景。在天等县,这样的新村并不少,"天等人民不等天"。近年来,天等人民不等天不怨天,自奋扬蹄,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了脱贫致富的幸福新生活,新村新貌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外出"淘金"谋出路秃石荒山一座座,"九山一分地",缺水少粮闹饥荒,这是以前天等偏远山区恶劣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万宁市西部山区三更罗镇,有一座神奇的马鞍山岭,山上森林茂密,四季常青,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马鞍山,又名双髻山,俗称"牛角岭"。它是茶盆园岭、吊绳岭、饭盆岭、白水岭等山群之中最高的一座山峰。山上有两座山峰岔口,中间连着一条山脊,形似马鞍,因而得名。马鞍山山脚下有一个富有黎族风情的村庄——什坡村。村舍整洁,民风淳  相似文献   

14.
正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洛亥镇西南部的油岭村,属乌蒙山麓偏远山区村。全村贫困人口76户306人,14岁及以下儿童343人,60岁以上老人318人。珙县民政局在联系帮扶油岭村中,聚焦"一老一小"、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走出了一条特色帮扶新路子,迎来山村巨变,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助老巡访破解山区养老新难题  相似文献   

15.
正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前沿,是红河州对接玉溪市、普洱市的重要门户,是连接昆河高速、昆曼高速两条国际陆路大通道和滇中、滇西、滇东南三大经济圈的交通节点。同时,也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贫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2028.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6%。全县辖1镇12乡,总人口34万人,世居哈尼、彝、傣、瑶、汉等民  相似文献   

16.
守望婺城     
戴建东  董恒 《中国保安》2002,(12):28-29
走在日趋繁华的婺城街头,细心的金华市民不难发现,在古老的婺江之畔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头戴大沿帽、身着保安服、臂佩保安徽的婺城保安巡逻大队的队员们,日日夜夜巡查在婺城内外,协助公安机关抓获了一名名犯罪嫌疑人,为老百姓解决了一次次实际困难,成为一支婺城人民离不开的年轻队伍.  相似文献   

17.
和谐美丽     
《今日民族》2007,(8):I0009-I0011
迪庆地处"民族迁徙大走廊"核心区域和"藏彝走廊"交合部,历史上各民族在这里南来北往,形成了以藏族为主体  相似文献   

18.
要了解大西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一读这简居深山的小镇。假如把躁动着的大西北比作一部雄浑的乐章,那么小镇就是一节扣人心弦的音符。当你走过了一座座大西北的小镇后,就会惊异地发现,这些古老小镇的设置是那么规整。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而去,缱绻缠绵处就是一座小镇。如果说黄河长江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条条柔婉的曲流就是滋养小镇文明的乳汁。穿梭往来的车辆,朝起霞落,汲水嬉水之间,就把一座小镇同整个大西北人文大背景构织得非常和谐。在新疆西北部塔城地区科克特勒河畔的铁厂沟就是这样一座小镇。街道一律沿河铺筑,几排挤挤挨挨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的一条,足可见其对水的依赖。碎石子铺就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幽幽发亮。小街虽窄小,却不失平直简约,不失音乐的节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绵长清丽的诗意在西北小镇的小巷里也同样能使人感受到。  相似文献   

19.
谢大波 《政策》2002,(9):38-39
在仙桃城区西部,一座气势恢宏的工业城惹人注目:一条条洁净宽坦的大道纵横交错,一座座现代化的办公楼鳞次栉比,一排排花园式的厂房美不胜收,这就是丝宝集团(国际)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仙桃丝宝工业城。 13年投资,13年辉煌。丝宝集团在仙桃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昔日一家投资不足400万元、租用  相似文献   

20.
陶诚华 《今日浙江》2008,(19):54-55
婺剧是全省第二大剧种,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浙江婺剧团是婺剧的龙头剧团,成立于1956年,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红极一时,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浙婺也和许多剧团一样跌入低谷。90年代末期,市委市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下决心对浙婺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公共文化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模式,实行总经理负责制。2004—2006年间市委市府领导又多次到浙婺对改革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加强剧团自身建设、艺术生产和市场开拓,使浙婺重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了脚跟,走出了一条“出入出戏出效益”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