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碧贞 《廉政瞭望》2018,(13):61-61
清朝时的威远县令李南晖是甘肃通渭人,因“耻以貌博官”,躲避皇帝大挑,所以直至56岁才被授予威远知县一职.在任14年间,他体恤民情、勤政务实,修城池、筑河堤、架桥梁、建书院、修县志……“百废俱兴,民心爱戴,欢若一家”,民间称呼他为“清廉知县”.  相似文献   

2.
正在重庆江津1500多年建县史中,只有两人曾三任知县,国璋就是其中之一。国璋(1839-1900)字子达,杭阿坦氏,蒙古镶白旗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第一次任江津知县,任内颇有政绩,被称为"能吏"。光绪六年(1880年),国璋第二次任江津知县,不料次年底调离江津。十年后,他第三次任江津知县,因广施惠政,深受百姓敬仰,后来擢升巴县知县。殁后,江津百姓将其牌  相似文献   

3.
正喻茂坚,字月梧,号心庵,明成化十年(1474年)出生于重庆府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坛坡滩。正德二年(1507年)参加乡试中举人,名列十二。正德六年(1511年)参加会试和殿试,中三甲第三十二名,授安徽铜陵知县。后历任浙江临海知县、福建道监察御史、陕西巡按、大理寺卿、刑部侍郎等职,官至刑部尚书。正德九年(1514年),喻茂坚调任浙江台州府临海知县,力革当地溺死女婴的陋习。在任三年,拯救女婴万计,凡被他救活的女婴皆被唤作"喻女"。市民感激他的恩德,特地修建生祠,至今临海碑碣犹  相似文献   

4.
刘吉同 《学习月刊》2011,(17):29-30
最近,域内曝光了数座"短命桥"。如果往前稍加追溯,"短命桥"就更多了。若再加上这几年的"短命路"、"短命楼"、"短命坝",恐怕就更"洋洋大观"了。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短命桥",原因就是"桥"内多藏有"人祸",它不是别的,正是当下愈演愈烈的腐败。工程腐败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收受贿赂。以这几年腐败的交通厅长  相似文献   

5.
正曾公祠也叫清廉祠,这"一祠两名"须从七品县官曾公说起。曾公者,曾受一也,生于1710年,字正万,号静庵。他自幼家境清贫,博览群书,研学经史,著述甚多,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名人。乾隆三十年(1765年),曾受一初任江津县知县时,正值3年大荒。他创建"救命会",带头捐俸禄、赈灾民,激励百姓生产自救,建立义仓赈灾。看到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百姓,他都会暗中流泪。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与夫人商量,毅然将老家祖传盐田与旧宅变卖,得款用于赈灾,江津  相似文献   

6.
"金銮殿"即指北京"皇宫(俗称紫禁城)三大殿"中的"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落成后,屡毁屡修。今日北京,人们能够观赏到的"金銮殿",是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的。明清两代时,每逢皇帝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  相似文献   

7.
正清晚期,由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上奏光绪帝,朝廷颁旨赐誉李尚卿为"天下清官第一"。李尚卿在湖南为官22年,先后在6个市洲的7个县任过18年知县,声望很高,口碑极佳,很具传奇色彩。李尚卿(1833~1905),字子仁,号沧渔,山东海阳人。他青年时科考屡试不第,44岁才中进士,初授城步知县,始入仕途。次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7,(4)
<正>郑板桥,清代"扬州八怪"之首,以"诗、书、画"三绝名冠于世。他52岁时才有了儿子小宝,十分疼爱。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他非常注意教育方法。郑板桥被派到山东潍县做知县时,将小宝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郑墨照管。当他听说小宝常常对孩子们夸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还欺负别人家的孩子,他立即  相似文献   

9.
程成 《党史文苑》2012,(13):31-33
长征路上,红军爬山涉水,渡了无数的河也架了无数的桥。但就架桥来说,最著名的有3次,即于都桥、湘江桥、乌江桥。而他却是这3座桥的架桥人!他就是黄朝天。黄朝天(1915—1987),江西省兴国县东村乡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工军,先后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留守处参谋、警  相似文献   

10.
他只是个初中毕业生,却主持了青岛港前湾码头两台国内最大桥吊的安装;他只是个基层队长,却参与了青岛港创国优管理金奖的申报;他的桥吊队组建一年多,就创造了集装箱作业的世界纪录,赢得国际航运大公司的称赞。如今,以这个普通产业工人的名字命名的青岛集装箱服务品牌--"振超效率",正激励着青岛港1.5万名工人向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目标冲刺。 他就是闻名航运界的"桥吊专家",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桥吊队队长许振超。  相似文献   

11.
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任罗成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生活。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望他,他只有一只咸鸭,于是就割了一半给儿子,作为儿子归路上的菜,因而百姓敬称他为“半鸭知县”。后来他任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店,不住公馆,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时人又誉之为“于青菜”。一钱太守后汉刘宠任会稽太守,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离任时,当地百姓凑了一批金银相赠,刘宠虽坚拒不收,却又不忍令父老乡亲过于失望,只好拿一文钱作纪念,故被时人誉为“一钱太守”。百姓还修了“一钱太守庙”来纪念这位清官,后人有诗赞道  相似文献   

12.
正清朝年间,青海设有三川书院、青海书院、凤山书院、河阴书院、崇山书院、五峰书院、泰兴书院等。凤山书院是清代远近闻名的河湟地区"四大书院"之一。凤山书院位于青海乐都,原名乐都书院。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何泽著建于碾伯城西隅,旋废为圃。道光二十一年(1841)知县冯爔重建于城东厢文昌宫旁,因其地背倚凤凰山,乃更名"凤山"。前为厅舍,古树荫翳,花竹丛植;后为圃,榆杏交柯,环境幽美。凤山书院以书院为"国家培才之地",招收汉、土、藏、回等民族学生,延请名师授课,敦勉弟子"习诗书,亲师友,励名节",采取讲学结合  相似文献   

13.
<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生动写照。修身,他"修其心治其身",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齐家,他入孝出悌,传承家风,  相似文献   

14.
李洪志宣扬"地球爆炸"、"世界末日",只要勤修苦练"法轮功",在人类行将毁灭时,他能度信徒上天。真是白天说梦活,可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科普工作者很有必要向大众普及天文知识。宇宙天体中出现过星体爆炸,爆炸的星体质量都比太阳大八至十倍。地球的质量仅是太阳的三十三万分之一,内部温度也不过几千度!与太阳的一千万度相比,微乎其微。太阳本身就是巨大的气体球,  相似文献   

15.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人.他本是明朝崇祯年间的副榜贡生,清朝同治18年谒选为广西罗城知县,走上仕途时,他已45岁了.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07,(8)
我国的四大名桥分别为河北的赵州桥、福建的洛阳桥、广东的广济桥和云南的霁虹桥。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在河北省赵县城南2.5公里处,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6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的。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赵州桥结构新奇,造型美观,全长50.82米,宽9.6米,跨度为37.37  相似文献   

17.
我们村上的湖边有5亩多荒地,前几年村上分给几户农民开垦,但是他们都不愿投资修水渠和桥,致使土地荒废了好几年。去年我经村干部同意,准备开垦这块荒地,就在我动工修渠时,遭到个别人的阻拦。  相似文献   

18.
说到郑板桥(1693—1765),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他说的"难得糊涂"。其实,这位"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而且当过10余年七品官的"县太爷",一点也不糊涂。他的不糊涂,主要体现在他怀有一颗真正爱民的赤子之心,所言所行都充满了深厚的平民情怀。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导报》2012,(23):45-45
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为官清廉无私,崇尚节约,甘于淡泊。他在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成鸭,乃割下一半作为儿子回老家时路上的莱肴,因此得名“半鸭知县”。  相似文献   

20.
正余甸被《清史·列传》列为"循吏"。对他的评价是:"刚方清简,以儒术饰吏治,直声震天下。文章书法,亦冠一时。殁后,所历官地,父老闻之,皆群聚哭祭奠焉。"他是封建社会江津的知县中,惟一敢亲手捆绑上峰派来特使的官员。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重庆府江津县衙门前聚集数千县民向知县大人余甸请愿,请求他释放被扣押的朝廷重臣年羹尧派来催征钱粮的特使。余甸本是为减轻百姓负担,才扣押了特使,为何县民们反而向余甸请求将其释放呢?原来,担任四川巡抚之职的权臣年羹尧受命平定青海叛乱之际,趁机以"平叛"之名对四川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