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6年5月举行的菲律宾6年一次的总统大选首次引进了三轮美国式选前辩论,助推达沃市原市长杜特尔特高票当选为菲律宾第16任总统。本文分析菲律宾大选时期的总统竞选组合、竞选政纲及其优劣势比较,三轮选前美式辩论如何助推杜特尔特当选总统;介绍杜特尔特在执政之后所面对的诸多难题与挑战,对杜特尔特新政府的政治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南海政策"大转向"是杜特尔特政府最鲜明的执政特色之一,也是备受菲律宾国内非议的话题。然而纵观其四大策略,即坚定、灵活地处理"南海仲裁案"裁决,积极、稳健地推动中菲油气共同开发,全力推进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以及维持对中国的战略戒备与必要威慑力,"原则坚定、方略灵活"的理念实际上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并在经贸、"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方面,获得了远多于阿基诺三世政府的实利或主动权。因而,相关非议既无法准确反映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的实质,也不能客观评价其成效,但是这也进一步折射了中菲关系的脆弱性,以及后杜特尔特时代菲南海政策的不确定性。重新释放菲律宾大国平衡外交的活力,充分兼顾菲律宾的安全与发展需求、管理国内政治压力,更好地适应南海博弈新态势,则是杜特尔特政府南海策略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2016年,菲律宾顺利完成大选,并成功进行权力交接,政治社会总体稳定;经济以6.8%的增长率跃居亚洲首位;外交上一改依赖美国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在新任总统杜特尔特的率领下,菲律宾试图走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随着杜特尔特的成功访华和两国领导人对南海问题的磋商,菲中关系逐步恢复正常.2017年,菲律宾将继续走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并有望实现7%以上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选取传播学领域臧国仁的“三层次框架”理论为指导,对比分析菲律宾《马尼拉时报》在阿基诺政府时期和杜特尔特政府时期有关南海新闻的报纸框架。分析显示,《马尼拉时报》在不同时期就南海新闻设置了不同的高、中、低框架。高层次框架的变化反映出杜特尔特政府加强与中国在争端和非争端方面的双边互动,以协商方式处理问题的南海政策;中层次框架的变化体现了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转向的理性化特点;低层次消息来源框架的不同表明南海议题回归到中国、菲律宾和东盟三方的外交框架内,高频词位的升降印证了高、中层次及消息来源框架的分析,核心词搭配的变化则呈现出杜特尔特政府对中国和自身形象的新认识。文章认为,杜特尔特南海政策变化的实质上是立足于菲律宾经济社会发展的务实之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围绕南海问题,菲律宾与中国之间摩擦不断.2016年6月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调整了对华政策,新政策表现出务实性、独立性以及大国平衡性三大特点.这一政策调整是在菲律宾政府对华外交陷入僵局、国内南部恐怖组织与分离组织势力猖獗、国家社会经济亟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同时带有杜特尔特的实用主义外交迹象和个人特质.这一调整对南海争端及亚太战略格局正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2021年,疫情防控和经济重振是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的重点工作。国家治理方面,疫苗接种进度滞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禁毒、反贪和反分裂工作取得新进展,2022年大选准备工作有序推进。经济建设方面,宏观经济有所回温,多项经济指标反弹,疫情防控开支和经济刺激政策加重了政府债务负担,“大建特建”计划完成情况符合预期,供水和通信等行业的反垄断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外交关系方面,菲律宾放弃废除《访问部队协议》后,菲律宾与美国的关系全面回暖,菲律宾与日本借庆祝建交65周年之机进一步深化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交往,国际非政府组织和西方媒体继续就人权和新闻自由问题攻击杜特尔特政府,菲律宾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及合作持续深化。中菲高层和民间交往愈发密切,疫情防控合作成果斐然,南海摩擦日益增多,“一带一路”倡议与“大建特建”计划对接项目稳步落地。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任以来,积极推动独立自主的菲律宾外交政策,由此导致菲美关系、菲中关系以及菲律宾的南海政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杜特尔特政府的对外政策已调整为远离美国亚太战略,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暂时搁置南海仲裁案,开启中菲间关于南海问题的双边对话。但菲律宾不可能轻易放弃南海仲裁结果。菲美同盟暂时不会有大变动,仍会维持在之前的保证菲律宾国家安全的两国条约及协议基础上。杜特尔特仍需要通过中菲友好合作促进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及民生改善,来证明自己推行的对外政策调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执政之后,美菲防务合作有了新的发展。经历了初期的“短暂疏离”,美菲防务关系实现了“质”与“量”齐升,双边军事演习出现多边化苗头。这既是因为菲律宾自身亟待加强防务能力,需要得到美国支持,也与菲律宾国内亲美的民意基础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再强烈指责菲律宾人权问题有关。然而,美国对菲律宾安全和经济支持难及预期,美菲在南海问题等关键安全议题上存在分歧,菲律宾继续寻求外交多元化,诸如此类制约因素有可能致使美菲防务合作深化发展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9.
杨立华 《亚非纵横》2010,(1):46-49,58
2009年4月,祖马领导非洲人国民大会以65.7%的得票率赢得继续执政的地位。祖马政府为兑现竞选中提出的解决贫困、就业和公共服务的承诺,采取了调整内阁、稳定政局和提高执政效率等政策,并通过加强就业保护、扩大投资规模、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等措施,努力保持南非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6年下半年杜特尔特任职以来,菲律宾的南海政策以及对华关系都出现了明显的调整,但对这一政策调整到底能走多远以及这一调整背后的动因仍在探讨之中。南海仲裁案的裁决改变了菲律宾关于南海争端的利益认知,而这为杜特尔特的南海政策转向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菲下一步的南海政策目标将调整为如何更好地捍卫其专属经济区权利。  相似文献   

11.
自2016年6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执政以来,美菲同盟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奥巴马执政末期美菲同盟关系由密切变为冷淡;2017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美菲关系得到改善,但双方之间的矛盾犹存。尤其是2018年底菲律宾国防部长洛伦扎纳提出审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引发轩然大波。美菲同盟关系跌宕起伏的原因包括:两国领导人关系、各自利益的重心方向、国内局势需求、外交政策变化等等。目前,菲律宾提出审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一事尚无结果,未来两国同盟关系的演变发展仍将充满变数,但总体是继续维系甚至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通过对马科斯就任总统前后的言论、就职演讲、国情咨文以及媒体访问的报道进行分析,剖析马科斯政府的经济政策内容与趋势,分析马科斯政府任期内(2023—2028年)菲律宾经济的前景和挑战。马科斯政府的《2023—2028年菲律宾发展计划》描绘了未来六年菲律宾的发展路线图,其中包含了历任菲律宾政府经济战略中的关键要素,如贸易自由化、放松管制、减少官僚主义等,保持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马科斯及其经济团队也在推动菲律宾国会修改1987年菲律宾宪法的经济条款以更好的发展经济。在基建方面,马科斯继续前任总统杜特尔特的“大建特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承诺保交付,并提出自己的“多建好建”口号。在菲中经贸关系方面,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显著增长,已经超过了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贸易。中国成为菲律宾投资和进出口的重要来源国。虽然有不少亮点,但农业衰退,制造业停滞不前以及服务业比重过大等菲律宾经济主要结构性弱点仍然存在,同时还面临着通货膨胀、贫困、就业,以及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和挑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批准可能会给菲律宾带来经济机遇,但仍需要为农业等弱势部门构建安全网。菲律宾海洋经济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5~6月)5月●1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率菲律宾政府和军队官员,登舰参观正在菲律宾达沃市进行友好访问的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长春舰。●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通电话。●3日,率广西代表团访问文莱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拜会了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4日,中国—东盟博览会文莱展开幕式当日上午在文莱国际国防展览中心(BRIDEX)举行。本次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回应COVID-19疫情对国家治理、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提出的挑战成为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的工作重点.疫情背景下,反贪及棉兰老和平进程等多项长期工作也得到稳步推进.尽管采取及时应对措施,菲律宾仍成为东南亚COVID-19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反贪工作持续推进,清查了菲律宾多个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2020年新反恐怖主义法》的实施强化了菲律宾政府管控内部安全问题的能力.经济受到疫情冲击,多项宏观指标恶化,旅游和海外劳务等支柱产业受损严重;政府在疫情的不利影响下仍然坚持推进"大建特建"项目建设;反垄断斗争取得初步成效.外交方面,国际主流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仍就人权和新闻自由对杜特尔特进行抨击;美菲两国关系在年初一度恶化,但疫情暴发后合作紧密.中菲两国紧密合作,在抗疫、南海问题管控及国际事务合作方面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15.
中越两国的海洋合作有着坚实的政治、法律基础,但在南海争端的影响下,两国合作明显受到掣肘,尤其是在高敏度领域进展缓慢。从前景来看,中方的顶层设计、越南对开展海洋合作的客观需求、越南高层的人事变动或为未来的中越南海合作带来难得的合作机遇;但合作同时面临南海争端久拖未决、域外势力介入、越方的防范心理严重等不利因素的干扰。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南海局势总体开始缓和,但中越之间的南海争端仍未有松动迹象。未来,中越海洋合作可在继续推动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提下,努力消除外部势力的干扰,以政治互信和经济互动带动两国海洋全面合作,或可成为化解中越南海争端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2009年8月,民主党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执政权力,众议院选举后的日本政治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自民党惨败的原因既有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等自外向内地从多个方面推进了日本国内变革的因素,也有自民党自身政策僵化、理念陈旧、应对失误、制度疲劳、政治世袭、腐败严重等原因。民主党执政后急需处理的内政问题有:能否兑现承诺、巩固政权基础;妥善处理与自民党的关系;提高自身政策制定能力并处理好与文官系统的关系以及解决虚假政治献金等问题。其对外政策主要为:“友爱”的政治外交理念;对美、对亚并重,回归重视和保持平衡的日本外交传统;重视对亚洲与对华外交。  相似文献   

17.
2016年5月30日,菲律宾国会参众两院召开联席会议,宣布罗德里戈·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为新一届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现年71岁,来自菲南重镇达沃市.他以1660多万张选票高票当选总统,比排名第二的执政党自由党候选人、前内政部长罗哈斯(Manuel Roxas Ⅱ)多出了660多万张,成为此届总统大选的最大赢家,加之其个性鲜明,口无遮拦,一时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6月30日,杜特尔特将宣誓就职菲律宾第16任总统,他将带领菲律宾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1月8日,唐纳德·特朗普胜选多少令印尼民众震惊。一旦尘埃落定,人们开始预测特朗普的胜利对印尼的影响,设想分为3种:特朗普将执行其竞选承诺;他可能放弃那些承诺;或者他将调整其警告性言论,采取更为理性的口吻。在2017年1月20日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以后,包括印尼在内的国际社会发现,新总统不仅延续竞选时的警告性姿态,而且还准备兑现其"让美国再度伟大"的竞选承诺。  相似文献   

19.
鸠山由纪夫作为首届民主党政权的首相闪亮登场,然而由于执政经验不足、"超速"调整对美政策、无法兑现政治承诺及深陷"政治献金"丑闻等原因,其政权中途夭折,但鸠山"开路先锋"的作用不可低估,可称为民主党政权的奠基人。菅直人临危受命,一举扭转民主党的不利局面,内阁支持率和政党支持率均迅速回升。菅直人将以建立强有力的经济、财政、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三大内政课题,以日美、日中、日韩关系作为三大外交主线。但由于民主党在7月参议院选举中失利,菅直人政权的执政前景不容乐观,但尚不能威胁到民主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7~8月)7月1日,菲律宾海军和美国海军在菲律宾以南的"危险水域"进行了一次联合海上巡逻。报道称,当天,美国"科罗纳多"号濒海战斗舰加入菲律宾"拉蒙-阿尔卡拉斯"号巡逻舰的行列,在苏禄海一带进行了打击海盗的巡逻。3日,由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担任主席的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向中国共产党捐赠50万比索(约合1万美元),用于援助四川省茂县山体滑坡受灾民众。当天,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副主席、能源部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