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猫起名     
齐家养了一只猫,自以为稀罕,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虎猫”。有个客人说:“虎虽然勇猛,但不如龙神气,请更名为‘龙猫’吧!”另一个客人说:“龙固然比虎神气,但龙要升天,得借助于浮云,云不是比龙更高尚吗?不如叫‘云猫’吧!”还有个客人说:“云能遮天不假,但风一吹就散开了,云华竞敌不过风,还是改名为‘风猫’吧!”又有客人说:“不管多大的风,但如果筑起墙来,就能把风挡住,不如起名叫‘墙猫’吧!”最后一个客人说:“墙虽然坚固,但鼠能在墙上打洞,洞多墙就要倒塌,墙又怎么能敌过鼠呢?干脆就叫‘鼠猫’吧!”村里一…  相似文献   

2.
开心一刻     
不忍心公共汽车上,挤满了人。一中年男子皱着眉头,紧闭双眼坐在那儿。你怎么啦!不舒服?”旁边一位乘客问。“不。我不忍心看到那位孕妇站在那儿。”一场虚惊一位年轻女子对一个中年男人说:“先生,你好像我的一个孩子的父亲。”“你说什么?”中年男人说,“这绝对不可能!”年轻女子说:“请别多心,我是幼儿园的教师!”唱歌与挨打妻:“每当我唱歌的时候,你为什么总要到阳台上去?”夫:“我是想让大家都知道,我并没打你!”谦虚过分有个年轻的农村小伙子前去相亲,媒人告诉他:“第一次见面得谦虚些,别让姑娘难堪。”男女双方见…  相似文献   

3.
据北京有关部门宣布,1994年北京没有进口一支洋烟,但那一年,在北京的几乎任何一个小店小摊,都可以买到洋烟,从万宝路到希尔顿,从“555”到长箭,无所不有…··这只能说明:市场上所有的洋烟都是走私货!凡是到英美等国的博物馆、收藏馆转_广一圈的中国人都会惊异地发现,这里收藏的中闯文物绝个比中国博物馆的少!我们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哀叹:“恐怕过不了多久,找们也得漂洋过海来稿中国文物的研究了!”这岂不是莫大的讽刺!这些文物的“走向世界”.就是走私状犯的W恶铁证!曾几何时,。ti国曾是上周w惊【.刑“)hIZJ;卜…  相似文献   

4.
笑话十则     
按时吃药 晚九点,八号病床的病人睡得正香,值班护士硬把病人摇醒说:“喂,快醒醒,你还没吃安眠药呢!” 剧场“爆满” 一位歌唱家向他的朋友说:“昨天您听我的演唱了吧?哎呀,整个剧场都容不下我的歌声了!” “是的,我虽然没有听清你唱的什么,却看到听众为你的歌声让座,把剧场都让空了。” 试验费用 有一次,萧伯纳因脊椎骨有毛病,需要从脚跟上截一块骨头来补脊椎的缺损。 手术做完以后,医生想多捞点手术费,便说:“萧伯纳先生,这是我们从来未做过的新手术啊!” 萧伯纳笑道:“这好极了,请问你打算付给我多少试验费?” 你…  相似文献   

5.
同在新丝路模特学校学习的张旭和李博在来《新青年》杂志拍摄封面人物前,并不熟悉。张旭很腼腆,而李博则开朗活泼。也许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活动,两个人都带着些兴奋和紧张。化妆师为他们化完妆,拍摄开始了,女孩子脸上一直带着快乐的笑容。“靠近一些,对,男孩用手搭在女孩子肩上,别动。”摄影师仿佛要有意为难他们两个。由于摄影要求,需要他们摆出一些比较亲密的动作,两个年轻人便有些尴尬。“不要动,保持住!OK!”以为已经拍好了,两个人都松了口气,却听到摄影师说“换胶片,再来一次。”于是,李博向着张旭微笑,张旭的笑容…  相似文献   

6.
平时大家都忙得很,几乎没有时间聚在一起。可每个入天天都要查看“电子信箱”,因为中国人圈子里的新闻和广告都从这里传出来。有一天,一个叫江达的留学生向大家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在教学楼的大厅里吃气味强烈的午饭,仿佛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吧?我记得在国内上大学时,教室和食堂也是分开的!你要是使美国人觉得中餐到处都是,岂不使本来就廉价的中餐馆更显得廉价?在公共场所吃气味强烈的中国饭并不是我们的传统!我们没有如此丑陋的传统!花一美元,买一块比萨,一杯咖啡,又能贵到哪里去?”第二天,“电子信箱”里就挤满了三条…  相似文献   

7.
原来我以为:瑞士这种国家不会有“思想政治工作”这一行,其实错了,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教会组织来做,而且“无孔不入,防不胜防”。星期天,瑞士除国际机场和大火车站内商店外,其余所有商店全部关门停业,为什么?原来这是瑞士法律规定:星期天人们应该上教堂去!在瑞士3个月,我曾几次收到教会请我去聚会的通知。让我这种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人信教,谈何容易!友人告诉我:“有个女传教士经常来中国留学生中传教,几乎每个周末都来,这周末肯定也会来。”果然,周六下午5点左右,随着一声柔柔的“哈罗”,从电梯里走出…  相似文献   

8.
夫妻争饼     
从前,有一对夫妻做了三块饼。他俩各吃了一块,剩下一块都争着要吃。于是,他俩商定:谁一直不说话,这饼就归谁。刚开始,两人都憋住劲,一声不吱。后来,有个小偷摸过家里偷东西,见值钱的就拿。夫妻俩为了打赌的事,谁也不愿先吭一声。小偷见他们都不说话,以为准是有病,使胆子越来越大,竟动手去调戏那女人,丈夫贝状仍缄口不言。妻子这回可急了,大喊起来:“你这个蠢货,为了一块饼,就连贼欺负我,也不管呀!”丈夫一听妻子叫出声来,立即拍掌大笑:“哈哈,你到底先开口了,这饼该归我吃!”夫妻争饼  相似文献   

9.
中国之有茶馆,其历史是很悠久的。中国是茶的故乡,茶馆是中国的特产。据说,中国茶馆起源至晚应当是南北朝时期。当时士大夫崇尚清谈,清谈就要有个地方,还得要文雅,喝酒吃菜就太俗气了,于是茶寮应运而生。“寮”,就是小房间。陆游诗中就有“屋小像僧寮”的句子。  相似文献   

10.
在澳洲悉尼,老乡之间的认同皆因语言而起,我与阿云的相识也不例外。那日,我到寓所附近的小镇拿肯巴购物,刚刚走到时常光顾的那家华人超市的门口,忽听得一位华裔小姑娘用清脆响亮的四川话喊“妈妈”。“老乡?”就好像要证实我的猜测似的,只见一位年近不惑、面色苍黑、个子矮矮的中年妇女从自选架中探出头来:“喊啥子嘛喊,这是超市,莫恁个大声武气的!”果真碰到了老乡,我喜得拉住小姑娘的手:“你是成都人吗?”之所以作此判断,是因为移居悉尼的重庆人少得可怜,而且相互之间又有着联系。“不,我是重庆人!”那一刻,我简直就是…  相似文献   

11.
小笑话     
俏皮一次 ,一位教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了一段古时候的笑话 ,其中说到古人把接吻叫两个人做成一个“吕”字 ,很形象 ,有口对口的意思。可是 ,这时一学生提问 :“那么 ,‘品’字是三个人接吻吗?”老师正待发怒 ,另一个学生又说 :“‘器’字是四个人和一只狗在干什么!”课堂顿时哄笑四起。作家与厨师一天 ,作家对厨师说 :“你没有从事过写作 ,因此你无权对此书提出批评”。“岂有此理!”厨师反驳道 ,“我一辈子没下过一个蛋 ,可我能尝出炒鸡蛋的味道 ,母鸡行吗?”贪官判钱从前有三位秀才在路上捡到一串钱 ,都说自己先看到 ,应该归自己所得…  相似文献   

12.
缘分     
我始终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那就是缘分。 千百年来流传的那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成双”演绎出的那些美妙或哀婉的故事,印证了“缘分”这个让人无法驾驶的存在。大彻大悟的佛祖也曾说过,修百世才能同舟,似乎也一语点破禅机:有缘者方能同舟共渡。  相似文献   

13.
性刚     
有父子两人性情刚烈,凡事从来不愿意让人。有一天,父亲留客宴欢,让儿子进城去买肉。儿子买好肉回家时,在城门口与一位迎面而来的人相遇,各不让路,因此,长时间僵持着。父亲不见儿于回来,只得出门寻找,见此情景,忙对儿子说:“你先把肉拿回去,招待客人吃饭,待我来与他在此对立。”性刚@程雯  相似文献   

14.
烹饪的故事     
结婚以前,和詹约会时,他总是在言谈里有意无意间炫耀他的烹好功夫:“请了好几十人哪,做好的菜,摆满了一张长长的桌子。甜的、酸的、辣的,样样齐全。客人走时,每个盘子,都吃得清清光光的广我听了,鼓起勇气提出了心中的疑问:“是不是你做的菜分量太少了,所以……”’‘不是的。”他一口否认:“他们都齐声赞美。”“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前锋。”我哺哺地说。“唉!”他叹了一口气,不说话了。过了一周,突然邀请我上他的家去用膳。这个中学毕业后便离家远去而负空海外、学成之后又只身在外闯天下的王老五,当时是住在纽顿围的一幢公…  相似文献   

15.
南洋一支笔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说:我生平还没有遇到过一个既是企业家又是文学家的人。有之自是周颖南先生始。1994年4月28日,在被称为“华夏第一都城”的河北涿县,迎来了一位黄皮肤、黑头发的外国客人。据说,这一天整个涿鹿城几乎倾巢出动,锣鼓喧天,鲜花似海洋,纯朴的山城百姓像迎接外国国家元首一样欢迎他。第二天,涿鹿这块黄帝、炎帝、尤等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举行了隆重的黄帝故城修建奠基礼,这位外国客人和有关市县领导一块为奠基礼铲下了第一锨土。这位外国客人好象余兴未了,欣然命笔写下了“炎黄子孙,万里同根”…  相似文献   

16.
1985年初,徐银萍和丈夫潘仲骞一起从米兰来到罗马,在市中心买下一间小餐馆,店名叫“金星酒家”。他们只简单地装修一下便开门营业了。为了节省,厨房只用两个人,餐厅的工作就由他们两人包干了。徐银萍除了招待客人,还要擦桌椅、洗地面、洗厕所……一般的餐馆桌布都是由公司包洗的,徐银萍却坚持自己洗,每天熨桌布,常常熨到深夜一、二点钟。当时女儿蒂雅娜才三岁,没钱雇保姆,也自己带管。晚上孩子困了,就睡在餐厅里一张长凳上,有时客人多,长凳让给客人坐,孩子就趴在垃圾桶盖上睡。当时餐馆里只有徐银萍已学会开车,买了部旧…  相似文献   

17.
天赐良缘1942年的天津租界地内,一幢俄国式的花园别墅时常传出阵阵悠扬的琴声。这里住着一位聪明漂亮、活泼可爱的俄国小女孩娜达莎,她的父亲是沙俄贵族的后裔:一位著名的特级数学教授,母亲就是禅钢琴的人:一位气质不凡、相貌出众的荷兰格女性。这天,突然“砰”的一声惊起了弹琴的女主人,啊!原来是琴房临街的玻场被人用弹弓子给打碎了。五岁的小虾达莎懂事地安扬着受惊的妈妈:“外面没有大灰狼,琴声怎么能断呢?”晚饭时分,一位中国小职员“押着”他七岁的儿子林翔来向这家主人赔礼道歉。流落在异国的小娜达莎全家人,倍感亲切地…  相似文献   

18.
春末夏初时节、桐柏山区麦浪飘香,山花正红。这天、在大别山怀抱的革命老区桐柏县一小山村,有个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小姑娘正背着书包治弯弯山道往学校赶,一位同村的学生兴奋地告诉她:“哎呀,邓亚萍又拿世界冠军啦,她可真有本领!”“真的,俺姐又得了世界冠军?’寸L着两条小辫的姑娘听此喜讯,小脸蛋笑得如一朵怒放的红桃花。小同学告诉她:“那还有假?邓亚萍和咱中国的女乒乓球选手一道,不但夺得了女双和女子团体冠军,她可真行,还夺得了女子单打世界冠军I”“俺姐又拿冠军奖牌了,俺今天就往北京写信祝贺她!’寸L着两条小辫的…  相似文献   

19.
由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和中国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郑和纪念展》,于1997年8月17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正式开幕,后又在新山、怡保、双溪大年和瓜拉丁加奴等城市巡回展出。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举办郑和纪念巡回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笔者应主办单位邀请,作为这次展览会讲座的主讲人之一,随团在展出的每一个城市用马来语或汉语演讲。  相似文献   

20.
肖兰 《国际交流》2006,(3):28-29
应交流协会邀请.以代主席露丝·布恩古女士率领的南非全国公民组织(简称SANCO)代表团一行于6月访华。这是两个组织的首次交流,交流协会对此访高度重视,作了精心安排。代表团在北京期间,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会见,徐建国秘书长同代表团举行工作座谈,分别向客人全面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近况以及交流协会的对外活动情况。代表团还拜会了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中国就业促进会有关负责同志,了解中国的扶贫、就业及妇女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