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近马俊仁     
大连金州开发区东部距离海边还有2公里的地方,是马家军训练基地。去年年底,我们陪台湾记者驱车去那里采访马俊仁教练。联系采访是相当不容易的。直到我们已经到达大连的当天晚上,马俊仁才最后答应我们第二天10点钟去他的基地。他在电话里说:“我有半年多都没有接受记者采访了,我都让记者弄怕了。因为这次是省台办和省体委介绍过来的,又是大老远来的台湾记者,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关系,你们就明天过来吧!”而在此前,马俊仁不是说他没时间,就是说不愿见记者,顶多说个再联系。而和马俊仁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打他的手机,可他多半是不…  相似文献   

2.
<正>记者:你和叶永亮曾经一起走过了7年多的婚姻历程,他在你心中是怎样一个人?姜舒:一直以来,永亮都是一个非常自律、非常顾家、非常孝顺的好警察、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他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务实,待人真诚。他不会说好听的,但是会实实在在地为你做事情。我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他会照顾我,给我买药,带我去看病。  相似文献   

3.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球艺精湛,初露锋芒时,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当他成为世界球王并踢进1000多个球以后,记者又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回答:“下一个。”贝利的这“下一个”开启了我们的心智,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和启迪。我觉得,他说得太好了。这反映出他谦虚谨慎、永不满足的高尚品质和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中,处在由量变到质变的无尽的转化之中,没有这样的变化过程,就不会有事…  相似文献   

4.
“我没有想过要干多大的事业,我希望我的一生能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儿;能为祖同添份光彩;能为他人的健康奉献点心血,也算我这辈子向社会交了一个答卷: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现任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的刘信正向记者讲这番话的时候,他那红润的面容显出了深沉。此情此景,我们似乎看到刘信正的心里泛起了他为设计生产实用新型的甜心牌枕头饱尝过的辛苦……  相似文献   

5.
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讲:首要的还是要坚定信心。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我希望我们这次记者会能够开成一个提振信心和传播信心的会,我想这应该是每位记者的良知和责任,也是人们的期望。他还引用唐朝诗人杜审言的“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来展望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郎政 《人民公安》2000,(3):24-25
一 一天,预审民警范建来找我:林松执意要见见你这位“公安记者”。林松其人,我还是有印象的。1998年8月22日,山东省临沂城个体户朱涛被杀,林松是凶手。我在当地报纸上作了报道。从道义和法律角度考虑,觉得对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应该尊重他的意愿。 第二天一早我到了临沂市看守所,与范建来简单地策划了一下。片刻工夫,林松坐在我的面前。 他极认真地问:我是快上路的人了(意指不久要执行死刑),今天咋想的就咋说,行不?我也挺痛快:行。 他一气说了整个上午。为了多给他点时间,我们中午给他打了饭边吃边谈。下午回监室时应…  相似文献   

7.
李玲 《半月谈》2004,(14):4-46
在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的办公桌上,有一个装满植物种籽的玻璃罐在一摞摞文件堆里显得格外醒目。记者不禁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周强书记莞尔一笑,说:“这与我们今天的谈话题目有关。这是我去重庆看望西部计划志愿者时.一位青年志愿者将它作为礼物送给我的。罐子里面装的是他培育的油菜籽,大面积推广使用后产量能提高许多。”于是,这罐普通的种籽令记者感受到了它的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8.
你好,“环球45”──近访主持人张羽文图陈卡张羽这小子真忙,一般的记者还真难抓住他。我往他家打电话,回答是:“有10多天没见他影子了。”我气得一下午连呼了他七八遍,总机小姐也颇纳闷,敢情这主持人也难找啊?到傍晚了,这小子才给我回了电话。他告诉我他刚从...  相似文献   

9.
我村张某利用亲属关系,承包了市里某公司的一个区块的绿化工程和一个建筑工地的土方工程。我和其他十几位村民被他招来,在他承包的工程里干活。虽然现在已干了三个多月,可我们并不知道和包活给他的公司之间是什么关系。请问:我们能不能算公司的工人?能不能享受公司里工人的福利待遇?一旦发生领不到工资,遭遇伤亡事故等问题,我们能不能找公司负责?  相似文献   

10.
早就知道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和旅游学院院长方志远是全国人大代表,在大会召开前,记者就希望能采访到他,只是网络上那长长的一页简历让记者有点担忧:获得过那么多荣誉、出版过那么多著作的著名教授,会不会很难接近?  相似文献   

11.
底线与高调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由朱基总理出面答问。   丹麦记者问道:“您希望中国人民在您离任之后记住您的到底是哪个方面 ?”   朱基答道:“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之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慷慨一点,说朱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朱基说的,似乎可以看作社会主义中国的党政领导干部一条自我要求的底线。   他不唱高调,不夸说自己一定要在广大人民心目中树立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道地的“老三篇”化身的形象。   …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2月2日,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们四兄弟的异国父亲路易·艾黎(RewiAlley)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我们四兄弟回想起半个世纪前收养我们的两位异国父亲都心情万分激动;特别是作为年长的我,对他们收养我们的一些细节和与他们相处时的点点滴滴,记忆更深。我们的第一位义父是英国记者乔治·何克(GeorgeHogg),他仅仅活了30岁。认识他时,是1941年,那时我14岁。1940年底,我的亲生父亲、中共地下工作者聂长林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按照党组织的决定,去晋东南“工合”事务所工作。这次离家远走,何时能回来谁也说不清。…  相似文献   

13.
平凡是福     
鲁钟鸣 《政策》2009,(1):60-60
杜鲁门当选为美国总统时.许多记者采访他的家人。有记者问杜鲁门的弟弟有何感受?他一语惊人:“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听罢此故事,我为杜鲁门的弟弟竖起大拇指。  相似文献   

14.
百姓看保安     
时间:2000年3月3日地点:深圳三星电管有限公司 记者采访了该公司总务科科长唐尖兵,请他就本公司的保安队员谈一谈。 记者:你认为和保安服务公司的合作应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如何对待从保安服务 公司聘请的保安队员? 唐尖兵:我们公司是一家外资企业,厂区占地22万平方米,保安工作由深圳 市保安服务公司派出的47名保安队员担任。我认为,不管什么合作,必须做到8 个字:真诚、友好、信任和尊重,我们两家的合作始终本着这个原则,不像有的单位,认为你保安公司就是为我服务的,我是客户,你就应该怎么样,其实双方的互 相信…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记者网站,一位自称新来者对早来人这样请教:你为何当记者?也许他是真心求教,也许他是对“记者”这一职业提出质疑甚而嘲弄。许多人都给他回帖了,然而那些回贴让我大失所望,而且非常愤懑。从这些记者的回帖中,我看不到对职业的激情与人生的理想,看不到有谁对自己充满希望,看不到反省与应有的悲伤,只是一种若有若无的随意与散淡,一种敷衍与游戏。  相似文献   

16.
辛斌 《现代领导》2003,(11):26-26
认识耿忠平教授,是在同济大学举办的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班课堂上。课间休息时,耿教授翻阅记者带给他的《现代领导》杂志,由衷地称赞说:“刊物办得不错。”俄顷,他对记者说:“我想同你谈谈‘职业经理人和民营企业’这个话题,你觉得怎样?”记者当即便答应下来。于是,一个秋色宜人的午后,记者来到文法学院,与耿教授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3月1日,面对记者,13岁的段小乐两眼溢满了泪水,泣不成声地哭诉道:“即使我拿了超市6根火腿肠,老板也不应该在我脸上写‘小偷’啊!”超市老板孔德杰似乎更觉委屈,气得语不成句:“真是天大的冤枉啊!他偷了我们超市的东西,公安局反而对我们开出了拘留证,这不是在纵容、培养孩子做贼吗?”  相似文献   

18.
39岁的维吾尔族汉子阿里木并不觉得自己是“草根英雄”。1月13日,他登上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台。领奖前一天,他却私下问与他颇为相熟的记者:“北京能不能烤羊肉串?我想找个地方,自己烤烤肉串。几天没摆摊,手痒了……”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编辑部: 县人代会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召开了。上个星期我们代表小组开展活动时,大家交流并讨论了为参加会议的准备情况。有代表说他今年准备提一个议案,大家纷纷对他表示敬佩,认为他能提出议案很了不起。好像大家都认为,大会期间提议案多就是好代表,提不出或不提议案。似乎就是素质不够高。许多媒体报道的代表履职事迹。也给我们留下“好代表就是会提议案”的感觉。我想知道。能不能提出议案就是代表素质高的唯一标准吗?  相似文献   

20.
袁浩 《同舟共进》2012,(9):35-36
上世纪80年代末,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在船上观看,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他问小平:“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小平摇头说:我怕。其实小平是想回家的。据《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1986年,小平同志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