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邵宁 《新民周刊》2022,(17):90-91
再过很久,我都不会忘记他们。了给年过八旬的父母团菜,几天前我潜入了他们的楼组为群。我先是加上了平时一直关心父母的居委干部小杰的微信,小杰再把我拉进了这个“延武机电大楼买菜群”。  相似文献   

2.
刘苗 《新民周刊》2022,(17):88-89
4月,一段上海的居委书记与医护工作者的通话录音感动了无数人,通话里的居委书记哭了,也让无数人哭了。这位书记是上海市虹口区香港丽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苗,是一名经历过16年军旅生涯的军队转业干部。以下是他的口述。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口罩、消毒液、酒精等基本防疫物资,迅速成为“硬通货”,入市即进入“秒光”模式笔者选择长沙市雨花区的一个中等规模小区,以1月21日以来小区业主微信群内关于口罩的互助信息,解析应急状态下的小区互助模式,来看疫情下的人情冷暖、社会变迁和基层治理挑战:该小区尚未成立北主委员会,线下活动较少,邻居相互间熟识度一般小区业主微信群有499人,平时交流话题多为小区事务、美食、教育等1月21曰,有业主在群里说。  相似文献   

4.
记者:最近读了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哲学意蕴》的文章,觉得您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这就是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办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唯物史观,用唯物史观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唯物史观的作用有这么大吗?  相似文献   

5.
摘要未来,如何能更好地依法进行社区管理,在打通“大动脉”的同时,也令“小血管”畅通,成为本轮上海抗疫之后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17.9元,买了8斤地蛋。号称小区团购满单以后,山东那里直接从地里开挖。价格简直击穿底线。”5月27日下午,当陈生平团购的土豆到货后,他在群里如此说道。  相似文献   

6.
舍文 《新民周刊》2022,(25):69-71
“达标治疗”既体现了个性化治疗的原则,也体现了整体管理的理念。把整体的要求和阶段性要求结合在一起,让疾病管理目标更明确,效果更确切。夏日炎炎,蚊虫出没。被蚊子叮一个包的痒感每个人都熟悉。痒感和痛感一样可以通过一些专业工具进行评级。被蚊虫叮咬后的痒与患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带来的瘙痒,感觉差异有多大?在患者主观的感受上,两种痒的程度可能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谁痒谁知道”。严重的皮炎会让患者难以入睡,反复的抓挠使得皮肤抓痕没有机会康复,而睡眠不足、烦躁、皮肤外观的丑陋进一步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自卑、抑郁。  相似文献   

7.
都是骗子     
毛尖 《新民周刊》2012,(37):86-86
不过,大宝刚说完"哧溜",又在饭桌上遭到一顿嘲笑,中国电影,还有比中国电影更大的骗子吗!这两年,饭桌上大家谈得最亢奋的话题是,骗子。基本上,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一两条骗子短信,每个人的邮箱里都搁着三四个骗子电邮。开始的时候大家交流骗子手法,最近与时俱进,我们交流如何忽悠骗子。大宝开车去杭州,路上接到电话,"猜猜我是谁?...  相似文献   

8.
《新民周刊》2012,(50):18-25
有些遭遇是选择的结果,有些遭遇却无从选择。自然灾害——比如大地震——是无法选择的,但不同的道路摆在同一群年轻人面前时,他们依从习惯、别人的期待和天生的性格倾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结局大不相同。这组图片展示了不同的人在2012年做出的选择和他们承受的代价。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一个社群、一座城市、一个国家,都可能在短短...  相似文献   

9.
应琛 《新民周刊》2023,(42):22-27
<正>百威亚太“链”动本土产业,更以场景为突破口,从酿造“好啤酒”到创造“美好生活”,为消费者创造快乐,为城市经济注入新动能。要知道,上海人也是很爱喝生啤的。彼时每逢夏天,上海的街头总能看到一群抱着热水瓶、拎着铜吊或钢精锅子在排队等散装啤酒的人。在上海,是要讲“零拷”的,不讲买的。拷散装啤酒,也从来只定点不定时。散啤没有经过巴氏杀菌,所以它隔夜就坏,因此市面上卖的绝对都是当日的酒。因为时间不确定,所以排队的人里也有帮家里大人拷生啤的小孩。他们中不乏回家路上偷喝上一口的。很多上海人的喝酒历史就是从此开端。  相似文献   

10.
选择     
从不惑到知天命 ,在生命最富有能力、魄力、经验的十年 ,与一群人 ,一个单位 ,紧紧地连系在一起。一些老领导曾好意地提醒我 :那可是一个很清贫的单位呵 ;一些老朋友、老同事曾关心地问我 :为什么呆那么久 ?又不是没地方去 ,那儿对你发展不利啊 !上述的话都不幸而言中 ,这的确是一个没什么油水的地方 ,的确是一个无法令我“升值”的地方。然而 ,我竟一干就是十年 !这就是东南亚研究所。这些年来 ,我亲眼目睹了她的崛起、兴旺、壮大 ,我也无悔地为她尽了我之所能。每天 ,这里都有一群人 ,像蜜蜂似的忙碌着 ,有的忙着搞科研、写文章 ,给研究生…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曾把十九世纪欧州文学的基础概括为一个典型,一个属于资产阶级的、为命运殊死奋争的青年人。这种青年人的形象贯穿着整个十九世纪欧州文学的主要作品,“十九世纪的全部文学都建筑在这个典型上面”。高尔基的结论指出了十九世纪欧州文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在百余年的时间里,这种以青  相似文献   

12.
《新民周刊》2012,(46):22-23
许多初出国门的中国旅游者曾经觉得老外很夸张:天刚擦黑一家家铺子就都关门了,周日里甚至整天都不开门,怎么看都不像正经做生意的样子。老外也觉得中国人很夸张:买东西嘛,多大点事儿,居然成了旅游的一大关键词?到底是谁夸张呢?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大概真的会哑然失笑:一大堆中国人深更半夜守在电脑前"抢跑道",把一个莫名其妙的"...  相似文献   

13.
张雯怡 《新民周刊》2015,(14):42-44
但意想不到的是,在器官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美国每年有成百上千的器官还未被移植就直接遭到丢弃。在美阳,捐献者给予的器官和身体组织都被视为一份“礼物”,它连接起无数人曾经和未来的生命。器官获取组织(OPO)足这些礼物的运送者。  相似文献   

14.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22,(17):124-124
我可不怕告诉人,我曾是个强迫症患者。大概在我10岁那年,我哥因肝癌去世。他才13岁左右,那时患癌症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故而他的去世引起邻里的高度恐慌,玩伴都疏远我,怕我也“带菌”,母亲怕我们再出意外,令我们进出都用“高锰酸钾浸液”消毒,那药水盛在瓦钵里,玫红色的,非常艳丽,但接触以后手指都泛黄,日子一久手背手掌都黄得跟腊肉似的。  相似文献   

15.
湘君 《新民周刊》2022,(45):72-73
于他而言,上海是痛苦的“终结者”,也是幸福的“起点站”。黑米的祖辈是出生香港地区的华侨,他在荷兰出生并长大。在一个外国人包围的环境里,他常常怀疑自己,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为什么会有种族歧视?身为绝对的少数民族,他深感自卑渺小。5岁开始他脑中涌现各种胡思乱想,一个声音在心底响起:“我是谁?为什么在这里?人生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歌德在他的《谈话录》里对莫里哀有很高的评价。他说:“莫里哀是很伟大的,我们每次重温他的作品,每次都重新感到惊讶。他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他的喜剧作品跨到了悲剧界限边上,都写得很聪明,没有人有胆量去摹仿他。”①歌德这段评论,说明了莫里哀的喜剧已打破了悲剧和喜剧的传统界限,很值得我们重视,因为最高的剧体诗  相似文献   

17.
苏联《旅伴》杂志1988年第12期刊载了叶利钦答拉脱维亚记者奥利皮克问,题目是:《以社会公正为目标》。《旅伴》在发表此文的编者按中介绍了叶利钦的简历。《旅伴》杂志编者按:今天围绕鲍里斯·叶利钦的名字编造了许多神话和传说。对一些人来说,他是改革的英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实际上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其中,在他自己看来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1931年生于斯维尔德洛夫州的布特卡村。他的双亲都是农民。不错,正如我们的交谈者所表述的,他的父亲在“饥饿年代”跑到城里去了,到建筑工地去了。鲍里斯·叶利钦也一度在建筑工地劳动过。从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毕业以后,他在各级部门里都工作过:当过技师、工地主任、登上管理托拉斯的岗位,做过一家大联合企业的经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对“城市”的理解,自以为有过许多颇为惊叹的假设和定论,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自愧得很。当我认定,我们以产业(经济)划分城市(社区)势力,把城市当作驿站,西方则以城市决定产业,把城市当作家,从而造成规划的无限期、无止境的修改与几百年不落后这一双重结果。又听说广州是中国第一个加入世界大都市协会的城市,便联系同广州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戴治国有了两次深谈,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找寻“共同语言”和“利益共同体”。戴治国无疑是一个城市管理专家官员。但“城市是什么”?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对这个问题谁都可以认为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我们热爱钟南山。如果不是关键时刻他的一声警哨,他那"已经出现人传人"以及医务人员被感染的警告,我们不知还要付出多大的惨痛代价!他对疫情的解读和预测,总是占据各类媒体的头条位置,在民众惶惶不安的日子里,他是灯塔般的人物。然而当"满屏都是钟南山"时,忽然发觉哪里不对劲,"钟南山谈芭蕾";"钟南山:拒食小龙虾";“钟南山说了:屏牢!”“钟南山呼吁禁P乞野味”……无论新旧媒体、微博微信、聊天群落,凡有井水处,打开手机或电脑就是五个字:“钟南山说了”!  相似文献   

20.
一、米是韩民族的精气 目前鲜见而在解放后常能听到的韩语词汇中有“民族精气”一词。耐人寻味的是汉字“精”字和“气”字里都包含着稻米的“米”字。如果说韩国人这种把稻米作为主食的民族的精气乃蕴藏在稻米里面,这不算是开玩笑。因为没有哪一种因素像稻米那样长久支配着韩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精”字和“气”字都包含稻米的“米”字,并非偶然。据说,原来“精气”、“精神”词汇里的“精”字来源于干净的米粒呈蓝色这种现象。在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