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娟 《法国研究》2006,(2):69-72
一、德莱姆的文学创作历程菲利普·德莱姆(Philippe Delerm,1950-)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出生于巴黎郊区,父母都是小学教师。自小德莱姆就非常喜欢阅读和体育运动。青年时代的德莱姆曾是一名短跑运动员,并希望成为一名体育新闻记者,但后来他转向了教育行业,并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2.
胡佳 《法国研究》2007,(3):18-24
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手机短信的广泛运用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一种新的语言形态应运而生。密切关注并研究国外新的语言现象并揭示其形态构成、句法及语用特征是外语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尝试对法语手机短信语言的现状、语言学特征作一辨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新民周刊》2012,(38):22-23
这不是一款普通的车——这是一个跨度近30年的故事,一个属于那些年代的温情记忆,一个联接了城市命运、文化和情感的纽带。桑塔纳(SANTANA)在1983年扎根上海后,不仅成为上海继外滩建筑群之后被国人和世界所熟悉并认同的另一个"符号",更重要的是,它撬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变革,并使之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4.
刘稚 《当代亚太》2006,(10):26-29,58
2004年10月中越两国领导人就“两廊一圈”合作达成共识,并开始启动。本文分析了“两廊一圈”合作的背景、内容、目标,并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论述了“两廊一圈”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中的定位和功能。本文认为,“两廊一圈”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中越合作,而且将成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中越两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一项创新,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聂军 《欧洲研究》2005,23(3):28-38
维和是由联合国采取的、包括军事人员在内的但是没有强制力的行动,旨在帮助维持或恢复冲突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维和是在冷战、非殖民化以及民主化浪潮的国际形势下,在集体安全不能奏效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手段。维和并不是联合国的创造,国联就有类似维和的先例。维和并不是一种集体安全行为。集体安全依靠集体力量自动地制止内部出现的侵略行为,而维和实践中并没有明确的侵略者,维和部队是会员国自愿派遣的;集体安全行为旨在改变现状,而维和旨在维持现状。  相似文献   

6.
熊丙奇 《新民周刊》2015,(22):11-11
5月31日,复旦大学在其官方微博上发文,就此前学校宣传片涉嫌抄袭一事向复旦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致歉,承诺"邀请有关专家、校友和师生代表"参加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追究责任"。这是一份迟来的声明。如果复旦大学在宣传片遭遇抄袭质疑之初,就发布将启动调查的声明,那么,学校也不至于陷入目前的被动状态。当然,现在表态要启动调查,也为时不晚,学校要严肃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本文回顾了六百年前这一伟大壮举的起因与过程,分析了这一事件在中国航海史、外交史、科技史上的意义,并重点阐述了这一事件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新加坡华人社会掀起了一股办学热潮。会馆成了各帮创办华校的主导力量。要了解华人社会是如何在会馆主导下创办新式教育,必须对会馆学校进行研究。鉴于此,笔者以新加坡较早成立的几所新式华校为研究重点,并结合相关的特刊、账本、会议记录等历史文献,具体讨论了新加坡移民时代"会馆办学"是华人社会举各帮之力并使之制度化的一种创建教育机制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社会政治文化如何影响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演变?服饰的变化是否只是社会风俗变化的镜像?法国大革命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本文从艾琳·里贝罗《法国大革命的时尚》一书入手,并将其与相关领域其他著作逐一对比,分析近些年来西方学者尝试将政治、文化、艺术、历史融会贯通的新的跨学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并表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校园流行语是语言变异的一种表现,属于语言社会变体的一种.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近年来越南出现的一些校园流行语,归纳、总结越南校园流行语的构成特点,并分析其生成理据及对标准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粹"主要是日本江户时期以遊里为舞台的一种审美意识概念,这一审美意识能在江户时代形成并定着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参勤交代制使江户发展成为新兴町人聚集、武士多、男性多的消费型大都市。江户的这一城市特点促进了遊里的兴盛,并催生了江户子、伊达等"粹"的审美意识的践行者。以洒落本、人情本为代表的遊里文学的盛行进一步加速了"粹"的审美意识在社会的推广与传播。元禄时期开始形成的"浮世"感在化政文化时期得以定型,并规定了以"粹"的审美意识为代表的化政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公共外交:信息时代的国家战略工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不但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新的外交革命.为适应信息时代新的国际环境,世界各国政府正追求和发展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对其它国家民众施加影响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国际信息、文化交流项目、媒体等手段影响其它国家的民众并制造舆论,为一国在海外创设良好的形象,进而增进国家利益的活动,是信息时代各国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东亚共同体是近年来东亚各国热衷的话题,但对东亚共同体的性质、建设的途径等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日本官方对东亚共同体的性质及建设途径等有着相对确定的认识,并根据这一认识采取了相应的行为.本文主要对这两方面进行了扼要的介绍,并作了简短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37):70-73
在中国馆即将转身为中华艺术宫并向公众开放之前,9月15日,一群当代艺术家聚集在上海美术馆,以"景像2012——中国新艺术展"举行一次"为了告别的聚会",这个大展由上海美术馆、99艺术网、上海艺术人文频道、新闻晨报主办,K空间、上海久艺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大烨传媒、财富堂协办,一些知名企业给予了赞助。好的展览可以改变一个...  相似文献   

16.
张海营  刘洁 《法国研究》2005,(1):248-257
一、公共部门在欧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组织实体,公共部门往往通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实现并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纯粹的公共部门即指主权国家政府或超国家机构,它的基本职责是要为便利公众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纯公共产品或服务,如制订法律规章、调节经济、维持治安秩序、确保社会稳定等.  相似文献   

17.
《当代韩国》2010,(4):126-127
一征稿启事《当代韩国》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期刊。该刊是中国国内目前唯一定期出版的研究韩国的综合类学术刊物。自1993年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韩学术交流,并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当代韩国》关注中韩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社会、历史、人物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主要刊登在以上领域具有前沿性、开创性和突破性的中韩学者的研究成果,并适当增加书评和综述类文章。  相似文献   

18.
侨生作为国内外联系的纽带,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建国后,出于种种原因,大批侨生归国,中国在归国、选籍、出境方面也做出了争取侨生的努力,并相应开展安置工作,华侨补习学校便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安置工作秉持"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原则,并与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其目的不在于将侨生特殊化,而是弱化他们的特殊性,使其适应、认可并融入中国社会。侨生安置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侨生自身特点和国内客观存在的困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19.
科索沃的政治发展在两个层面上运行,一是在政治权力归属上,由联合国向欧盟和科索沃当局过渡;二是在政治体制建设上,构建并实行议会制和三权分立、并关注社群权利保护的体制模式.在这两个层面的发展中,科索沃独特的国际地位和内部环境既提供了动力,也构成了障碍.  相似文献   

20.
金姬 《新民周刊》2020,(1):88-89
其实新力并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同时做到"响应国家政策、撬动企业资源、组建专业团队"罢了——这可能就是企业基金会的快速发展之道。在上海,企业基金会有不少,但一家2018年1月18日才正式注册成立的企业基金会却连续两年成为上海"公益伙伴月"的重磅嘉宾,并引来公益界一片点赞,这就有些不寻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