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19):13-13
@俞敏洪:心理暗示对人很重要,有一个人在东北买了一根虎鞭,回家泡酒喝,结果发现每次喝完都虎气生生,大增力量;三年酒完,舍不得把虎鞭丢掉,就想剁碎了吃掉,结果一  相似文献   

2.
纽约幻影     
苗炜 《新民周刊》2012,(4):87-87
有时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理解一个城市,我好像坐在幽闭的船舱中,看那些陈旧的书,借着文字搭建出一座空中楼阁。有个笑话,说纽约的一个姑娘,在港口与一水手私奔,要去看看花花世界,水手把姑娘带上船,藏到船舱里,每晚与姑娘幽会,告诉她船还在航行,欧洲还没有到,有一晚幽会完毕,水手上到甲板上,舵手问他:"你还没告诉那姑娘,我们是...  相似文献   

3.
起床后窗帘一拉,大好春光轰然涌入,从春节前到现在,一直宅家看书写字,骨关节都生锈了,一动嘎嘎响。朋友在微信上警告我不得轻举妄动,其实我也一直提心吊胆,下楼取个快递也须将口罩戴得严丝密缝,回家后洗手,七个程序一个也不能少。  相似文献   

4.
一张摆满香滨酒瓶的桌子旁边,坐着一位金发碧眼的姑娘和一个飞行教练员。“最近我没有上班”,姑娘吐露说,“干活令人厌烦。我喜爱金子和水晶饰品这类漂亮的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写财经文章的,本来传染病这种事情和我八杆子也打不着,可事情就是这么魔幻,一不小心成了火神山医院的"网红患者"。等我出去,我会向大家展示,我的家乡武汉有多美。2月4日早上10点多,我上了救护车,真快,高架上基本上都是120公里的速度,一路飞驰到了火神山医院。下车的时候,医院给每个人配了轮椅,可是我没有要,我要自己走!  相似文献   

6.
吴雪  周秋萍 《新民周刊》2020,(14):72-75
关于轻症患者,美国政府给出的建议依旧是居家隔离就好,这在一定程度了减轻了医院的负担,但实际上美国政府并不会禁止轻症患者出门。这也就意味着,仍旧有很大的家庭传播和社区传播的风险。4月2日,在美国长岛的一栋住所,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按下闹铃,准备起床。这是我奋战在一线抗疫的第18天,北岸医院ICU接诊的新冠患者越来越多,连轴转的接诊量挤压了我大部分的睡眠时间。作为一名从业三十年的ICU医生.  相似文献   

7.
柏代华 《新民周刊》2020,(14):84-85
病毒如同隐形游弋的恶魔,远在天边仍寒胆,近在咫尺却不察。逃过这一劫,今后还敢心怀侥幸吗?我喝口热茶,略一定神陷入沉思。国内疫情起来的时候,我在南美待了三周。此后去西班牙马德里,在女儿处住了十天,随后经莫斯科转机,于3月9日抵沪,就"收监"——到青浦区某疗养院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回顾我的回家之路,真是病毒咫尺间啊!万幸结束隔离后一切安好。  相似文献   

8.
马晓 《新民周刊》2020,(9):76-77
在工厂和医院的工作完全不一样,我之前从来没做过这种工作,所以刚来时也是完全摸着石头过河。我发现,首先得跟工人打成一片,先成为工人的朋友,再来更好地宣讲专业的医疗知识。2月27日,是我结束隔离病房工作后,在酒店隔离的第十天。当天下午,我接到了医院通知,因为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隔离期结束后我就不用再进隔离病房工作了。  相似文献   

9.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41):81-81
在缺乏实证而喜好传说的中国,在浅阅读的环境里,有些事情很容易以讹传讹,三人成虎。西哈努克太皇陛下不幸因病逝世,消息很快传遍神州大地,中国人民很悲痛,我也很悲痛。10月15日那天晚上,我在外忙完一场采访后回家,儿子对我说:"老爸,有个网站的微博将你古早的一篇文章晒出来了,内容是西哈努克亲王在城隍庙吃一碗鸡鸭血汤,城隍庙...  相似文献   

10.
一件小事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相似文献   

11.
1983年腊月,妈妈到上海去做手术,爸爸为了照料妈妈,与我临时借住在二姑妈的家里。地方小、人又多,颇为不便。有天从医院一出来,爸爸就说:“走,带你去个好地方,比城隍庙还有意思!”原来是带我去黄浦江上坐轮渡。买了票,爸爸将他的围巾解下来,将我兜头兜脸包住,只剩眼鼻露在外面:“暖和就行,到了江面上,寒风打在脸上生疼。……  相似文献   

12.
钱亦蕉 《新民周刊》2013,(33):35-37
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阮立平说自己或许没有这样的豪情壮志,但他总想着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他希望至少能改变行业,不断创新。夕阳西下,晚霞给滩涂铺上一层金色的光芒,劳作了一天的渔民收网回家,一个小小的身影在海边迎风摇曳……他偷偷跟着大人们来到海边,去堤坝旁捡拾"漏网之鱼",这是他第一次出来,  相似文献   

13.
菜场打工族     
青弋 《新民周刊》2022,(11):64-64
我几乎每天必去菜场。这里最有生机,烟火气看得见、摸得着。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我一般不在网上买菜。之前想买只老母鸡炖汤,就自然而然地走到一个开了十多年的老摊位,他家的土鸡味道特别香淳。卖鸡鸭的摊主是对中年夫妻,男人腿微跛,能说会道,女人话少,白净能干。早些能买卖活禽的时候,男人负责采购与宰杀,女人负责剖洗,一双手天天泡在冷水里,红肿得像胡萝卜。现在,是他们头天夜里宰杀好第二天卖。  相似文献   

14.
兰波致乔治·伊藏巴尔 1871年5月13日于夏尔维尔亲爱的先生! 您如今又作老师了。人对社会是负有义务的,您曾经这样对我说过;您已经进入教师行列:您现在是走上坦途正道了。——我也一样,我坚持我的原则:我仍然玩世不恭地由人豢养;我要把学校那批蠢材校友全部发掘出来:一切我能想出的愚蠢、肮脏、恶劣,不论是在行为方面还是在言语方面,我都一并抛给他们:他们赏我喝啤酒和姑娘。Stat mater do-  相似文献   

15.
读家     
《新民周刊》2012,(36):16-19
环球热点A中国云南震区灾情基本得到控制9月9日,云南彝良震区,王明才(化名)将去世的10岁孙子背回家,徒步5个小时,他没让孙子离开自己的后背。因儿子儿媳外省打工,他和孙子王小林(化名)相依为命。9日,小林病重,他背起孩子,往镇上的医院跑。但一路因地震塌方,耗时是平时4倍。到了镇上的医院,医生对奄奄一息的孩子摇了摇头。  相似文献   

16.
自今年1月15日湖南省常德疫情防控战打响那天起,我的工作就没了日夜。每天工作时间达16个小时以上,最多的一天通话记录有160多次,最多的一天通话时长近5个小时……这段抗疫战斗,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最重要的一段经历。近3个月来,我和团队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只为倾心守护好一座城。真正的"敌人"来了!1月23日(腊月二十九),下午4点左右.  相似文献   

17.
记忆的逆袭     
羊小穷 《新民周刊》2012,(43):96-96
中国古时有黄粱一梦,说的是一个姓卢的屌丝书生想要逆袭,有个道士就让他用一个枕头睡觉,书生睡觉时梦见自己变成了高帅富,左拥右抱都是白富美,出门香车宝马,回家锦衣玉食,过得好不快活。但当他流着口水从梦中醒来时,却发现店家蒸的黄米饭都还没有熟。中国人真聪明,明白逆袭的美梦做一做没有什么,醒来知道那是黄粱一梦过眼云烟就好了。...  相似文献   

18.
曾剑 《新民周刊》2020,(17):85-89
深秋时节,沈城的天,已经很冷了,校花翻找我们御寒的衣服。她翻出一件军大衣。这件军大衣是正宗军品,一位部队朋友送我的。他酷爱钓鱼,希望我与他为伍,钓具都替我准备了。这件军大衣,是他为我晚上出钓时准备的,终因我不忍杀生,不愿害鱼性命,未与他同谋。那件崭新的军大衣,就一直没机会上身,闲置在家。  相似文献   

19.
陈璇  吴雪 《新民周刊》2020,(5):28-29
和老高一样,我们都等待着这一天,作为一名在武汉打拼的普通市民,我爱这座城市,希望武汉好起来,希望我的故事能带给你们力量。我叫陈璇,今年48岁,湖北咸宁市嘉鱼县人,2013年,我和老高从奋斗了17年的中山市,回到了湖北家乡,我在武汉做烘焙工作,老高在嘉鱼县,我们还有一个23岁的儿子,目前在中山某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年到头,一家人团聚的次数很少,今年春节,我本打算开车和老高一起到中山过个团圆年,但事情在1月21日发生了转折。  相似文献   

20.
现在武汉那些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床位紧张,还有不少人拿着被子铺盖在医院输液,等待入院。我去复查时也看到有类似"一床难求"的情况。我还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自己吃药加上在家隔离就恢复了。我叫余毅,今年34岁,老家湖北黄冈,现在是武汉的一名装修工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觉得自己是一名轻症患者。不过,由于我在医院检查时人满为患,当时检测手段又没到位,我自始至终没有成为确诊病例,即使我出现了一系列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