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牦牛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幼虫多头蚴寄生于牦牛脑内所致。在我县昌台牧区,本病对幼龄牦牛的危害严重而突出。我们在本病诊疗方面作了探讨性改进,效果较好。共手术治疗牦牛脑包虫91头,治愈87头,治愈率达95.6%,现报告如下: (一)诊断 1.发病托牛年龄:4月龄1头(占病牛总数的1.1%),6~8月龄5头(占5.5%),8~12月龄37头(占40.6%),1~1.5岁35头(占38.5%),1.5~2岁10头(占10.9%),2~4岁3头(占3.3%)。可见,1岁左右牦牛易感,发病率达79.1%。 2.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2.
我们选择与牛心脏浦金氏纤维分布相似的山羊,做人工复制创伤性心包炎动物模型,观察发病进程中的心电图变化特征,为早期诊断牛创伤性心包炎提供了依据。 (一)试验方法 于1986年10~11月,通过临床和心电图检查选择2~5龄的健康奶山羊7只,舍饲一周,用外科手术方法复制创伤性心包炎动物模型。手术羊行右侧卧保定。于左侧7~8肋间按常规外科手术方法做“S”形切口,剖开胸腔,暴露心脏,用注射器向心包腔内注入瘤胃液2毫升。再用半寸的圆钉或圆针选择与网胃相对应的心室后壁(膈面)刺入,3、4、5、6号试验羊将钉或针留于心脏内。关闭胸腔后用注射器抽出胸腔中的残留气体。加强术  相似文献   

3.
1987年8~10月尉氏县西部及北部8个乡,发生了以牛为主的大家畜皮肤溃烂症。这8个乡有大家畜57260头,发病1564头(其中牛1484头、马属家畜80头),发病率为2.73%。2~6岁的青壮年牛发病率为67%,1岁以下的幼犊及8岁以上老年牛很少发病。据河南农大尹凤阁等诊断,该病原系刚果嗜皮菌。治则与方药 据发病季节与临床症状按皮热湿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1981~1987年间临床诊治的20例公牛膀胱破裂进行了观察,统计和分析,以了解公牛膀胱破裂的原发病类型、与年龄等因素的关系,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 (一)病例资料 在20例公牛膀胱破裂中,就其原发病分析,发生于尿道结石者5例(占25%),脐带结扎线阻塞者5例(占25%),膀胱结石者1例(占5%),尿道炎和尿道坏死者9例(占45%)其年龄1.5~5岁的5例(5岁的1头,4岁的1头,3岁的1头,2岁的1头,1.5岁的1头),占25%;2.5~10  相似文献   

5.
种公牛的钙磷代谢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某种畜场自1984年以来,在种用公牛中陆续出现以四肢疾患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牛,病的严重程度和发病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有的病牛还出现爬跨困难、平地射精、精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的现象。通过对该场饲养管理及病牛发病情况的调查,认为钙磷代谢障碍可能是种公牛陆续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遂设置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牛:乌鲁木齐某种畜场供采精用的种公牛23头,年龄为2~7岁,分为两组:对照组由6头无四肢疾患临床症状的牛只组成;病牛组由14头有明显四肢疾患临床症状的病牛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X线检查法诊断牛创伤性心包炎,不仅能检查出出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晚期牛心包炎病例,而且也能诊断出缺乏明显临床症状的早、中期病例,达到了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挽救了一些病牛。 (一)X线机 本院使用的是西北医疗设备厂生产的医用200mA X200-Ⅱ型X线机。为了便于兽医临床检查应用,进行了改装,但仍保持原机的性能和功率。 1.透视条件:75~85KV,4~5mA,距离70~90cm。 2.拍片条件:80~85KV,50~100mA,0.3~0.6秒,焦距80~120cm。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肃南县皇城区东滩乡和兰州军区后勤部山丹军马一场统计,怀孕母牛胎水过多发病率在2%以上;发病季节均在2~5月份,多为怀孕期6~9个月的母牛。作者曾对8例病牛,应用0.5%雷佛奴尔溶液进行羊膜腔内注射,取得较好的疗效。 (一)典型病例 病牛为黑毛,7岁,怀孕6个多月,马场牧工发现该牛在病初期,饮食不佳,  相似文献   

8.
乳牛生产瘫痪是高产乳牛生产后突然发生的以低血钙、低血糖、低血磷和低血钾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代谢疾病。多发生于第 2— 3胎和高产乳牛产犊后 1— 3d内 ,病牛表现四肢瘫痪、卧地不起、头颈向后侧转、丧失知觉等。笔者曾治疗 3 8例病牛 ,其转归情况见表 1。1 症状1.1 轻型 精神沉郁 ,食欲正常或稍减 ,排粪正常 ,一时性前后肢交替踏地 ,卧地时头部至髻甲呈轻度的S形弯曲 ,不昏睡 ,有时可勉强站立 ,但后躯摇摆表 1  3 8头病牛病程及治疗转归情况病 程(d)发病数(头 )痊愈数(头 )治愈率(% )死亡数(头 )病死率(% )1— 2 2 2 1 986 .…  相似文献   

9.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附设兽医院从1964年春季至1978年10月底共接受肠阻塞病牛172头。现初步总结如下。(一)发病情况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4~6月份最多,87例,占50.6%;7~8月份最少,7例,占4.1%;1~3月份29例,占16.9%;9~12月份49例,占28.5%。  相似文献   

10.
1984年9月至1987年9月,笔者用CO_2激光照射治疗45例放线菌病患牛,同时设45例同病牛用药物治疗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用CO_2激光治疗该病,疗效较佳。 (一)材料和方法 1.仪器:YYJC—I型CO_2激光器,上海医用激光仪器厂生产,输出功率30W,输出电压140V,电流20mA;V_2—40型吸尘器一台。 2.病例分组:①激光照射组:病牛1~5岁35例,5~7岁6例,7岁以上4例。其中左侧颊部软组织硬肿10例,右侧颊部硬肿8例,左侧鼻甲骨肿块6例,右侧下颌骨肿块7例,上颌骨肿块8例,颌下  相似文献   

11.
牛创伤性心包炎发病率虽不高,但对病畜危害甚大,在病的初、中期常被误诊,以致拖长病程。故尽早确诊非常重要。现结合临床实践谈几点诊断体会。 创伤性心包炎多发生于创伤性网胃炎之后,其症状可分前驱症状和心包炎症状。在接触患牛时首先要通过问诊,了解有无前胃弛缓或顽固性前胃弛缓等前驱症状。心包炎的症状是: (一)体温变化 病初体温升高至39.5~40℃以上,多数呈稽留热(一般给解热和抗菌素等药体温不下降),少数呈弛张热。病到后期,病程延续过久则体温往往下降,脉搏增减与体温升高不相适应,即体温降至常温而脉搏仍增多。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本场1978~1983年来,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情况资料汇总分析如后。 (一)发病情况 1978~1983年6年来各年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分别为:0.19%(1/516)、0.99%(5/507)、4.2%(24/570)、4.9%(28/576)、1.9%(11/566)、1.0%(7/692)。从饲料配方看,1980年、1981年饲料配方不严密,可靠性差;1982年配方中Ca:P为1.8:1,1983年配方中Ca:P为2.3:1。可见,本病的发病率与钙、磷比例关系密切。 (二)发病牛的年龄分布 76头生产瘫痪牛的年龄分布为:2岁者4头,3岁者4头,4岁者3头,5岁者1头,6岁者5头,7岁者6头,8岁者11头,9岁者9头,10岁者6头,11岁者8头,12岁者4头,13岁者5头,14岁者6头,15岁者4头。从统计结果看,7~11岁牛的发病率较高,该年龄区段正置奶牛产奶最高的时候,因此本病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83年11月~1984年6月,在贵州省镇宁县内,发现一种呈地方性流行的牛马皮肤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多方诊断,为牛马皮肤真菌病。 (一)流行情况 对镇宁县5个区,9个公社,29个生产队的827头家畜进行了抽样调查。城关区水椆木寨发病严重,黄牛发病率为52.63%(其中2岁以下黄牛发病率为90.9%);2岁以下的马发病3匹,发病率为12.5%;其他家畜未见发病。经调查发病数与年龄呈负相关,1日龄~6月龄发病18头(匹),7月龄~12月龄的发病9头(匹),13月龄~18月龄发病6头(匹),19月龄~24月龄发病4头(匹),25月龄以上发病3头(匹)。本病以接触感染为主,有明显的季节性,1~4月份发病率较高。该地区以舍饲为主,厩舍多潮湿,易于真菌繁殖。  相似文献   

14.
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或称产后瘫痪,是产后1~3天的母畜突然发生的急性低血钙症,临床上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主要发生于高产乳牛,其次是犏牛和乳羊,偶可见于绵羊和母猪。水牛发生本病则少见。现将收治的8例水牛生产瘫痪的临床资料综合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1.发病年龄:8例中,4岁1例,4.5岁1例,5岁2例,7岁2例,8岁2例。 2.胎次:第2胎2例,第3胎4例,第4胎2例。 3.发病时间:产后24小时内发病的2例,24~48小时4例,48~60小时2例,最快的只有16小时。 4.发病季节:7月1例,8月5例,9月2例。 5.牛犊情况:所产8头牛犊,全部都是公犊,发育良好,健康活泼,吮乳力强,诊疗其母时(即产后60小时以内),犊的体重是34~42.5公斤,比当地初生水牛犊平均体重增重20~25%。  相似文献   

15.
气肿疽是气肿疽梭菌引起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主要侵害黄牛 ,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 ,以败血症及深层肌肉发生气肿性坏疽为特征。 195 2~ 195 4年 ,湖南省部分地区曾发生本病 ,195 5年起每年进行预防接种 ,至 1974年疫情已被完全控制。 2 0 0 0年 7月 ,湖南省湘南某村暴发本病 ,病牛死亡率达45 .6%。1 发病情况2 0 0 0年 7月 2 0日 ,湖南省湘南某村 2 0 4头存栏黄牛发生流行病 ,死亡病牛 93头 ,死亡率 45 .6%。主要感染 1~ 3岁龄黄牛 ,幼犊或 3岁以上黄牛也有发病。2 临床症状病牛发病情况和症状一致而典型 ,表现精神沉郁 ,食…  相似文献   

16.
(一)流行情况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1985年11月至1986年3月调查,全国29个县(都、道、府)均有发生。其中鹿儿岛、熊本、大分、宫崎及岩手等县发病严重;鹿儿岛发病1644头(其中乳用牛11头,肉用牛1633头),熊本发病109头(其中乳用牛15头,肉用牛94头),大分发病150头(其中乳用牛17头,肉用牛133头),宫崎发病222头(其中乳用牛15头,肉用牛207头)。本病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 (二)病原调查 自1985年以来,日本家畜卫生试验场九州分场用HmLu细胞从病牛血液中分离到19株病毒,从牛库蠓中分离到2株病毒,从鸡库蠓中分离到4株病毒。以其中从犊牛分离到的2株病毒及从牛舍捕获的牛库蠓、鸡库蠓分离到的3株病毒进行了中和试验测定。结果:从犊牛分离到的2株病毒及从牛库蠓分离到的2株病毒,中和了未摄取初乳病犊体内的血清抗体(24例),其血清中和抗体价在8~256倍  相似文献   

17.
笔者采用中西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高产奶山羊产后1月左右发生瘫痪病8例均治愈。这8例发病奶山羊的基本情况是,第2胎发病者5头,第3胎发病者2头,第1胎发病者1头,多为经产母羊,均在产后1个月左右发病。发病一般在3~4岁,发病季节多在5~6月份。8头母羊皆为高产的奶山羊,日产奶量一般在6~8kg。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县5~8年大流行1次。1983年8~10月在我县爆发流行,全县75%的牛发病,达40000余头。我乡发病头数就3000多头。笔者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牛流行热1400多头,大多数2剂痊愈。 症状 牛多突然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可达40~42℃、高热稽留;皮温不整,被毛逆立,阵发性肌肉震颤;精神沉郁、食欲、反刍减少至废绝;眼结膜潮红、流泪,有的肿胀;鼻腔多粘液性分泌物,呼吸促迫、咳嗽、重者发喘;有的病牛跛行,不愿行走,甚至瘫痪,卧地不起;并发肠炎时,下痢;孕畜若治疗不及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永川和宜宾地区60日龄内的哺乳小水牛,散发一种以拉白粪或灰白色粪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当地群众称为“犊白痢”。用粪便镜检证实为犊牛新蛔虫病,1980年以来我们用病牛粪镜检101例,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资料 发生地区处于四川中南部丘陵地带,雨量充沛,水牛以青草或干稻草为主要饲料,多以圈养为主。圈舍内常有粪尿蓄积。本病无季节性,不分公母均可罹病,发病犊牛最小者16日龄,最大者56日龄。其中20日龄内发病7头,占发病犊牛的6.93%;20~30日龄发病40头,占39.6%;30~40日龄发病35头,占34.6%;40~50日龄发病16头,占15.8%;50~56日龄发病3头,占3%。在发病犊牛中20~40日  相似文献   

20.
20 0 0~ 2 0 0 1年 ,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和政、临夏3个县的 8个乡、14个村农户饲养的牛羊先后发生一种以高热、突然死亡、濒死期天然孔出血的疫病。2年内共发生 14起 ,发病牛羊 6 8头 (只 ) ,死亡 6 3头 (只 ) ,急宰 5头 (只 ) ,致死率为 92 .6 %。其中牛发病 18头 (乳牛 3头 ) ,死亡 17头 (乳牛 3头 ) ,急宰1头 ,致死率为 94 .4 % ;羊发病 5 0只 ,死亡 4 6只 ,急宰 4只 ,致死率为 92 .0 %。初期因群众不了解该病 ,剥皮解剖病死畜 4 9头 (只 ) ,4头被群众分吃 ,确诊后督促群众深埋 15头 (只 )。1 临床症状发病牛羊都是突然发病 ,表现昏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