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保障的新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目标提出了新要求。适应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协调各阶层利益,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以公平公正为宗旨,关注新兴阶层与特殊群体,创新社会保障体制;以“安定有序”为目标,防范社会生活重大风险,建立新型的、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救助制度;体现“生活质量”原则,重视微观上公民心理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姚春辉 《党政论坛》2009,(11):15-17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证,其安全有效运营和在动态经济环境中的保值增值是社保制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保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正向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回顾社会保障发展演进的历史,我们发现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存在理念上的许多契合之处。社会保障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而持久的正向作用,这集中体现在社会保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力、拉动力、稳定力三大方面。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最重大、最持久、最根本的“加速器”和“稳定器”。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事业在国外发展了100多年。目前,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和北美国家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得比较完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差别很大:拉美国家起步比较早,其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均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现在的东欧国家政府和独联体国家的政府正在仿照西欧国家的模式,重建各自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亚洲,虽然“养儿防老”的传统仍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多数非洲国家政府还无力顾及为普通百姓建立起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常言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刊这一期关于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专题报道,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这对我国正在建立之中的社会保障体系,无疑是有一定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程世勇 《行政论坛》2023,(3):131-137
贫困治理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从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检验了贫困治理的中国模式。中国减贫治理在脱贫标准上以多维识别为基础,坚持货币标准识别与非货币识别的统一,坚持微观识别与宏观分层识别相统一。在减贫治理机制上,强化市场治理与央—地“垂直”治理、东西部“横向”治理、基层“精准”治理联动,形成央—地扶持、社会参与、市场选择等多元主体互动。在减贫治理制度建构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以“底线”公平与“差序”公平为特征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为贫困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乡村振兴期间,通过延续减贫治理中农村基层治理的模式与经验,加速实现农村集体土地与产业的优化组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城市化进程双向驱动,最终高质量推进城乡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求知》2006,(10):40-41
日前,在“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理论座谈会上。来自中央党校、国家发改委、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学者围绕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概述如下。一、我国社会保障的实践呼唤理论创新 1.理论源于实践。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我们开展理论研究丰富而生动的实践基础。经过不断探索和艰苦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快速增长,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在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的同时,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在社会政策中的具体体现。从国际经验看,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事业做起,要有良好的社会政策、相关的法律保障、民间组织的积极参与,政府职能应该从直接管理变成为社会提供服务。“小政府,大社会”或“少政府,多市场”,使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化, 是全球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大伞撑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滨 《瞭望》2000,(45)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对于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宜和基本生物至关重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在“十 五”计划中专门单独列项,表 明“十五”期间将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到更加突出的重要地位。据权威人士透露,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将比原来预期更快一步。不久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一项国家社会科学的重点研究项目业已完成,该研究报告已提交有关部门,届时主管部门将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作出具体部署。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有了50年历史…  相似文献   

9.
《求知》2005,(1):47-47
郑功成撰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困难与问题仍然不少,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保障不足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农村居民缺乏社会保障构成了城乡差距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要完成“十五”计划的目标,需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代表和委员们认为,当前在社会保障方面,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社会保障资金的缴付和社会化管理、监督尚存在诸多难题,亟待破解。 “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 系,改革攻坚就缺乏有 力的支撑。”参加“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在审议和讨论“十五”计划时,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热切关注溢于言表。据本刊采访“两会”的记者观察,社会保障问题是“两会”上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不少代表和委员在到京参加“两会”前,都对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代表和委员们认为,“十五”期…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是保护人民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是维护社会安全的“稳定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法制化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经历近三十年的创新发展后,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仍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立法缺位、执行不力、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障碍,相应的法律制度及政策调整逐渐成为当前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的问题应该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所有问题当中最值得我们重视并着手解决的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的方法和途径有: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调控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让中低收入者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3.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以来,“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和谐社会不应存在“两极分化”;但也不是要消灭差别或者“均贫富”,而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生活在不同社会位置上的人们各得其宜。从客观地分析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倾向入手,探讨我国如何通过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何旗 《理论探索》2023,(3):39-48
纪检监察派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全覆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施派驻监督改革,推动派驻监督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创新:领导体制由“双重领导“向“直接领导”转化;管理机制由“分散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化;派驻范围由“部分覆盖”向“全面覆盖”转化;职能职责由“多任务性”向“主业主责”转化;派驻模式由“单点派驻”向“归口派驻”转化。十年来通过不断深化对派驻监督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和实践自觉探索形成了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抓好改革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坚持试点实验,善于总结提炼经验和运用改革成果;坚持分层分类施策,注重因地制宜地进行差异化改革;坚持内涵发展,推动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构建长远制度。踏上新征程,仍需持续推进综合派驻改革,推进派驻机构全面运用监察权,着力完善派驻监督制度机制,更加注重派驻机构干部队伍建设,以高质量改革推动派驻监督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滕丽娟 《学理论》2009,(10):119-120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重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首创、始终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最基本的建党经验。“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经历了从萌芽、明确提出、到成熟、再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是经过历史检验、最行之有效并应该始终坚持的建党原则。新的执政环境下,中国共产党理应从党建实际出发,认清形势,明确从思想上建党的现实依据;创新方法,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完善制度,构建从思想上建党的长效机制,坚持和发展“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相似文献   

16.
社保改革选准攻坚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机制和有效营运、严格管理的机制;抓紧完善和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加大执法力度;同时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什么样我国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究竟是什么样?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则,是…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这一制度最初起源于西方工业社会,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社会保障在我国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不断进步,探讨社会保障在推进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以及建立和完善这种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   一、社会保障的起源与发展   “社会保障”系英语中“ Social Security”一词翻译而来的,亦可译为“社会安全”。简而言之,社会保障的含义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证,其安全有效运营和在动态经济环境中的保值增值是社保制度成  相似文献   

19.
面对地方隐性债务存量,中央“不救助”原则起到了很好的源头管控和风险规避作用,但近年来有些地方不断加剧的政府债务风险也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借鉴预算法中对有关地方实行扶助的制度经验,对地方债的自救施以“有限扶助”,是制度选择上的一种可能。“有限扶助”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兜底救助”,是中央在坚持“不救助”原则、由地方自行偿还的基础上,明确对资格、流向、程度和方式进行限定的扶助:根据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强弱,限定扶助对象资格;根据地方债筹集资金的性质不同,限定扶助资金流向;根据中央财政压力的大小,就整体债务规模限定扶助程度;根据中央在地方债法律关系中的角色定位,限定扶助方式。同时,中央对地方政府实施扶助的前提条件、程序设计、责任追究等应当通过法律进行明确,在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中进一步防范化解“有限扶助”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和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基层治理必须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基本路径就是:坚持强化权威,以党为核心加强引导;坚持组织重构,实现合理分权职责明晰;发挥制度保障,实行法治坚持协同治理;突出社会整合,培育好中介作为治理桥梁;促进社会认同,在共建社区中优化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