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政放权作为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先手棋",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简政放权,不是简单的上下级政府间放权与接权过程,更涉及权力、资源、责任、人员等内容在不同层级政府间的重新配置,实质是上下级政府间权责关系调整问题。本文以A省省市县行政审批权的下放与承接过程为例,对简政放权中上下级政府间关系调整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当前上下级政府间权力、责任、人员、资源的关系是一种不协调的状态,这种不协调的关系造成了政府间责权关系不一致、资源配置不到位、人员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成为制约简政放权的深层次因素。因此,深化简政放权需要均衡调整上下级政府间权力、责任、人员和资源关系,通过改革行政层级体制,合理划分政府间职责,重塑政府间关系,推动形成上下级政府间责权利一致的权力体系。  相似文献   

2.
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强镇扩权主要是县级政府通过行政授权和委托授权向中心镇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授权是我国基层政府纵向政府间事权关系调整的主要方式,具有组织的合理性和制度的合法性。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强镇扩权容易形成权力博弈、失范以及县乡间权力扩张与制约的两难选择。国际经验表明,基层分权不仅调整了政府间的纵向权力结构,而且还改变了政府的横向权力关系。分权的理由和结果亦表明,分权有助于横向权力即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增长。中心镇政府可通过渐进方式或制度创新培育这些力量增加自主性,平衡县乡政府间的利益博弈关系,促进政府权力异体监督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我们要走出中央与地方"统-分-统"这样的怪圈,就要对权力的类型和内容做更加科学、细致、合理的划分。"分权"既可以表现为纵向结构的分权,又可以表现为横向结构的分权。一个良好的政府公共权力的架构、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力间的权力分配是一个国家进行治理和开展改革的基础。在未来,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究竟何去何从,这还要取决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取决于国家的发展阶段,也取决于中央和地方的一个均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既是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又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共十六大召开以后的第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方向是促进传统政府职能的变化,从实质上改变高度集权的政府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较大的机构改革逐步体现对传统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职能的变革要求,根本目的是要改变政府权力与市场的关系,以及由此主导的政府与企业部门、与事业部门、与社会的关系.1998年机构改革基本上改变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机构设置的格局和模式,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的"脱计"阶段.2003年启动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标志着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机构设置的格局和模式将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纵向行政权力的几次调整及其变动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级行政机关,尤其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行政权力关系如何,怎样划分二者的管理权限,采用何种形式体现它们的隶属关系才最便于国家行政管理,维护一国的稳定繁荣,历来都是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大国行政管理中的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权限划分进行过多次调整。由于我们几乎一直都是在建国初形成的既定政治、经济体制内对纵向行政权力进行“收收放放”的弹性调整,始终未能找到中央和地方在事权上明确、清晰的制度规范,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化。在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轨变型时期,认真回顾、研究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权力关系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董志霖 《湖湘论坛》2020,33(5):86-93
纵向府际关系作为研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权力、财政等关系的总称,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市场与社会的发展。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基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需要,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地推行了政府内部结构的改革,中国纵向府际关系经历了从弱激励的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向强激励的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转变的过程,并由此延伸出央地的利益博弈关系。结合此次深化改革中关于纵向府际关系调整的内容,发现目前改革的重点仍是以放权为核心,忽视了监督以及激励机制的构建,而这两项机制将是今后中国纵向府际关系调整的重要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7.
乌兰那日苏 《前沿》2012,(11):75-80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重大改革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体制保障。但是面对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革,我国当前的政府权力结构暴露出了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客观现实要求我们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政府权力结构进一步厘清其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使行政体制改革更加有效的回应社会变革。本文以不同类型的公务员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他们对我国当前的政府权力结构的认知情况,从行政法治视野探寻我国当前政府权力结构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梳理、归纳我国行政改革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是新时期深化我国行政改革研究的基础。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1992—2021年"北大核心"和"CSSCI"数据库收录的以"行政改革"为主题的高质量文献,绘制出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以及关键词时区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行政改革研究历经三个阶段,当前研究热度有所回温且正走向成熟,研究热点归类为行政价值理念变迁、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四个层面。新时期深化行政改革需在四个层面发力:在价值理念上,要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行政改革的首要价值选择;在行政体制改革上,要在优化纵向层级关系的基础上调整部门间的关系;在职能转变上,要在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创新管理方式上,要借助科技的手段优化群众找政府和政府找群众"两大接口"。  相似文献   

9.
走出低水平竞争的困境——析我国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玉华 《前进》2004,(5):44-45
方政府间关系包括纵向和横向关系。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关系是由地方政府体制层级结构决定的,是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间关系的延伸。横向关系是指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地方政府间关系是指横向关系。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隔离状态。在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地方的自主权较小。各地方、各部门互相封闭,自成体系,人们称之为“诸侯经济”、“格子经济”。“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格局使各地方政府画地为牢,加剧地方保护。这种格局也为改革开放后的地方关系埋下了隐患。由于经济自主…  相似文献   

10.
1949—1956年是中共领导体系全面确立的重要时期。一是党的中央、地方、基层各级党委内部结构与纵向层级形成新的格局;二是党的工作机构的调整与加强凸现出建设特征与执政功能;三是确立了党对国家事务全面领导的组织架构。这一以中央与各级党委为权力中心的领导体系的建立健全,为党的全面执政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与领导力量的保障,也对执政党领导体制与执政方式的模式选择及其发展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