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整体改革理论,也可称整体改革协调理论,始于吴敬琏、周小川、郭树清等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市场经济改革思路。这一理论主张,经济改革不仅是一场破除计划经济旧体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建设市场经济制度的宏大工程,因而需要在发展自主企业、竞争性市场体系和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等方面整体协调地推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腐败现象始终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究竟腐败现象的实质是什么?根源在哪里?如何通过实施“整体推进,重点实破”的改革战略去消除?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作了入木三分地分析,发表了独到的分解。  相似文献   

3.
鄂璠  顾彬 《小康》2013,(2):30-31
"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吴敬琏和"中国法学界的良心"江平,这两位年逾八十的老人,在一场主题为"十八大后的改革"的报告会上,给了许多人"重启改革正当时"的信心与鼓舞,并对下一步的改革提出了具体的建议1月10日下午,以"十八大后的改革"为主题的报告会举办,两位报告人均是报告会的主办机构——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的学术委员会主席。一位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宝钢经济学院讲席教授吴敬琏;另一位是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两位老人用深刻缜密的思考、完整清晰的讲述,为许多自发而来的听众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长期以来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现在,国有企业正进入向纵深推进改革的新阶段,国有企业系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成效显著任重道远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扩权让利,调整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关系;第二阶段是实行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这是非常正确的决策。因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币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家知道,国有企业在公有制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终都会涉及国有企业,只有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两个根本性转变才能落到实处,中国经济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以巩固。按照党的十五大精…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机构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密切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变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任务已摆上了议事日程。这次机构改革势在必行,新一届政府决心大,力度大,在未来三年内,要把机关干部的编制减少一半。中央缩编后再裁地方员额,同样要求三年完成。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次机构改革是一个“大胆的步骤”,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精简计划。这次机构改革的一个特点就是政府机构改革自上而…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行了30多年,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这次国有企业改革是在深水区推进的全面改革,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改革的复杂性前所未有,改革的难度前所未有。我们只有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系统、整体、协同地推进改革,才能顺利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后,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不断推进,并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为标志,确立了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结构和国家治理形态。邻国日本,早在上个世纪末启动了以"政治主导"为核心的行政改革,延续至今,强化了以内阁为中心的"国家统治"体系,国家治理结构发生较大变动。我国的国家治理改革晚于日本,但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9.
“九五”时期是经济体制转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在“九五”期间将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改革力度。为此,本刊记者在北京访问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吴敬琏首先谈到,1993年11月举行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改变过去15年中国经济改革中对国有企业采取的“放权让利”的改革模式,把工作的重点转到企业制度创新方面来。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则是用以公司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取代现有的国有国营、政府直…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要有新作为吉林省人事厅厅长许战果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发表和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今年上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一年,也是机构改革、公务员制度、工资改革全面铺开、整体推进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5月31日至6月1日,京津冀晋蒙五省区市政协,在天津市举办了"第三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围绕"发挥资源互补优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主题,就着力提升区域经济整体水平,推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2.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尽管我国已经迈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历史任务远未完成,我国不仅要适应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需要,而且还必须继续完成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历史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解决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核心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本质是推进供给迈向"工业2.0"、"工业3.0"和"工业4.0",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增长。攻克"质量"和"效率"两大难点的关键是推进创新。  相似文献   

13.
视点扫描     
吴敬琏呼吁“反思改革”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发出了“反思改革”的呼声。近日于北京举行的一个经济论坛上,吴敬琏指出当前改革存在四大缺陷: “第一,从经济领域说,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 如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革,垄断行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既面临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也面临原有优势弱化、新旧动能转换青黄不接、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的严峻挑战。就广西而言,推进"十三五"期间各项战略性重点工作,最重要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起看看自治区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指示精神和重要部署。2016年3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  相似文献   

15.
李强 《今日浙江》2014,(2):10-12
正当前,我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爬坡过坎,不进则退。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大势,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把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主动把重点聚焦到提质增效上,勇于改革,勇于担当,以改革促发展、促转型、促民生改善。在工作中,要坚持以改革为统领,突出一条主线,守住三条"底线"。突出一条主线,就是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守住三条"底线",就是把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方政府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积极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已由"政府→市场"的以政府作为改革设计师、改革源动力的政府主导阶段,进入了"政府←市场"的以市场主体拉动政府向市场化转型的市场主导阶段。我国市场化改革进展如何,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受制于政府管理体制转型的进程。因此,加速探索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对于推进现阶段我国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与世界各国如火如荼的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趋势相一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开始了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探索历程。本文尝试对我国地方政府从不同的侧面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探索实践作简要回顾,以期对我国即将展开的新一轮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探索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尚全 《传承》2011,(7):34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十二五"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应把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改革的主线,着力推进以下重点领域的改革:加快以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应进一步深化市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我国的经济改革是由农业揭开序幕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率先开始的农业改革,不仅使我国的农业摆脱了长期停滞的困境,实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一次大飞跃,而且也推动了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大变革与大发展的崭新阶段。迄今为止,我国农业最具历史性意义的变革,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及其相应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目标的农业生产体制变革,标志着农村所有制改革进程的开始。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与指导下,我国的农业率先在生产体制领域展开了一场“废除人民…  相似文献   

19.
十五大后,国企改革将往何处去,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先生、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张维迎先生进行座谈。 记者:吴老师主持的关于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课题报告搞要发表后,在社会上影响很大,这次想专门请吴老师谈谈背景和思路,同时也就相关问题进行请教。 吴敬琏:中国改革最初就是从国有企业开始的。当时的想法是:既然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支柱和领导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改革作为主题。其本质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体制红利、改革红利。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改革旧体制创新新体制,改革攻坚阶段就是体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