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农民自愿参加的互助共济医疗保障制度,是未来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雏形。改革开放30年来,宁夏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如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有些问题已成为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中叶,日本政府加大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人口骤降,暴露出来的农业人口医疗保障问题同目前中国农村医疗保障情况颇有相似之处。日本政府和地方互助组织用了大约50多年时间,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的“政府强制健康险与农民互助解病痛”的“两条腿”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彻底解决了农业人口面临的医疗社会保障难题。  相似文献   

3.
万辟番  李红勇  王莹 《求实》2007,(6):93-95
农民医疗保障是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和农业问题紧密相联,了解并掌握农民医疗保障的基本状况,是推进农民医疗保障工作的前提,从目前来看,家庭、家族式的医疗保障仍然是我国农民医疗保障的主要形式,这种医疗保障形式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有其积极作用,也存排斥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吉生 《求实》2006,(2):91-94
审视当前农村医疗保障的立法现状可以看出,我国一直以来对农村医疗保障的功能定位存在模糊认识,这进一步导致政府的主导责任不明确、医疗保障体系结构失衡、立法层次低等一系列问题。医疗保障是农民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第一保障要求,要真正实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康运行,政府必须承担起建立农村医疗保障的首要责任,积极推动农村医疗保障法律体系的构建,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5.
安腾飞  杨彬 《世纪桥》2009,(7):40-42
当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仍然比较落后,乡、村级医疗服务质量低,农民医疗负担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影响到农村和整个国家长期和谐的发展。因此,中央政府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并明确表示于2007年在全国全面展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施行。本文并不旨在寻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设计存在的问题,而力图把其放在国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进行一些探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施行已经存在或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的缺陷及如何更好的建立综合性的、全面的医疗保障制度,从全社会多角度出发提高农民乃至全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乌苏市自1984年在全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为了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决农村社会矛盾、解决三农问题、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农民素质。建立了村民委员会,落实村民自治制度,探索和实践“四个民主”,农民的法制意识、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理念和能力都明显增强。面对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应进一步探索村民自治实现的途径.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局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以合作医疗制度为主体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改革后的三十年里经历了解体、重建和新生的曲折发展历程.分析这一时期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曲折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有不少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那就是在农村的医疗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保持良好的组织和管理,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视预防健康教育工作,发挥农民主体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爱 《理论学刊》2005,(3):109-110
合作医疗作为建国后在农村大面积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曾初步解决了数亿农民的就医问题,这项制度曾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惟一范例"和"成功的卫生革命"。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因缺乏投入和制度本身的原因而逐渐陷入困境,绝大部分农民变成了毫无医疗保障的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数量庞大的农村弱势群体,由于没有任何的医疗保障,常常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和“贫-病-贫”的恶性循环中,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着重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立起适合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扩大农民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题中之义。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政治参与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乡村治理的变迁和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农民政治参与制度构建与运行诸环节上的缺失与缺陷。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通过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并付诸实践.使农民政治参与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推动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政党是政治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之一。 2 0世纪上半期 ,中国政治发展担负着完成民族国家建设与内部民主建设的双重政治发展使命 ,具有政党推动的鲜明特征。在各政党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继续革命 ,对国内旧有的封建专制政治体系进行了暴烈的摧毁 ,初步建立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特征的民主政治 ;对外提出并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实现 ,从而为赢得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民族国家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主导。  相似文献   

12.
柳建辉 《新视野》2001,3(4):8-10
任何社会在运行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系列变迁。我们这里所研究的社会变迁是以政权更替为主线,以社会形态演进为中心,以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主要内容,来考察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中国社会进步变迁中的主导作用。一、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进步产物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在东方乃至全世界发生过广泛影响。但是,从18世纪特别是19世纪以来,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大大落后了,逐渐成为任人侵略宰割的半殖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数字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拥有辉煌的数字和数学成就。文章对中国历史上的数字文化作了深入地探讨,并对中国未来的“数字化”进程抱着乐观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且来源于中华民族优质文化基因.中华优质文化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提供了文化环境,助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规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优质文化基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互为支撑,在理论创新与发展中产生了重要作用,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国情的一部分,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点以权威主义为特点,并对当代中国民主之特色构成了重要影响。当代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它区别于建立在西方公民文化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方面,20世纪初,落后的中国屡遭世界列强的侵略与瓜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来组织、领导人民去实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她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主角,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陈小葵 《学习论坛》2006,(11):78-80
受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文化精神的影响,古代中国社会形成了浓厚的以追求"无讼"为特征的"和谐"诉讼文化,这种诉讼文化的遗风余韵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无论我们对其有着怎样的评价,它都是我们在建设法治国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8.
董四代 《学习论坛》2009,25(5):12-15
国际环境与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现代化与西方国家有不同的道路.近一个世纪以来,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伟大革命.这三次革命既体现了历史继承性,又体现了理论上的超越和实践中的新开拓.三者的共同主题是振兴中华,在振兴中华的过程中最终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的摒弃和对社会主义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在对前人的继承和超越中,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中的瑰宝,具有强大的生命张力,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潜力所在,也是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原距离西域路途遥远,而起源于黄河流域的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可谓是由来已久。本文旨在对汉文化在西域传播的原因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