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陕西政报》2021,(5):3-4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陕西省历史文化街区认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物局组织审核,并报省政府批准,同意安康市旬阳县红军镇等6个镇、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等7个村、安康市汉滨区东关街区等10个街区为我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2.
正豫政[2014]2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更好地保护和继承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中原文化,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20号《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16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2月29日起施行。部长陈政高2014年10月15日第一条为了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相似文献   

4.
正闽政文[2020]8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切实保护好我省历史文化街区,延续城市传统风貌,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和《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有关规定,经研究,认定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4个,现予以公  相似文献   

5.
正闽政文[2018]209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切实保护好我省历史文化街区,延续城市传统风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和《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有关规定要求,经研究,认定第三批省级历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4号《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8,(3):117-117
将于7月1日起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保护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改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8.
《陕西政报》2023,(5):15-16
<正>陕政函〔2022〕157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更好地保护、挖掘和继承我省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物局组织省级相关部门及专家评议、考察、审核,并报省政府核定,同意子长市等3个县(市)、周至县厚畛子镇等5个镇、蓝田县青坪村等9个村、富平县古城正街等2个街区为我省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9.
如何协调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如何平衡名城保护中的各方利益?这些问题业已成为新一轮立法的考量重点。新闻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1999年7月25日,浙江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制定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施行以来,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省已有历史文化名城18个,其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个;历史文化名镇39个,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6个;历史文化名村38个,其中中国  相似文献   

10.
国函[2012]22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将库车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同意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库车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城市传统格局保存完整,民族文化特色突出。二、你区及库车县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4号)《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4号《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4号《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4.
国函[2013]120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申请将青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鲁政呈[2012]30号)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同意将青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市历史悠久,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街区特色鲜明,城区传统格局和风貌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二、你省及青州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人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  相似文献   

15.
正甬政发[2016]12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推进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管理,确定"三元殿"等325处建筑为第二批宁波市历史建筑(具体名单详见附件),现予以公布。各区县(市)政府及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按照《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规定,加强对我市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和宣传,共同做好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关工作。附件:第二批宁波市历史建筑名单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4号《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相似文献   

17.
<正>甬政发[2014]1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以及市历史文化名城与遗产保护工作暨市名城保护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精神,促进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科学保护利用,彰显独特的文化魅力,加快"四好示范区"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是  相似文献   

18.
正川府发(2020)23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保护、挖掘和传承我省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等有关规定,省政府核定住房城乡建设厅确定的我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共62片),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19.
<正>6月5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规,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与建设,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温政办机〔2015〕10号)。主任:徐立毅,副主任:王祖焕、郑朝阳,成员:市政府工作联系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20.
<正>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ZJBC63-2019-0001甬自然资规规[2019]1号各区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文物等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加强我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建立我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长效机制,经市政府同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同制定了《宁波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内集体土地上历史建筑流转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稳步贯彻实施。同时,各地在组织申报确定历史建筑时,要严格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