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世界历史”理论以来,已经整整一个半世纪。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马克思的这一极其深刻的理论被人们所冷落。20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使这一理论所蕴涵的内在意义日益凸现出来。深刻认识马克思这一重要理论的当代意义,正确理解“世界历史”对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和制约,弄清中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代特色,是现实给我们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当今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虽然全球化现象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已初显端倪,但把全球化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加以科学研究,还只是近些年的事情。马克思早在160多年以前,就已经对这一现象做过深刻的思考。虽然在马恩著作中没有直接提到全球化这个概念,但却用“世界历史”来概括。马克思就是从“世界历史”理论形态出发对全球化现象做出科学预见和精辟论证。这一理论对积极融入全球化的当代中国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导源于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是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历史性选择的基本依据。“世界历史”理论有一个提出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是提出者,列宁是继承者,邓小平是发展者。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对“世界历史”格局中的中国国情分析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作出过不朽的历史功绩。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世界历史”的未来发展将表明:人类世界历史的未来是美好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在人类实现美好未来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叶险明 《新视野》2002,(3):52-55
近年来,在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学术界越来越注重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以求为解读“全球化”而获得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支持。本文在这里拟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及其与科学的世界历史发展图式的方法论功能间的关系作一辨析,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确立科学的“全球化”观,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一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面上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科学的社会历史哲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学科结构上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连接具体的史学方法论和一般社会历史哲学的桥…  相似文献   

5.
冯相红  张梅 《世纪桥》2003,(6):23-2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提出的,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事实,突出强调了两极性的世界分工和文明的相互借鉴,从而形成历史发展的跳跃性机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这样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繁荣强大提供了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要通过吸收以往哲学家尤其是黑格尔及有关世界历史的思想的有益精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批判性地建构出独具特色的世界历史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成为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更对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等诸多问题都具有启发式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简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建的思想来源,着重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进而以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眼光观察当代中国发展与世界潮流的关系,以整体性思维的方法考查中国如何进一步融入世界,从而展现出马克思新世界历史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五种社会形态说”不是马克思的原意,而是“苏联模式”的产物,其实质是“单线发展”论,不符合非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在实践上造成了严重失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造成了理论困惑,造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歪曲性认识.文明类型研究可以实现对社会形态理论的创新,使理论更加符合历史和现实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随着党的十五大对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的全面确定,由邓小平所确立的作为社会主义“二次革命”的改革和开放全面走向深入,中国社会主义也随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回顾社会主义实践历史,从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到列宁“新经济政策”之“攻克国际资本主义旅顺口要塞”①战略,再到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二次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呈现出“世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民族道路”、“现实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历史辩证法的客体与主体向度”、“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三个层次的理论范围、内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中国式现代化既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本质要求,又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化实践。中国式现代化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而发展、丰富和拓展,开辟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的中国叙事。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认知经过总结、拓展和升华,从道路的创造凝练为理论的建构。内生于中国而具有普遍世界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图景,在发展路径、方式、策略等方面为世界历史的进步作出了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立足于当代世界局势和基本国情,提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科学论断;基于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科学认识;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在对外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在理论中直接表现为将历史主体的批判与历史客观必然性自觉地结合起来,同时对现实社会主义历史的科学总结。一、作为世界历史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当马克思在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解答历史之谜时,他通...  相似文献   

12.
程真 《理论学刊》2005,1(12):30-31
列宁曾经指出,不同的社会政治形势会使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方面分别提到首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一度被时光“湮没”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了学界关注的热点。马克思从其时代“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事实出发,揭示了“世界历史”产生的必然性和本质,科学地预测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立足当代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认真的解读,对于我们今天全球化背景下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全球化是我们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对于“全球化”,目前有狭义和广义两…  相似文献   

13.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全面论述了人类普遍交往活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等内容。“世界历史观”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逐渐生成,其包括霸权政治、普世价值、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等主要内容,这种“旧世界历史观”给整个人类社会都带来深重的灾难,已背离当今人类历史发展的价值诉求,现实呼唤“新世界历史观”的出现。习近平总书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新世界历史观”,继承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精华,凸显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诉求。这种“新世界历史观”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战略构思,必将在重建世界秩序的过程中逐步取代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旧世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提出 ,既有着深刻的现实依据 ,又有着鲜明的理论创新 ,它是针对我们党的建设“三个需要”提出来的。首先 ,“三个代表”是针对党如何适应两大转折的需要提出来的。我们党目前面临两大转折 ,即中国大转折、世界大转折。所谓中国大转折 ,从内容上说 ,就是在改革开放当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场大转折马克思没有说过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实践过 ;前人没有干过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记载过。这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党面临的新环境。所谓世界大转折 ,就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这两大转折使我们党…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社会现实发展状况,从“现实的人”、物质生产发展状况、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情况三个方面确立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前提和线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和“虚幻的共同体”进行历史分析,并对“真正的共同体”进行理论建构,从而描绘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探索,指引当代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哲学的研究价值正愈益显示出来。其中,“交往”观是马克思社会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入探究马克思的“交往”观,不仅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对理解和把握世界全球化的进程和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比较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马克思在许多著作中对“交往”问题作了探索。早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把人与自然的交往视为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并反复提到“同别人的实际交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集中探讨了“交往与生产力”、“交…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提出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命题中所包含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指各民族、国家由于普遍交往 ,整个世界开始形成为相互依存的统一历史 ,这种“世界历史”的产生使社会发展中的“跨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正是在 2 0世纪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跨越“卡夫丁峡谷”必然地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 ,同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然对世界历史和全球化过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立强 《世纪桥》2009,(1):93-94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现实人”思想成熟,现实的人是人类历史第一个前提,也是马克思人学理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丁节 《世纪桥》2012,(7):34-35
马克思对“人”的主体概念的重新拷问,经过了同以往理论的一系列反思、争论而最终实现,这其中施蒂纳的作用影响甚大。虽说,施蒂纳一直是马克思着重批判的对象,但是这种批判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反思。施蒂纳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最终确立所起的启示作用不容忽视。本文着眼于“现实的人”的概念,通过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确立过程的分析探讨。揭示出施蒂纳对马克思不可磨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我国为应对当今各国面临的一系列世界性问题而提出的人类文明新理念和新方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从继承层面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了马克思把“现实的人”作为世界历史主体的观点,继承了马克思以生产力作为世界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多线论”的发展道路,继承了马克思以“自由人联合体”作为世界历史发展指向的理念;从发展层面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历史主体上实现了从无产阶级到世界人民的转变,在历史动力上实现了从发展生产力到保护生产力的转变,在实践方式上实现了从阶级斗争到阶级斗争基础上的合作共赢的转变,在发展道路上实现了从历史发展的时间继起到各种国家制度空间共存的转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关于全球治理的理论和方案,已成为构建当代真正世界历史制度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