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第三次国共合作”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在有不少人希望能够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本文从国民党对“国共合作”的历史记忆、台湾现行的政治体制、国民党的政治转型、民进党以及台湾社会对国民党的看法、共产党的态度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祖国统一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但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目标的国共合作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四十多次前,国共两党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从长期对立走向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认真总结和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党中央提出的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方式的实质是“一国两制”,兹试阐述如下,不确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在海峡两岸人民迫切要求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党倡导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新形势下,认真研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启示曾宪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到现在,已经70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我国人民不仅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而且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然而,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对于中国革命的重大贡...  相似文献   

5.
邰言 《黄埔》2011,(2):48-51
共产党向台湾伸出和平之手,历史曾给了蒋介石"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机会随着朝鲜半岛的硝烟散尽,蒋介石第一次"反攻大陆"的美梦彻底破灭了。在国际形势开始出现缓和的趋势下,中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而美台之间的矛盾却逐渐暴露。台湾岛内相继发生了吴国桢事件和孙立人事件,加上美国对"台独运动"的支持,台美矛盾  相似文献   

6.
黄埔情深     
聂力 《黄埔》2007,(1):18-19
黄埔,是广州郊外珠江上的一个小岛。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倡导建立的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当时恐怕谁也想不到,这所军校会给20世纪的中国带来那么大的影响力。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师生同心协力,先后进行了东征和北伐,为结束军阀割据立下大功;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师生再度携手,同全国人民一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殊勋。在中国现代史上,黄埔军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台湾慈济基金会1966年成立,目l前已发展为台湾最大的民间慈善机构,其志业和志工遍布世界各地,并将爱心延伸至大陆,搭建起一座爱心桥梁。慈济的创力、人证严法师及其所倡导的大爱精神,在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慈济的缘起1966年4月,证严以“救贫’救病、救急”为宗旨,在花莲正式创力、了日后成为岛内三大佛教组织之一的台湾慈济功德会。  相似文献   

8.
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王永康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由于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同时也是由于国共两党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不记前嫌,第二次携手,共赴国难的结果。认真研究和总结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对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  相似文献   

9.
正曹聚仁是一位闻名遐迩的新闻记者、文学家,与国共双方高层领导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释放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试探性气球自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到台湾以后,大陆曾经尝试解放台湾,也探索和平统一的途径。1956年,经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介绍,曹聚仁以新闻人员身份访问大陆。6月28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上,代表政府正式表示:"我们愿意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胜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了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今天,在我们党提出同国民党建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时候,我们探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对认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意义,深刻理解党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定信心,努力促成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发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9月29日,针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人民起来抗日进行种种限制,为敦促国民党彻底改变片面抗战路线,实现全面、全民族抗战,毛泽东发表了《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文章肯定了国共两党合作产生...  相似文献   

12.
陈予欢 《黄埔》2007,(2):36-38
黄埔军校作为孙中山创办的第一所具有现代革命意义的军事学校,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和影响。而黄埔军校的第一期生,最早并最直接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和熏陶,成为孙中山先生推动与促进军校发展乃至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与国共合作张奇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关系的走向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事实表明,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国家、民族和人民,分则相反。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的高度出发,历来主张国共合作,共兴中华,并在实践中成功地推动了两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作为中...  相似文献   

14.
陈立宇 《两岸关系》2006,(4):F0002-F0002
近期,毫无政绩,弊案频出的台湾当局不仅决定终止“国统会”,“国统纲领”,而且还抛出了限制两岸经贸往来的“积极管理”政策。这些违背台湾主流民意的行径激起了台湾民众的愤怒。3月12日,数万台湾民众举行声势浩大的“拼生活、救台湾”游行,抗议台湾当局的倒行逆施。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国共产党发行了很多报纸,其中以《新华日报》最为著名,它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新华日报》在维护统一战线推动国共联合抗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见证,是中国历史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运用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推进两岸和平统一张锡岭本世纪的三十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捐弃前嫌,努力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广泛的抗...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在我党的极力敦促和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同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最终实现。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合作反帝反封统一战线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一是广泛的民族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性;二是两支军队两个政权的合作;三是没有统一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的合作;四是处于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合作,并形成抗战初期我党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全国性的抗日统…  相似文献   

18.
1927年初,由中国共产党率先发起,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积极参与,采用工人运动和外交斗争相配合的方式,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收回汉口英租界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显示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强大威力。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团结了全国的革命力量,掀起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给支持北洋政府的外国势力以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9.
高峻 《政协天地》2011,(2):69-70
1927年初,由中国共产党率先发起,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积极参与,采用工人运动和外交斗争相配合的方式,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收回汉口英租界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显示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强大威力。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团结了全国的革命力量,掀起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给支持北洋政府的外国势力以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前提下展开并取得胜利的。回顾和总结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对于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和平统一祖国大业,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