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毕传国 《新长征》2008,(8):33-33
李平安在2008年7月8日《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最迫切的首先是在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中把党组织建起来,把党员组织起来,使党员和广大职工切实感到党组织的存在和党的温暖。“两新”组织,即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产物。之所以强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紧迫性,是甘于“两新”组织发展迅速,影响和作用日显。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还有不少地方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还面临许多难处。  相似文献   

2.
李军 《思考与运用》2006,(10):14-15
改革开放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在党的宏观政策引导下,我市新经济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积弱变强,成为推动和支撑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和新考验。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巩固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强化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方略;是市委积极应对党建工作的新挑战,“打好直辖牌,实现新突破”,抓好党建促发展,构建和谐重庆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保健彬 《支部生活》2008,(11):43-43
近年来,昆明市官渡区委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为促进“两新”组织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抓手,注重发挥作用、努力创新机制、着力突破难点,较好地促进了全区新经济、新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各类“两新”组织已发展到近4万个,从业人员达25万人,“两新”组织的经济比重占到了全区经济总最的80%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本举 《党建文汇》2005,(11):19-19
近年来,宜章县在“两新”(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中培养发展党员121名,有530人被列为培养对象。目前,全县共有“两新”组织9800多家,从业人员2.5万余人,其中党员1027名。县委严格按照“哪里有经济组织,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党的工作”的要求,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的建设,加强党员发展工作。一、完善工作机制。县委成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做到“三个结合”:与乡镇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与党务工作考核相结合、与农村扶贫业绩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不断发育完善的产物。截至2003年年底,上海市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已达56.55万家,从业人员约383.7万人;民办非企业单位3323家,从业人员约4.54万人;各类中介机构约1.5万家,从业人员约30万人;核准登记的社团2713家。全市“两新”组织中的从业人员已达421万余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4.77%,而且这一趋势还将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两新”组织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学习导报》2011,(14):30-30
截至目前,湖南共有中国共产党党员360.01万名,党的基层组织15.5万个。2010年,全省共新发展党员13.51万名,其中79.3%为35岁以下的青年。360余万名党员中,女党员68.51万人,少数民族党员30.35万人,本科以上学历48.47万人,均较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发展迅速,全省非公有经济单位党员11.97万人,  相似文献   

7.
洪湖 《支部生活》2009,(3):12-12
近年来,昆明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发展迅速,已成为建设现代新昆明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全市现有“两新”组织从业人员105万。2007年,全市新经济组织实现增加值604.5亿元,占全市GDP的43.4%;完成税收收入45.2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45.7%。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日益发展壮大。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和谐深圳建设。一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市场经济发育较早,“两新”组织发展较快。目前全市“两新”组织已达50多万家,从业人员500多万人。我们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和谐深圳至关重要。而要保证“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两新”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助…  相似文献   

9.
目前,昆明市官渡区各类“两新”组织有3万多个,其中个体工商户2.7万多个,私营企业2000多个,从业人员近20万人。近几年来,区委积极探索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机制,促进了“两新”组织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两新”组织,即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其党组织的设置与功能,党员队伍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决定了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应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因此,只有客观剖析“两新”组织中开展先进性教育面临的不利因素,大胆探索化解不利因素的对策,才能营造教育与发展的“双赢”局面。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少数“两新”组织的业主、  相似文献   

11.
王伟 《企业党建》2012,(4):52-52
咸阳市委结合“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际,以“三同三有三好”机制为抓手,在“两新”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引领全市“两新”组织健康快速发展。一是抓覆盖,“三同”打牢“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新”组织的迅速发展,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3.
《党建文汇》2006,(11):F0004-F0004
深圳市龙岗区现有党员2万多名,其中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6000余名,占全区党员总数的1/3。近年来,区委把“两新”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主战场,按照“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改进方法”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溪市委为扩大党的执政基础,采取“五抓”措施,破解党组织组建难题,努力扩大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组织覆盖面。截至2009年年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26.7%,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17.9%,党建指导员、联络员派驻率达100%。  相似文献   

15.
“两新”组织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内的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即“两新”组织发展迅猛,其中积聚的从业人员日趋增多。加强“两新”组织中党的群众工作,把其中的劳动者、创业者和各类人才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以巩固党在社区的执政基础,已经成为社区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荥经县长毛兔产业的调研,我们感到荥经县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荥经县长毛兔合作社”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一是有产业基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一个仅有11万农业人口的小县,目前长毛兔存栏数已达74万只,养兔户占农户总数已达1/3。二是有组织基础。县上有被四川省命名为“2003年度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荥经县长毛兔协会,全县19个乡镇,有13个建立了长毛兔协会,其中包括象天凤乡这样的运行较规范吸引力较强的乡协会。三是有市场基础。近些年长毛兔兔毛价格呈上升趋势,每斤由20多元涨到现在的80多元。今后,兔毛的市场价格尽管…  相似文献   

17.
孙艺兵  孙志明 《唯实》2005,(12):40-42
“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而新社会组织中又以社区组织为主。“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属于党的基层组织。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源头活水,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苏州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际。我们认为。在现阶段。重视“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全面探讨“两新”组织中党建工作的有效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黄建国 《思考与运用》2007,(9):23-24,3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下同)大量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加强对这一领域党的领导,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保证“两新”组织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对这一领域的领导,党组织组建是基础,党组织作用发挥是关键,促进发展是目的。  相似文献   

19.
童年 《当代贵州》2007,(6):36-36
从基础做起。从难点突破。贵阳市云岩区按照“五个好”要求,积极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沈墅 《党课》2009,(9):52-54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沿海部分企业半停产、停产、关闭,大批农民工因失去工作岗位返乡。据统计,我们湘潭市有11.8万名农民工返乡,其中不少人面临生产生活困难。为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就业再就业,市委组织机关、社区、学校、企业、“两新”组织五种类型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联系返乡农民工,开展了以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送关怀为主要内容的“五联五送”帮扶活动,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全方位多途径的帮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