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关怀 《法学》1983,(10)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各个领域的改革,其中,经济体制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将促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与此同时,适应四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也正在不断加强经济立法。经济立法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又是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力武器,因此,经济立法与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现仅就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立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工作成绩显著。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这个目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要在本届任期内大体形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框架,并制定了《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入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国的全国人大立法工作取得了突出的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现状如何?为进一步形成和完善这一框架,今后还应抓紧制定哪些法律呢?八届全国人大以前有关市场经济法律的制定情况1979年至1993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中,与社…  相似文献   

3.
加快上海经济立法的思路探讨徐澜波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向上海经济立法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一、加快上海经济立法是时代的要求(一)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经济是...  相似文献   

4.
地方经济立法活动,在全国整个立法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地方经济立法已成为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问题。现就地方经济立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关于地方性经济法规的概念问题我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融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委会享有立法权,它们的立法由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贯彻执行,为全国人民所普遍遵行。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这些法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根据巴黎公社所确立,并为列宁一再肯定的“议行合一”的原则,权力机关在立法后,就应“把实际监督中央政府和地方机关的决议实际执行情况的工作放在首位”(《列宁全集》第28卷第329—330页),监督法律的实施。因此,我国权力机关具有“立法——监督”的性质。再者,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是全国范围内的最高权力机关,享有崇高的地  相似文献   

6.
《立法法》是人民法院适用法律规范的基本准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立法法》看似只规范立法行为 ,而与司法机关关系不大 ,其实不然。首先 ,司法机关是立法活动的参与主体。在我国 ,国家立法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 ,司法机关不可能成为立法主体 ,但司法机关是立法活动的参与主体。根据《立法法》第 1 2条和第 2 4条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拥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的权力 ;根据《立法法》第 90条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抵触的 ,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7.
刘健 《中国司法》2007,(5):92-95
一、我国经济立法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经济立法的现状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以达成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目的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实际的部分进行的改革,它必然会反映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之中。而政治上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法律制度,改革的现实必然会通过国家的立法活动形成法律,从而上升为国家的意志。所以,我国进行的如此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就必然反映到活跃的经济立法活动上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的经济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8.
作者指出:经济立法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立法体系中具有特定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离不开国家权力机关的主导作用。而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立法中,国家权力机关尚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与立法中对国家行政机关的授权立法不无关系。作者进而指出,目前我国在经济立法方面的授权立法弊大于利,应切实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的经济立法工作,并就此提出了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中加快经济立法,首先必须加强对经济立法工作的规划。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原有的《1982—1986年经济立法规划》,对于以往规划和协调我国的经济立法工作曾经起到过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情况的变化,而且规划的期限行将届满,因此,建议在总结这个规划执行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改革的新形势,制定出我国《1986—1990年经济立法规划》,使经济立法工作更好地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经济立法涉及的面广、量大,  相似文献   

10.
反腐败斗争要取得彻底胜利,“法制是关键”,必须加强立法、司法和相关制度建设,筑起反腐败的铜墙铁壁。 一、加强经济立法,将经济运行纳入法治轨道,使权力受到行政立法和经济立法的限制,逐步减少行政权力和其他公共权力对经济领域的介人。 二、加强吏治立法,树立清廉政风,预防和减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准则需要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国家立法机关要加快经济立法,法院要加强经济案件的审判工作,检察院要加强对经济犯罪行为的检察工作,司法部门要积极为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立法的灵魂。党的十四大报告总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为今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编制立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应该以十四大精神为指导。本文即以十四大精神对我国编制立法的指导意义为题发表管见。 一、编制立法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依据,要自觉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党的十四大报告最大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目标。这就是说,我国的经济基础与经济运行模式将有一个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就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加强经济立法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认识。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经济立法。过去的经验教训表明,商品经济不发达,人们缺乏价值观念和法制观念,生产经营上不计成本,经济上不讲求经济效益,在法律上不讲权利义务,思想上因循守旧,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商品关系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形式,商品经济要求为社会而生产。商品生产是在竞争中存在和发展的。竞争迫使生产者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物美价廉的商品。因此,这就需要信息,需要不断革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讲求效益。否则,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  相似文献   

14.
经济合同法修改之比较高洪宾一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决定》。这是我国加快经济立法,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这次修改共涉及原经济合同法36条,占原条文57条的68.1...  相似文献   

15.
较大的市的申报和审批实质上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分权、立法资源的重新配置等宪政问题。东莞作为一个不设区、县的地级市积极申报较大的市,提出了一个地方立法体制改革的新问题。应该通过修改《宪法》、改革地方立法体制来统一解决地级市的地方立法问题。如果暂不修改宪法,应当修改《地方组织法》、《立法法》等,由立法法明确地级市申请获得地方立法权应具备的条件、具体规定申报、审批和救济程序,并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并划定其立法权限。在暂不修政《宪法》的情况下,应由权力机关统一配置立法资源;明确中解决地方的立法权限;地方立法体制改革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考虑,与行政区划调解结合起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从厦门取得立法权谈特别授权地方立法廖延豹我国的立法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所在市、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有部分立法权,可制定本地区的地方法规。除此之外,某地区由于特殊情况和特别需要,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立法的被动局面越来越严重。仅仅满足于从立法上把改革的成果固定下来,已是望尘莫及。面临改革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经济立法的超前性。一、经济立法的超前性是由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什么是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我们认为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它的经济性和指导性。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决定了它具有经济性的特征。经济法是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它是国民经济和各种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的准则。在经济立法上表现为对现实经济活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体制改革不能没有经济立法,这是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必须清楚认识,与改革的推进速度相比,经济立法的步伐已经落后。  相似文献   

19.
经济立法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环节,其中协调是经济立法的枢纽环节,也是经济立法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本文仅就经济立法中的这一协调原则谈一点我们的看法。一、经济立法中协调原则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经济法作为反映并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是社会主义国家意志在经济领域里的具体体现。就其立法来说,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立法工作过程,即自觉地协调过程。协调原则贯串于经济立法的始终,是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江都县人民法院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进一步端正业务指导思想,努力把经济审判与经济体制改革挂起钩来,积极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