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成年人非刑罚处置措施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处理实行非刑罚化,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法律共识。本文论述了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汲取国际上成功经验和先进司法理念,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而施行的新举措——少年法庭之非刑罚化和各种非刑罚处置措施,并对其作了深入、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上存在着一体化和独立化两种主张。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应当独立化。其中,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差异性是其独立化的前提,惩罚负效果的扩大化是其独立化的基础,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尚未定型是其独立化的关键。我国应倡导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化、轻刑化和非监禁化,以促进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的主体类群,需要从行为人角度予以区别对待,其特殊性决定了对未成年人教育改造是整个刑事程序的根本性原则。该原则的产生有自己的多元理论基础,但是面对现实的社会背景和刑罚理论,教育改造原则又存在相当多的悖论。在承认这一原则的基本前提之下,从刑罚目的辩证性认识的角度出发,以非犯罪化一非监禁刑一社区矫正——前科刑消灭制度进行层次性推进,从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原则进行反正和解读是我们的应有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校学生是未成年人中一个最主要的群体,他们的犯罪问题成为令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在校生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据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统计显示,在2002年该院受理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的案件中,在校生占未成年人总人数的36.1%;2003年在校生占36.2%;2004年在校生占23.6%;今年截止今年11月在校生有26人占39.8%,已超过去年的同期。一、对在校生犯罪一般采取非监禁措施世界各国法学家和司法工作者在反思刑罚惩罚功能的利弊时,刑罚之预防功能日益显现,尤其是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上,利用非监禁化、轻刑化和…  相似文献   

5.
非刑罚处罚方法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和重要的理论根据,应当重视非刑罚处罚方法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适用。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中非刑罚处罚的适用上还存在许多缺陷与问题,应当加以完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在司法、社会各领域具有的重要意义,而我国现行法律所规定的未成年人非刑罚处理方法在适用条件、程序、立法及转处等诸多方面存在缺失,导致其适用及功能受到了极大限制。借鉴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及国际立法在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方面的相关实践,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广州中院少年审判实践,提出了我国未成年人非刑罚处理方法之重构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张逢夏 《法制博览》2015,(5):127-128
刑法改革运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欧洲兴起且影响深远,非刑罚化的概念就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提出来的。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特点,非刑罚处罚措施的适用应该对未成年犯更能起到教育和挽救的目的,追求更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以期在自己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非刑罚处罚措施在未成年犯罪适用上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公害,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何针对未成年人特殊的身心特点和特殊的失足原因,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方式,从根本上矫正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国际社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上呈现出非犯罪化、非监禁化、非刑罚化的趋向。在这种社会和司法背景下,被认为能够有效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开始在我国萌芽。  相似文献   

9.
监禁处遇对于未成年犯罪人而言更意味着消极性,而不是积极性。对于未成年犯罪人尽量避免监禁,已经成为各国少年司法制度共同的理念。非监禁化应当包括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审前的非监禁化、刑罚选择(量刑)的非监禁化(包括监禁刑的避免适用和虚置)、刑罚执行的非监禁化(行刑社会化)。实现未成年犯罪人非监禁化理念应当推行转处制度;建立健全少年保释制度,提高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率;尽量适用非刑罚处理方法和非监禁刑,提高缓刑适用率;行刑社会化,开展社区矫正,在推行未成年犯罪人非监禁化理念改革中,应当完善风险评估与责任制度,完善非监禁化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未成年人刑罚替代措施是司法机关裁决免予刑罚或者实施犯罪行为时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被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适用刑罚以外的替代性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具有"教育矫治、促进复归"的目的。从刑事责任的角度来说,未成年人刑罚替代措施是基于犯罪对象特殊性承担刑事责任的一种新方式,是对刑罚措施的必要补充,具有非刑罚性、复合性、可谴责性等特征,兼具实体性与程序性措施,由司法机关共享适用,针对犯罪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通过对未成年人刑罚替代措施与保安处分、保护处分、社区矫正、免予刑事处罚等相似概念的辨析,加深对我国未成年人刑罚替代措施概念的理解,以期更好地在司法实践中进行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