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法律咨询     
对自己提出的主张举不出证据就会败诉吗?来信我曾供给本单位同事一笔钱,因平日关系较好,未收借条,后岳父因病急需一笔钱,多方筹集未果,我只好向该同事提出能否先还些给我。谁知他不承认向我借钱这件事,无奈我只好诉诸法律。可有人说,如果举不出借钱的证据是要败诉...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人潘某收到一张借条,无比“雷人”,也让他头疼不已:2009年变成20009年,还款日期比借款日期还早一天。6月2日,松阳县人民法院调解了这起借款纠纷,借款人朱某归还潘某借款2万元.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生活》2010,(11):62-62
尊敬的《法律与生活》杂志社:我是浙江省宁波市人叫李信。我于2008年被单位同事奉化人胡绪以诈骗的形式骗走1700元。当时他说叫我把钱借给他急用一下,1万元钱一个月给我500元利息。他给我出具了借条,但借条上只写了本金17000元。后来经我多次催讨,要回了12000元,而剩余的5000元他至今都不肯归还。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1998年8月21日,我上海一个姓涂的朋友向我借了十万元款,他在写给我的借条上没有写明还款时间,我这个上海朋友一直在深圳发展,没有归还我的借欠款,我也没有找过他。2002年5月1日,我到深圳找到他时,第一次向他提出归还借款之事,他以种种理由拒绝归还,我准备起诉他。有人说诉讼时效已过,法院不会保护我的权益。请问:未写还款时间,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相似文献   

5.
问:2001年2月14日,邻居向我借款10500元用于开发自家的柑橘园,可是邻居在2001年5月遇车祸身亡。2002年2月,我向其妻子要求还钱,她于2002年2月还给我600元,2003年还给我400元,2004年6月还给我600元。后来她听别人说“人死债休”,就拒绝向我还款。请问,“人死债休”有法律依据吗?借条没有约定还款日期,我现在到法院起诉是否过了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6.
试论恶意民事诉讼相对人民事权益的司法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问题的提出1997年8月20日,江苏省如东县农民李桂元向如东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其邻居马群夫妇偿还借款62330元并支付约定的利息。李桂元向法院提供了签署日期为1997年4月15日的借条及附件(借款清单)各1份。借条上载明:马群夫妇共借到李桂元现金62330元,月利率为10%。该借条上所有的文字均系李桂元本人书写,落款处盖有马群的私章并捺有马群妻子的指纹。附件上列明白1993年至1997年4月马群夫妇的借款共18笔,合计62330元。该附件上所有的文字亦系李桂元本人书写,每笔借款的数字及小计的数…  相似文献   

7.
被告人张某系搞批发生意的个体工商户,1999年12月,经朋友担保,他向李某借款2万元,约定月息为4%,借款期限为8个月。今年3月25日晚,张某来到李某家,谎称还钱,要李某看看借条上的利息是多少。李某拿出借条给张某查看,张某在拿到借条后随即拨出携带尖刀,威胁说:“你要过来,就别想活。”李某只得让张某逃走。张某抢得借条后,即将其销毁。对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属于民事侵权行为。抢夺的借条只是一种债权凭证,本身不属于财物。而抢夺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债务,并不一定能…  相似文献   

8.
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生不写借条。只要贫困、差别和不可预测因素存在,借条便有理由存在。有的人可能现在不用写借条,但他不一定敢坚持过去没有写过借条,也不敢保证将来不写借条。基于此点,笔者要把几则有关借条的故事奉献给大家,让更多的人多个心眼看借条,及时识破借条里面的陷阱!  相似文献   

9.
法治故事     
出示假借据虚假诉讼4年前,王某因急用钱向余某借款5000元,双方约定利息每月1000元,扣除第一个月利息及其它费用,余某借给王某3200元。约定的还款日期到了,王某无法还清欠款和利息,余某告知王某如果还不上欠款,需要打一张3万元的借条给李某,并表示打此借条主要目的是为了督促还款。手头紧的王某只好同意,并照办。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细微特征识别伪造借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法者利用文件做案,伪造的程度难以彻底。自以为聪明的手段往往顾此失彼,暴露出可供检验者发现的蛛丝马迹。某法院提交我处检验一张3万元的借条。同时送检的材料是一张吴某书写的曾贴在单位楼道墙壁“学习栏”内的“学习心得”(样本)。案情是纪某向法院起诉,出示由纪某书写内容,吴某签名的借条一张,要求吴某归还3万元欠款。而吴某称决无向纪借款一事。追究借条上签名何来,吴某说发现单位楼道内“学习栏”中他写的“学习心得”(共两页)的第二页丢失,该页只写半张字,最后有吴某的名字。且借条用的也是稿纸下半页并与“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社会》2006,(9):47-47
问:2003年9月底,胡某与皇某签订合伙协议一份,约定胡、皇及徐某等6人每人出资2万元。共同经营一个园艺场。后因合伙资金未到位,导致合伙解体。同年12月20日,徐某采用非法拘禁手段,胁迫皇某于当日向胡某出具借条一份。内容为“今借到胡某人民币计贰万元整。为期壹月。”在此期间。皇某并没有就胁迫事实向法院提供证据。2006年4月18日,胡某持该借条向法院提起诉讼。请问:受胁迫出具的借条有效吗?  相似文献   

12.
读者答疑     
“借钱还钱期限两年”有依据吗? 2004年5月8日,我朋友因做生意急需钱,从李某处借了20万元,当时打了一张欠条,内容大概是我朋友向李某借款20万元,下面是署名和日期。我朋友至今未向李某偿还欠款,碍于朋友情面,李某也没有及时向我朋友索要。2006年8月9日,李某与我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李某提起要我朋友还20万元的事,并希望我朋友在一个月之内偿还。不料我朋友却说:“我问过律师了,这张借条已经有两年多时间,过了诉讼时效了,你没有权利要我还钱了。”果真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单位同事装修,说要装复合地板。我向他表明观点:最好安装实木地板。单位同事果然听我的劝告。最后真装上了实木地板。如果两年后我装修,首选应该是复合地板。因为经济和实用的原因选择复合地板。不过。无论如何我都喜欢实木地板的舒适感觉。思想上的转变是因为我国从今年4月1日起大幅调整消费税,其中就包括调高实木地板的税率。  相似文献   

14.
一般情况下,在欠条与借条都约定了还款期限,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时开始计算,这不会产生多大争议。但是,如果欠条和借条中都没有约定还款期限,诉讼时效从何时起算,常产生较大争议。本文将主要通过诉讼时效是针对原权还是救济权角度予以分析,进而探讨未约定还款期限的欠条和借条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同学李某要投资办超市,找到我说要借钱并答应按年利率15%计息。后来我就借给他了30万元,他当场给我打了借条,期限为2年。一年后的2002年5月,他把第一年的利润给了我,并且提出让我入股,把借条换成股权凭证,这样每年的收入可能超过本金。我当时非常相信他的话就把借条给了他,可虽经我多次催要,到2004年底也没有得到所谓的“股权凭证”。经朋友提醒,2006年7月见面谈话的时候我就悄悄做了录音,在这次录音中他承认曾经借过我钱并拿走了借条还答应很快就给我股权凭证。我现在想起诉李某,不知道这样的录音能否作为定案的证据。律师解答:第…  相似文献   

16.
2002年,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卷入了与女海归姚曼的巨额"借款"纠纷。姚曼自称曾是蒋大为经纪人,蒋大为"借"了她90万元拖着不还,有蒋大为手书的借条为证,并以此将蒋告上法庭"索债"。而蒋大为则称借条系姚曼非法胁迫他所写,向警方指控姚曼敲诈勒索。案情久拖不决,姚曼上蒋大为家门"逼债",闹到辖区派出所,  相似文献   

17.
吴旭莉 《法学杂志》2005,(4):138-140
作为债权的担保方式,质押在我国民法史上存在已久。但不论是在《担保法》还是以后最高法院出台的《适用担保法解释》中,质押制度都尚存一些不完善、不明确、不尽合理之处。本文从一个案例的分析入手,探讨完善我国的动产质押制度的几个问题。杨某借给陈某231,000元,期限1个月。陈某出具了一份借条,借条上还写明“用车牌号×××的皇冠3.0轿车作为抵押”,借条落款处加盖了轿车所有人某公司的公章。借条写就之后,该公司就将车辆及与车辆相关的证件交付杨某占有。借款期限届满后,陈某、该公司均无还款。此后,该公司以要卖车为由要求杨某返还轿车…  相似文献   

18.
事故先投保后蜘蛛吐丝戳谎言 人身或财产发生意外事故后,没买保险怎么办?保护好现场赶紧投保,保单生效后再向保险公司报案理赔,十之八九能心想事成。这能成吧? “早晨我没睁眼他从被窝里跑了夜里到家我和孩子早在被窝里困着了…人比孙悟空还瘦,苦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这些年,南京的张爱民起早贪黑开货车,着实赚了不少钱,但妻子常常这样心痛地喷怪他、数落他。  相似文献   

19.
正[基本案情]张某、李某原系夫妻关系,2009年8月13日,二人在临沭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登记离婚。2006年4月26日,张某向卢某出具借条一份,借条载明:今收到卢某现金贰佰万元整(期限2006年4月26日至2006年5月2日),张某。同年5月25日,张某又向卢某出具借条一份,借条载明:今借到卢某现金贰佰万元整,张某。2010年5月26日,卢某以张某、李某为被告诉至临沭县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被告偿还借款肆佰万元及利息。临沭县人民法院将应诉通知书、起诉或反诉状副  相似文献   

20.
许敏  夏鼎  刘双奇 《江淮法治》2011,(20):16-17
他是百姓心中的守护神,他是同事眼中的好警察。2011年7月10日4时30分。他永远闭上了眼睛,离开了他心爱的岗位和战友,牺牲在破案追逃的途中。将47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追逃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