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4年12月15日至196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就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和刘少奇对社教运动的看法出现了严重分歧。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开展了一场以"反修防修反复辟"为宗旨的政治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运动中,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系一波三折,时而配合默契,时而激烈冲突,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刘少奇:总是口里讲阶级斗争,不办事情,不好毛泽东:社会主义教育,一抓就灵1963年2月11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重点讨论在城市开展"五反"运动和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问题。为引起与会者的重视,毛泽  相似文献   

3.
鉴于四清前段运动中出现了打击面过宽、斗争过火等严重的“左”的错误,1964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利用各地负责人在京参加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时机,召集各中央局的领导干部开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以总结前一段“四清”运动的经验教训, 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在会议进行过程中,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主要矛盾、运动的性质以及做法等问题上发生分歧,毛泽东对刘少奇进行了批评,会议也由此延长至一个月之久。这样,毛泽东与刘少奇由运动之始的配合默契转而走向分歧。  相似文献   

4.
1966年6月4日,刘少奇和邓小平到杭州向毛泽东汇报了“文革”情况,并请他回京主持工作。毛泽东没有同意,他委托刘少奇相机处理运动问题。 刘少奇又急忙飞回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央会议,决定向大、中学派出工作组。但是工作组受到造反派的抵制和围攻。 7月18日,毛泽东突然返回北京。 当晚,刘少奇闻讯后驱车赶往毛泽东的住处。他看到毛泽东住所门前己经停了几辆小轿车,屋里灯火通明。刘少奇请卫士通  相似文献   

5.
1953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党中央主席毛泽东休假一段时间,这期间由刘少奇代理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由毛泽东着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相似文献   

6.
从1962年开始,毛泽东与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一线,在对“三面红旗”的认识上,在农村经济发展、意识形态、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上,在社教运动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分歧。这种政见分歧本来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不难解决的。但毛泽东却把这种分歧视为马列主义与修正主义的分歧,由此导致刘少奇在政治上被打倒。  相似文献   

7.
从1962年开始,毛泽东与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一线,在对"三面红旗"的认识上,在农村经济发展、意识形态、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上,在社教运动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分歧.这种政见分歧本来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不难解决的.但毛泽东却把这种分歧视为马列主义与修正主义的分歧,由此导致刘少奇在政治上被打倒.  相似文献   

8.
【上期提要】 1966年5月30日,经毛泽东同意后,在京主持中央政治局工作的刘少奇等向北京地区高校及其他一些单位派出了“工作组”,以指导“文革”运动的开展。这一举动引起了“文革小组”的不满,毛泽东回京听取了“文革小组”的汇报后,对刘少奇主持下的中央第一线领导极端不满。1966年8月15日,毛泽东写了“我的一张大字报”,致使刘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有了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的召开,特别是毛泽东的耐心工作,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1935年1月1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遵义召开。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参加会议的还有刘伯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毅然决定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向各中央局发出电报通知:在毛泽东赴重庆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毛泽东就要走了。他把刘少奇请来,仔细地交待着方方面面的工作。俩人交谈了整整一天。8月28日,刘少奇、朱德和上千干部群众,来到延安机场,为赴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送行。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是否在遵义会议上提出了政治路线错误的问题?○王双梅遵义会议在中共历史上是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等无疑在会议上起了重要作用,但其他同志包括刘少奇也起了一定的作用。1980年5月17日,邓小平在追...  相似文献   

12.
孙中华 《湘潮》2012,(3):7-9
1941年10月3日,毛泽东电告刘少奇,中央决定他返回延安,准备参加七大。1942年2月,经过5个月紧张工作,对巩固和发展华中根据地进行了精心构思和全面部署后,刘少奇决定启程返回延安。12月30日,他平安抵达延安。在苏北到延安,千里迢迢,中间很多地方是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占领区,仅敌人设置的封锁线就有103道。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奇在近50年的革命生涯中,绝大部分时间从事党的领导工作。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党建理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精辟的阐述,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体系,丰富了毛泽东党建思想,对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刘少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刘少奇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中的一项首要任务。1937年5月,刘少奇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一切工作,一切转变,都依靠我们的干部,因此干…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成为中共领导核心后,通过长期观察和实践检验,得出刘少奇是白区工作正确路线的代表的判断,得到党内高级干部的一致认可。特别是1937年白区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对以前白区工作上的左倾错误的尖锐批评,和六届六中全会上刘少奇强调独立自主、反驳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观点,毛泽东给予高度赞赏和支持。刘少奇从此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层。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刘少奇一直是排在毛泽东之后的第二把手。他几乎参与了党中央的所有重大决策,在毛泽东不能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代理主席职务,在中央工作分为一线二线后主持一线工作。但不能因此认定他是毛泽东选定的接班人。1961年毛泽东同蒙哥马利的谈话中说刘少奇是他的接班人,应更多地是出于外交策略考虑。  相似文献   

15.
正"大跃进"运动,是毛泽东领导发动的,但他也是党内高层中较早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努力进行纠正的。从1958年冬发现"大跃进"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一直到晚年,毛泽东在不同场合不下50次谈论这场运动的错误和教训。1959年2月27日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的讲话稿中,毛泽东就有自我批评的话,并就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承担了责任。3月5日第二次郑州会议结束时,毛泽东同部分省委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既不是胡乔木为刘少奇写的讲话稿,也不是一份简单的党史资料。起草工作的实际负责人是刘少奇。在胡乔木初稿的基础上,刘少奇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会议讨论,多次修改、审阅该文。毛泽东也不是简单审阅,而是全面加以修改、审定。在5.2万字的著作中,毛泽东、刘少奇加写和改写的内容多达1.3万字。文中的关键观点和经典表述,基本全部出自毛泽东、刘少奇之手。尽管《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以乔木个人名义发表,但实际上反映的是毛泽东和刘少奇的观点,是他们关于中共党史的经典性著作。  相似文献   

17.
八大:“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1952年底,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曾考虑在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同时,召开党的“八大”。由于高、饶问题的出现,这一设想未能实现。1955年3月3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做结论讲话时宣布:中央决定,1956年下半年召开八次会议。同年12月5日,刘少奇在各省、市委,自治区党委负责人座谈会上,传达毛泽东关于准备召开八大的指示:八大的中心思想是反对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提早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要保证15年完成,  相似文献   

18.
五次汇报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提出 在中国处于经济最困难的时刻,1960年12月24日到1961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一 会议首先讨论农村整风整社和纠正"五风"问题,毛泽东先后听了四次汇报。他一面听汇报,一面插话。其中许多插话,反映了他对当时农村形势的估计和一些政策思想。 12月23日,会议正式开始之前,毛泽东听取第一次汇报。  相似文献   

19.
1937年 3月刘少奇《关于过去白区工作给中央的一封信》是有关“实事求是”问题的重要之作 ,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实事求是”的问题上 ,刘少奇和毛泽东各有其独特贡献。如果说 ,毛泽东是中共领导层中较早使用“思想路线”、“工作方法”等概念的人 ,那么 ,刘少奇则是先于毛泽东而较早使用“思想方法”、“工作作风”等概念的人。如果说 ,毛泽东是最先对“实事求是”进行全新解释的人 ,那么 ,刘少奇则是先毛泽东而使用“实事求是”这一概念的人。如果说 ,毛泽东最初对“实事求是”概念的使用 ,基本沿用古义 ,那么 ,刘少奇则一开始就是从哲学高度、思想方法角度来使用这一概念的。  相似文献   

20.
《党史博采》2001,(5):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