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忽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或者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研究,影响了对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它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使唯物史观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视野,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赵永华 《世纪桥》2008,(11):67-68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忽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或者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研究,影响了对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它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使唯物史观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视野,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项松林 《唯实》2004,1(10):12-15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展示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形成世界历史思想、探求人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思路历程与独特视角,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的"两个开放"思想既是对当代历史必然性的整体把握,又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积极继承和发展,对这一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要通过吸收以往哲学家尤其是黑格尔及有关世界历史的思想的有益精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批判性地建构出独具特色的世界历史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成为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更对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等诸多问题都具有启发式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简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建的思想来源,着重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进而以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眼光观察当代中国发展与世界潮流的关系,以整体性思维的方法考查中国如何进一步融入世界,从而展现出马克思新世界历史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7,(1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实践基础之上,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是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世界观。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理论特质的分析,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批判市民社会的同时,指认了市民社会的历史意义,并以一种新的唯物史观阐发了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市民社会概念在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贯彻始终的概念,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具体表述有所不同.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其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创新以及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从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说,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研究对唯物史观的创立起到了开启逻辑起点和奠定核心思想的作用。在人们致力于深入挖掘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现代性的科学价值以引导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很有必要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尤其是马克思在不同语境中赋予市民社会的不同内涵做认真的解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唯物史观的创立人,马克思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社会历史哲学的飞跃。唯物史观的创立,也为社会结构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和基本观点,唯物史观的每一步推进都促使社会结构理论随之完善。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从萌芽到成熟的路线图清晰地展示了其与唯物史观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关系。具体而言,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凸显了唯物史观中的实践思维和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9.
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这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有着紧密的联系。世界历史理论实质上已经涉及到全球化问题,它向人们展示了全球化的前景。在当今世界中,世界历史理论对于世界的发展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分析和观察当代全球化,从而使我们合理的应对全球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形成世界交往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发展路径由提出阶段、丰富阶段、深化阶段共同构成,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是其三大演变形态,分别体现了三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系统研究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指导社会交往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旧唯物主义有许多缺点,但其主要缺点不是形而上学性.所以,从缺少辩证法这条思路去寻找旧唯物主义何以没有唯物史观的原因不可能有正确答案.从马克思的观点看来,旧唯物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直观的唯物主义,其之所以没有唯物史观是由其固有的"直观性"这一主要缺点导致的必然结果.而马克思之所以能创立唯物史观,从根本上说,不是因为具有了唯物辩证法,而是由于通过正确理解和把握实践在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确立并贯彻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路线.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与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的区别和对立,实质上是实践唯物主义与直观唯物主义的区别和对立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一生都关注人的问题.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追求全人类解放的事业,在理论上则不断探索、追问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历史地位等等.可以说,对人的问题的真理探求,贯穿于他的各种理论尤其是唯物史观之中.马克思人学思想经历了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从早期理想的抽象的人、中期历史的现实的人到晚期全面发展的人.这一人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丰富了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内容,肯定了哲学的人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在我们的一些理论文章中,常说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或说马克思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也有的既说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同时又说这是他的两个伟大发现.谓余不信,请看1984年一刊物《对马克思使用的"异化"概念要有正确的认识》一文中的这段话:"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以后创立了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同时体现的民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是研究"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可以看出马克思对民生问题始终给予深切的眷注.无论是对异化劳动的阐述、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认识,还是对实践的论述都深刻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注,特别是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民生问题不仅是马克思研究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也是唯物史观关切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现实的人的关注最终是达到促成人的解放、实现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伟光 《求是》2013,(3):17-19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落实人民主体地位,切实把它贯彻到经济社会的各项工作中。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内容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应有之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科学把握和高度自觉。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际,马克思、恩格斯就在《神圣家族》中明确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年在创立唯物史观时强调社会主义应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同时出现,晚年又提出了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发展道路的设想,对唯物史观进行了辩证的补充和完善。当代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曾提出"历史终结论",三十年后则在反思和修订自身学说后提出了特殊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中的"特别进化"说。社会发展形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深入发掘这种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将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17.
民生史观是孙中山在经济学中寻找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中创立的,也可视为孙中山从人求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创造性的阐释。民生史观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重新认识和评价民生史观才能显现出它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基础上创立唯物史观的,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超越是马克思、恩格斯建立新历史观的关键环节。与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的解放看作现实的历史活动不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青年黑格尔派在其唯心史观的视角下把人的解放看作思想活动。马克思、恩格斯也超越了包括青年黑格尔派在内的之前所有哲学家对人的理解,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视角下阐述了人的解放的根本动力、主体力量、基本途径和最终实现,完成了人的解放思想的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19.
发展现有一个随人类历史进程而不断完善的走向科学的过程。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从人在世界中现实存在这个前提出发,唯物史观无疑是我们重要的支撑背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造就了人类历史,"现实的个人"的具体化放在历史语境中也就是历史主体身份的具体化.马克思在论述唯物史观过程中,针对革命和生产力发展这两个动因,逐渐形成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和发展两个视域.与此相对应,历史的主体也从总体化的人民逐渐转变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现实的人".在中国,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人民主体地位变迁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进步的过程,也是人朝向本质复归的过程.立足新时代,积极探寻"人民"内涵变迁的唯物史观依据,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角度来讲都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