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最为热门的一个话题。并且,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共识,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思考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刑法的"肥大化"是"半市场半统制过渡经济体制"和"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模式"投射于刑法的结果。刑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法益保护,秩序不具有成为刑法法益的当然性。在自由经济社会,经济犯罪的法益应当是经济自由,但在国家经济管制的背景下,经济刑法的范围最终是经济自由与经济管制调和、平衡的产物。没有具体法益侵害的场合,国家要慎重以危害经济秩序为由,将一定的行为规定或认定为犯罪。国家对经济刑法范围的设定要秉持开放的态度,避免刑法蜕变为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阻碍力量。保护经济自由,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刑法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现代法学》2019,(4):3-17
以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界,可将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分为前30年和后40年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和集中统一经济管理体制的推行,以及"经济宪法"对计划经济的强调,经济法制度日渐衰微、沉降,几近于无。在后一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适度分权经济管理体制的确立,以及"经济宪法"对"计划与市场"等重要关系的重新定位,经济法制度日益强盛、浮升。经济体制、经济管理体制、"经济宪法"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直接影响,它们是导致经济法制度变迁的三大因素。经济法制度的兴衰与沉浮、荣枯与有无、多少与强弱,与上述三大影响因素的变动具有内在一致性。历史、系统地分析经济法的制度变迁,尤其有助于经济法的理论深化和制度完善,从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的学术特色和贡献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揭示南北问题的根源和实质及阐释马克思主义主权观;站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坚持和发展"三个世界"理论,坚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提出南北矛盾发展的"6C律";论证南北矛盾中形成的经济主权原则、公平互利原则和全球合作原则,充分反映了作者创建中国特色国际经济法学的理念和追求。作者强烈的学术使命感、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研究方法及学术成果"国际化"的不懈努力尤其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因此,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不仅具有很重要的经济地位,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地位。准确认识县域经济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明确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正确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节制资本"和"大资本国有制"是"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主张,其实质就是所有制问题。孙中山主张在公有制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适度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为了解决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以及技术和设备落后的弊端,他还赞成对外开放,合理利用外国的资本和技术来发展国内经济生产。孙中山的这些主张其实就是对在中国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所有制形式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十五"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粗放型经济增长仍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特征,这与中国面临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及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有关,但更为深层的原因是经济体制缺陷。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调整投资、消费结构,引导重化工业健康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了"三农"问题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从六个方面提出破解"三农"难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和举措。  相似文献   

9.
《北方法学》2020,(6):17-24
以2012年步入新常态为标志性时点,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法治体系在整体的宏观调控法治系统中扮演了愈加重要的角色,并借此实现了"定位重塑"。与此同时,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法治未来发展路向呈现出"体系演进"中的继承与创新。这种体系演进的道德性基础在于寻求化解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规范性基础在于实施宪法框架下的区域发展治理机制,进而构建硬法与软法合力共治的区域经济法治模式。展望迈向"十四五"的区域经济法治,有待解决"问题引领""价值协调"和"规范协同"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由此增益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良法与善治。  相似文献   

10.
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成美国的金融危机,然后蔓延成欧美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现在,危机早就进一步深化和蔓延,金融危机已经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而此次发生在全球经济"心脏"部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发了"发展场"理论,并对这一理论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河南省为例,对高发展地区和低发展地区的经济要素合理流动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荷兰作为早期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造船业和商业,在17世纪经济达到了顶峰,一度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但是在随后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却逐渐衰落,被英国所赶超。本文主要从荷兰商业的比较优势入手,探析荷兰经济兴衰原因,从而为我国当前经济的有效转轨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世博经济"是指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世博会期间,以及世博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利用世博会带来的商业契机,推动和发展本地区经济,实现经济、文化持续成长的一系列活动,是一种能为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带来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特殊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管理主体的经济法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洁 《行政与法》2009,(3):120-122
经济管理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不可避免地带有行政法色彩,然而,经济法的本质与核心,是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组织与管理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各类国家管理机关必须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的指导性安排,依法行使经济职权,履行经济职责.因此,当行政机关担任国民经济管理者的角色时,必须彰显不同于单纯行政管理的经济法特色,才能更好地履行经济行政的职能.本文通过对"经济法特色"的法理分析,从机构设置、调控手段、管理对象三个方面阐述了经济管理主体的"经济法特色".  相似文献   

15.
<正> 经济立法以及它和其他法律部门的区别。在1936年的苏联宪法里溲有经济法的术语。由此或许可以得出结论说,苏联溲有经济法,而只有民法、劳动法、土地法,家庭法等等。但是根据党和政府的决议,经济立法是存在的,而且在发展着,它非常复杂,非常广泛,并且应当完善。我们认为,在实践中广泛使用的"经济的"这一概念是十分确定的。在党和国家最重要的文件里,谈及社会主义经济中各经济组织、企业之间发生的合同和争议时就是说的经济立法、经济关系、经济合同和经济争议。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两会"后的多个场合提出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理念,并阐述其内涵是立足内需,面向世界,深耕亚太;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重视服务业发展;保护和节约环境资源;靠制度创新释放红利,靠开放促改革等,为保持和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目标和路径。律师法律服务与经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硕 《法制与经济》2013,(3):116-118
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经济法。经济法通过"平衡协调"的手段,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予人以发展的活力和机会。同时,经济法对社会财富作出合理的分配"协调",使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蜡烛经济"直白的解读,但也反映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格局的缺失。"十一五规划"再次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管县"模式带来的各种矛盾渐露端倪,特别是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阻碍尤为明显。本文从政治、经济二维角度解读了"省管县"的政治价值和经济意义,并认为这一体制在发展中还宜在四个方面注意完善。  相似文献   

20.
陈华文 《检察风云》2013,(12):82-83
低碳经济是"化石能源时代"向"新能源时代"的缓冲,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排斥高能耗产业发展,更不会制约传统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要从现实出发,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低碳经济,而非一拥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