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蔡思复 《理论月刊》2001,(11):56-57
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来的宏观数据的深入分析显示:从投资效益讲,中部地区投资效益最好,西部地区投资效益次之,而东部地区投资效益下降;从投资乘数讲,东部地区投资乘数最大,中部地区投资乘数正接近于东部地区而是西部地区投资乘数的2倍。比较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开发西部、建设中部、调整东部”时期。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建设投资。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北,具有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所决定的市场优势,我们要把市场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湖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西部大开发中,随着国家规划的重点项目"西电东送"工程在毕节地区的陆续实施,日益凸显出西部地区的优势能源与东部地区的加工优势结合,形成优势产业。能源东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优势能源的早日开发利用的问题,可以对西部地区经济产生局部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部署。中国民主促进会作为有70%的成员从事教育工作的参政党,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号召,发挥人才和组织优势,组织开展东部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对口助学活动,走出了一条将西部大开发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的新路,对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对城乡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对民进的自身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集腋成裘为西部大开发献出一片真情1999年11月26日,民进中央和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  相似文献   

4.
一、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我国中部地区不少省份是产粮大省、产棉大省,区位优势突出,五十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一方面由于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中部地区发展缓慢,形成了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与西部地区比,由于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扶持开发西部,西部地区投资速度明显高于中部。面对经济发展的现实困难和压力,中部地区要想摆脱区位困境,就必须顺应形势,把握方向,挖掘潜力,从互补性、相似性等方面与东、西部乃至国际市场接轨,合理分工,整合资源,以较快的速度使自己尽快…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转化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资源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之所在 ,西部大开发就是要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 ,西部地区应实施包括市场化战略、产业化战略、区域组合战略、创新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内的自然资源转化战略。  相似文献   

6.
有资料显示,我国东、中、西部科技人才地区分布差异很大,从业人员人才密度东部是西部的1.22倍,从业人员人均GDP东部是西部的2.35倍。人才密度的差异带来的是经济发展差别。从中、东、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现状来考虑三个地区科技人才队伍的管理,东部地区的重点是用好人才,中部地区的重点是留住人才,西部地区的重点是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需要思维和政策上的创新,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其中,政策性金融是推动西部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政策性金融在西部大开发中不可替代   1.政策性金融是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资源不断流向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东部地区,使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明显扩大,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显然,解决西部问题,单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不会起到积极作用的,相反还会扩大地区差距。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发挥调控职能,弥补市场缺陷,逐步缩小差距,支持西部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事》2000,(3):4-4
一、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煤、油、气、水、电、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是西部地区明显的比较优势之一。开发西部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当为题中应有之义,但西部地处偏僻,运输成本高,国内又已形成买方市场,加上国际市场能源和非能源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国内对能源、原材料需求严重不足,价格水平大幅下降,生产能力过剩。这种状况对工业结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西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炳发 《桂海论丛》2001,17(2):76-78
在新的世纪 ,全新的体制背景、市场态势和对外开放的环境 ,迫切需要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 ,即充分利用国家强有力的财力物力支持的优势、政策优惠和舆论支持的优势、东部地区增长极辐射带动的优势、吸取东部地区经验教训 ,少走弯路的优势和在利用高新技术基础上可跳过某些阶段的优势 ,以此带动其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尽快缩小地区差距 ,从而达到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及调整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徽 《前沿》2002,(12):37-40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改革开放 2 0年来 ,产业结构变动缓慢 ,西部经济与东部差距有拉大趋势。资源导向型的传统工业化战略和依靠规模扩张带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新技术革命 ,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 ,借助西部开发大力推进的有利形势 ,积极探索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竞争优势的途径 ,推进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建立西部地区高素质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吕宛青 《思想战线》2004,30(5):127-132
我国旅游资源分布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聚集了极丰富的高品味旅游资源,甚至于还是世界顶尖级的旅游资源。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品,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逐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2.
China’s west is pursuing economic growth using its advantages in human and natural resources, while the east transforms its economic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3.
罗美娟  刘可 《思想战线》2007,33(5):89-95
我国东西部技术发展的差距呈扩大的趋势。在东西部地区进行技术扩散和技术转移,是缩小东西部技术差距、促进我国整体科技水平提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东西部技术转移,需要在政府的推动下,形成促进东西部技术转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的方方面面都获得了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西部同东部地区在发展中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本文分析了东西部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认为决定发展的一系列“硬件”(如资金、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科技实力、资源、能源等)的差别是西部与东部地区在发展中存在差距的主因;而决定发展的一系列“软件”(如决策、发展战略、思想观念等)的差别是西部与东部在发展中差距拉大的主因。据此,本文从对西部干部队伍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人手,提出了西部地区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提出解决西部地区资金短缺问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开展股票融资 ;可以根据西部地区资源、市场和经济结构特点 ,以自然资源、市场、存量资产换外资 ;可能发挥边境区位优势 ,以贸易为导向 ,引进资金和技术等一些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16.
1978年后,西部在我国经济高增长进程中相对落后,属于低增长梯度地区,相对于东、中部仍处于工业化的较低发展阶段.随着区域差距的动态扩大,在我国21世纪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进程中,西部增长滞后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区域性制约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人均GDP的持续增长.因此,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加快增长率梯度推进,激活西部的增长潜力,使之成为支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发区域,这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李亚玲  汪戎 《思想战线》2006,32(6):123-130
缩小东西部差距的一个两难处境是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必须走文化可承继性的内源性经济发展道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进行整合,增强当地人民的主体意识。为此,中央对西部的投资应该注重对社会文化软环境的建设,以形成西部地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贫困,缩小差距,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快速发展,在大开发中西部及民族地区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自治权的政治优势,目前对民族地区自治权的重视及其制定、行使和保障机制等方面都有待完善和健全。  相似文献   

19.
鲍辉 《中国发展》2010,10(4):77-80
近年来,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推进,中国已初步形成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而四大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是显著的,该文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四大区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各大区内部差异不容忽视,因此建议政府采取措施降低经济差异,并要着力降低组内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20.
西方各国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政府援助具有诸多成功经验,这些经验表明政府决策是缩小 地区差距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初期,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提 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