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辰 《今日浙江》2012,(22):34-35
产业集聚区作为依托城市经济和科技人才支撑的区域发展新空间,其目标是成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示范区。目前我省规划布局的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各设区市,是中心城市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层次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战略依托。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进城市化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方针。本文在充分阐述加快城市化步伐必要性的前提下,重点论述了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加快我国城市化步伐,改变目前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品牌战略与我国新型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文金 《求索》2011,(6):82-84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型城市化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和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塑造城市品牌已成为我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城市品牌内涵及我国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特征,探讨城市品牌战略与新型城市化的辩证关系。我国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可选择的城市品牌发展模式主要有地理型品牌发展模式、历史文化型品牌发展模式、城市产业型发展模式及城市功能型发展模式等四种。在实施路径上应坚持"调查研究———筛选评价———提炼设计———实施建设———全程营销"思路,建议新型城市化中打造城市品牌时要多元整合、重点突破、合力推进。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大优势和特色,是"八八战略"的重要方面,也是"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题中之义。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浙江新型城市化,必须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彰显这一特色,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以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增强城市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增强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辐射能力,增强城市宜居宜业的承载能力,着力构建以城带乡、以  相似文献   

5.
储东涛  吴如忠 《群众》2013,(5):76-77
广州,这座和北京、上海并称为“北上广”的我国第三大城市,目前正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其新型城市化“1+15路线图”,矢志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广州的新型城市化“路线图”,对于江苏提高城镇化质量、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探索城市治理新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宁 《西部社会》2002,(10):13-15
未来的五到十年是银川市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迈进,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着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围绕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将银川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重大决策,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对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济民 《政策》2002,(7):12-13
世纪交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且已步人以城市化带动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在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诸多探索中,“经营城市”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十、,引导现代文明城市的创建。经营城市,其理念令人深思,其成效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化的挑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 1世纪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 ,中国的城市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城市化的加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如何面对城市化的挑战 ,研究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魏学林 《创造》2001,(10):21-22
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21世纪将是城市发展和竞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突出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实施城市发展推动战略,有利于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能够更好地推动城乡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1999年,我市被列为云南省唯一一家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从安宁的实际出发,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紧紧抓住乡村城市化试点市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及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遇,全面实施城市发展推动战略,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乡村城市…  相似文献   

10.
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合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昌 《中国发展》2007,7(1):98-10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促进城市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是合力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多次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体现了武汉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武汉承担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由参与者、重要承担者到主要承担者的过程,作用一次比一次显要。新时期,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在武汉聚焦和叠加,为提升武汉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带来了重大机遇,有利于武汉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有利于武汉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大胆先行先试,率先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有利于武汉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成为全国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谈月明 《今日浙江》2014,(17):18-19
正新常态既是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新常态既是压力,但更多的是动力。我们要在"八八战略"的引领下,围绕"两美浙江"建设目标,把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全省建设系统适应新常态的总部署,着力构筑城市经济新优势。加快构筑新型城市化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城市化提质发展新型城市化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是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的重要潜力与动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就是“生态化”,即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和确定城市发展的战略与发展规模,创建功能健全、生活舒适、环境优美、适宜于并有益于人类生活的居住地———生态园林城市。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的不断扩张,单纯要求扩大绿地和恢复大自然原貌已不现实,建立一个功能上全面、经济上合理、生态学上稳定的城市绿化系统,便成为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的可行之路。生态园林城市是当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省已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新一轮发展的主导力量。可以说,没有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就难以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目标,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的城乡一体化战略将成为我省新一轮发展的主战略。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浙江》2012,(20):10
行走浙江大地,城市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各类城市快速发展,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全省城填体系呈现了集群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各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浙江特色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统筹的新型城市化战略正在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经济建设的主要载体,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今国际竞争和区域竞争已愈来愈多地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在这样背景和形势下,衢州市把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经济发达。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必由之路。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对城市化的能动作用 ,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 ,是新世纪内陆地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杨雷 《创造》2023,(1):75-78
<正>“韧性城市”是指在突发逆变环境中具备耐受、适应和迅速恢复能力的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沧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子。但随着临沧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也大大增强,如何科学应对风险挑战,持续提升临沧城市整体韧性,保障临沧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城市聚集效应与城市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凯 《前沿》2006,(4):85-90
本文从工业集聚效应入手,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必要条件,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只有建立和发展合理的城市产业结构,才能使城市聚集经济效益得以实现。城市聚集过度、聚集不足和超经济聚集都会造成聚集的不经济性。单纯通过乡镇工业和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集中的城镇化道路有失偏颇。发展小城镇只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农村城镇化不等于城市化。全面的城市化战略应该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晓军  孙权 《求索》2023,(1):158-166
在集中型城市化政策导向下,中国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快速集中,城市边界快速向郊区蔓延。但这种作为城市外部扩张结果的“郊区”更多是以一种过渡形态存在于城乡社会之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由中产阶层向“城市边缘”迁移形成的“生活化郊区”存在重要差异,其实质是城建思维主导的“边缘城市”发展模式。随着城市化步入成熟阶段,“边缘城市”型郊区化发展模式的弊端日趋凸显,人民追求低密度、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还需进一步得到满足。及时调整集中型城市化发展战略,关注和重视作为“城”“乡”社会“边缘”与“衔接处”的郊区,逐步将郊区发展的战略定位由“边缘城市”转向“城市边缘”,建设满足人民高品质需求的生活郊区,是未来中国城—郊社会健康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