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晚年通过总结6年多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有很大飞跃与升华。列宁深刻论证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合理性;在《论合作社》一文中.他对社会主义作了深刻再认识;他特别强调探索一条符合本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在《论我国革命》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个思想;他对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在《论合作社》、《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给代表大会的信》等论文和信件中,提出进行农业合作化、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改革国家机关、增强民族团结、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对社会主义作了崭新的构想。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鑫 《学习月刊》2011,(16):28-29
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是他晚年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俄国极其落后的文化状况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步伐,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在文化上进行一场革命,并认为"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为此,列宁结合当时苏俄的现实情况,在《论合作社》中明确地提出了文化革命的重要任务。一、列宁"文化革命"思想提出的时  相似文献   

3.
姚燕 《学习导报》2011,(7):57-57
从1922年12月到1923年3月上旬,病榻之上的列宁,对经济文化落后的苏维埃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了一系列深入思考,口述了《日记摘录》、《论我国革命》、《论合作制》、《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和《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等5篇文章。学界将这5篇文章称为“列宁晚年思想”或“列宁的政治遗嘱”。  相似文献   

4.
《论粮食税》和《论合作社》是列宁晚年论述苏俄经济发展的两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厘清两篇文章的内在关系,是把握列宁晚年发展经济新思路的关键。列宁在《论粮食税》中初步提出了发展农业的新思路,《论合作社》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论粮食税》中提出的新思路,而且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论合作社》与《论粮食税》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论粮食税》是形成新思路的起点,对商品经济的作用有了新认识是形成新思路的关键,《论合作社》标志着新思路的基本形成。两篇文章前后相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列宁晚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哲学方法论问题,提出一点看法。 一、《论十大关系》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卓越运用 列宁在概括《资本论》的方法论时,认为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细胞”商品出发,因为它已包含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胚芽”,已经包含着资本主义的尚未展开的一切主要矛盾。由此出发,马克思一步一步揭示了这些矛盾以及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复杂关系和自始至终的矛盾发展过程。列宁的这一概括,说明了从哲学方法上看,《资本论》运用的一个主要方法是矛盾分析法,即把反映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提出了“文化革命”的思想。列宁认为,当时的苏俄经济、文化非常落后,是一个“文肓的国家”。这一点,正是阻碍苏俄社会政治、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苏俄文化落后的状况,苏俄需要一场文化上的革命。而“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基于这种认识,列宁结合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把文化的建设同苏俄经济、政治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观点,是为“文化革命”观。  相似文献   

7.
1、前苏联的完全计划经济体制及它对股份制的完全否定,在理论上,一方面是对列宁晚年“新经济政策”的抛弃,另一方面则是对列宁十月革命前后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设想及其对股份制批判的继承发挥。写于1919年的《帝国主义论》在总体上把股份制论定为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实际上也是列宁与当时所谓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潮论战的需要。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就是伯恩斯坦(1850—1932年)。他曾多年担任德国社会民主党负责人。“股份制中性论”是他被斥责为“修正主义”的根据之一。七八十年之后,再来阅读当年论战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8.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列宁立即提出由“夺取俄国”转变为“管理俄国”,并且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他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努力探索和实行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管理,精心设计建设社会主义的蓝图。列宁不同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地方在于:他不仅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革命的现  相似文献   

9.
周作芳 《求实》2006,43(Z4):3-4
列宁于1923年1月4日、6日分两次口授的论文《论合作社》毫无疑问是他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对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思考.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论断:"对我们来说,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只有上述一点'小小的'例外)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岁月里,置身于斗争漩涡的中心,千锤百炼,形成了对人们有特殊吸引力的思想、品格和魅力.他的协调水平和才能为其他同时代的人和后人所不及.正是由于周恩来善于协调,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特别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中,他的协调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使我们的国家比较顺利地渡过了危机,转危为安.1 周恩来在《怎么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一文中指出:“列宁、斯大林论领导艺术,不可跑得太前,也不可落在运动后面,而应抓住中心一环,推向前进.”“毛泽东同志论领导艺术,要照顾全局,照顾多数,以及和同盟者一道干.”而这些领导艺术,周恩来是完全具备的.他善于处理国内外各方面的大事,也善于照顾党内全局和国家建设全局;他善于求同存异,博采众长,说服错误意见,与  相似文献   

11.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者,认真学习列宁著作,永远是纪念十月革命的重要内容和最好方式,谨以重读列宁最后几篇文章来纪念十月革命72周年.列宁的最后几篇文章,系指列宁于1923年初所写的《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五篇著名论文.这五篇文章,都是列宁生病期间,由他断断续续地口述,由秘书记录整理而完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是社会革命意义上的“同时胜利”论,并不否认政治革命的“一国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政治革命意义上的“一国胜利”论,并不否认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必然是“同时胜利”。“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不是对立的。因此,关于“同时胜利”论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已经过时,因而被“一国胜利”论所取代的传统观点,没有准确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社会主义胜利问题上的本来思想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 ,经历了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 ,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明确提出了“一国胜利”论 ,并进而形成了“一国建成”思想 ;斯大林在同反对派的论战中 ,曲解了列宁的思想 ,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论 ,继而又提出了“一国建成共产主义”论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的理论推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14.
列宁晚年在领导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不囿于前人的“本本”和“原理”,也不固守自己既往的“结论”,而是一再强调“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他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修正先前的看法,从而使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之大,用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集大成之作《论合作社》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①列宁为什么说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究竟有哪些“看法”和“改变”?列宁为什么必须作这样的改变?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什么?我们对此应如何理解和解读?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俞良早教授的著作<创论“东方列宁学“>,已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多视角研究列宁经典著作的学术专著.   该书通过研究列宁的一系列重要著作,断定列宁形成并提出了“东方理论“,其中包括下述内容:东方国家容易发生革命;东方的民主革命容易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东方国家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可以实现社会主义;东方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东方国家必须渐进地组织经济建设;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进程伟大而曲折等.   ……  相似文献   

16.
《前线》2003,(9)
学习主题: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学习目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通过学习,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自学内容: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论党的建设》3.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参考文章:1.赵存生:发展先进文化的几个问题内容提要:(1)充分认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  相似文献   

17.
谭丁 《前线》2016,(9):48-51
正《论我国革命》是列宁1923年1月在病中口授的一篇短文,是对俄国的孟什维克维尼克·苏汉诺夫《革命札记》一书错误观点的批判。苏汉诺夫在他所撰写的《革命札记》中错误地认为,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等,从而以此否认俄国革命。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阐明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个别发展阶段和不同国家表现出的特殊性,论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条件、政治前提、经济前提、文化前提的辩证关系,有力地批判了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以存在、发展壮大并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指南,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这一根本问题,列宁在其《我们的纲领》一文中,有一段精辟论述:“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  相似文献   

19.
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赵长茂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而以“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为副题的《论粮食税》则是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作。一、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所阐明的关于新经济...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总体思路的继承 从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到新民主主义大纲、到过渡时期总路线、《论十大关系》,毛泽东自始至终把中国现代化作为统摄一切的首要目标,并为此殚精竭虑,艰辛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具体方法、途径、道路。尽管在随后,毛泽东把主要精力转向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政治革命,实际偏离了中国现代化轨道,但他本人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政治战线、思想战线的革命正是保证中国现代化永远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抓革命”可以。促生产”。邓小平在建国初期,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现代化追求,在毛泽东晚年,邓小平在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