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际冲突和独生子女的一代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人类对自身生产过程的干预和改变,往往会引致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这种变异通常是由战争、瘟疫等造成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二次大战后的生育高峰造成了一代新人——六十年代的一代,他们与父辈的差异和冲突,使代沟和代际理论从此进入了社会生活。 世代的划分和更迭是一个客观现象和自然过程,它基本是一个基于人口学的事实。然而,当它与重大的社会历史现象相联,从而构成一代人的共同经验和价值时,代际的划分和代沟的出现便更多地是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课题了。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与其父母的“代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人们把代与代之间在价值观及行为取向等方面的差异、隔阂以至冲突称为“代沟”。代际差异、代际隔阂、代际冲突等均与代沟具有同义性。 如果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代沟”或代际差异的观点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就两代人之间的心理历程而言,当上代人的价值观已基本确定,个性已趋于稳定的时候,下代人才出生;尽管下代人出生后开始与上代人面对着“共生环境”,但两代人要形成毫无差异的共同心理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从文化的连续性意义上而言,由于下代人主要生活于前代人创造的生存环境条件下,并无时不在接受上代人的“社会化”教育;因而,只有与上代人“同一”的观念与行为才被认可、接受与奖励。于是代与代之间的差异也许只是“局部的”或“些微的”。这种现象在更富有传统色彩及宗法观念的中国恐怕更容易出现。  相似文献   

3.
代沟还是代差?——相倚性代差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 象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当初在工业化进程巨变期曾经出现的现象一样,在中国,作为社会意识和组织形态综合运动窗口的代际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代际互动过程中的代际差异潜滋暗长并日益明朗。中国文化人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迅速从西方学术体系中引进了“代沟”这一描述西方代际关系冲突状况特征的术语,于是,“代沟”一度变成了代际关系论的核心议题,成了大众传播工具着意追逐的概念和画面。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以社会群体间的代际界限为观照点时,青年群体间的文化共性和特质表现得十分鲜明。正是这种群体间的共性,使我们得以从宏观上对新生代人作出整体性评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以地域文化圈、文化氛围为实在生活环境的各类青年群体之间,不存在着同样鲜明的文化特性。正是这种群体间的特性,构成青年文化丰富的内涵和表象,也凸现出同代际群体之间存在着文化落差。如果说青年群体间的共性与我们“求同”的思维方式相吻合,那么在这里,我则以“求异”的逻辑思路对青年群体间的特性加以测察,以使我们的视线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5.
景军 《瞭望》2005,(33)
当一种消费品已经达到一定数量时,它自然 就会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作 用。从而也就形成了其自身的一种文化。汽车也 不例外。近年来, “汽车文化”、“汽车时尚” 等概念已不断被人们所提及。然而,究竟什么是 “汽车文化”?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它呢?  相似文献   

6.
时尚文化作为当前我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今社会文化发展中越来越引人注目的现象.时尚文化更多地与消费,尤其是与已经超出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象征意义上的消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为包含着特定文化内涵的多元符号体系而存在,它既是社会发展、变动的一种表现,又反过来作用于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因此,我们需要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准确认识其产生和发展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青年文化的兴起是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线索之一。它是伴随着一代人的生命历程而逐渐彰显的。正如公认的那样,代际意识、代文化是从所谓“第三代人”——五十年代的红领巾、六十年代的红卫兵、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开始觉醒的。在此之前,青年文化只是成人主流文化的天然组成部分和体制文化的复制品。当第一代人、第二代人说“我们”时,毫无疑问,指的是党和国家;第三代人说“我们”,指的是自己所归属的这一代人。  相似文献   

8.
之前在媒体频现的“富二代”、“穷二代”、“权二代”等现象都可以用一个说法来解释清楚——社会阶层结构的代际复制。2010年2月3日出版的《人民论坛》中作者管健在探讨中国家族模式的文化探源时说道,家族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它不仅以血亲为关系纽带,而且连接着地缘的相邻关系,以家族礼仪、规范、制度及传承构成人际关系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的新的时期,“代环境”发生着内在的变迁.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年轻一代的社会化模式从以往的那种“线性社会模式”转变为“网状社会模式”.为此,应当全面、及时、深入地揭示催生代际鸿沟和代际文化反哺的市场因素、教育因素、技术因素、文化因素、朋辈因素和社会因素(如居住格局的变化),以求发现和解释社会变迁进程中代际关系的新走向和整体图式.  相似文献   

10.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如何,理所当然地必须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与生产力决定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价值,既可以从哲学的意义上去理解,又可以从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上去理解。马克思是这样给价值做哲学界说的:“‘价值’这  相似文献   

11.
毛志成 《民主》2005,(2):46-46
一“文以载道”的口号是否值得去听姑且不论,单是那个“载”字就有大道理。载道、载事、载情、载理,以及载善或载恶,载是与载非,载美与载丑等等,都说明“文”仅仅是工具,没有无前提的独立存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无论是什么具体事都不做,只是当“专业作家”、“专业诗人”,或是专门以舞弄文字本身为业为趣,都是世上最无用的人。越是出名,越说明世界已经贱得可以。  相似文献   

12.
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性的价值取向,它深刻地影响着该民族的社会发展。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从先行到落后,是与秦汉以来形成“尊神崇圣”、“帝王即圣”的文化精神密切相关的,它极大地压制了个人潜能的发挥与民族理性的觉醒,造成社会发展的长期停滞。鸦片战争后在西风的冲击下,中华民族才实现了从“尊神”、“崇圣”到“科学”、“民主”的转变,由此启动了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文献法”回顾了“校园文化”研究在80年代发展的历史,认为“校园文化”缘起的原因是:社会变革对校园的影响、青年学生参与意识的强化,文化研究由总体考察转向分层操作研究。作者还从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考察了“校园文化”现象,并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已不单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已从简单的经验描述发展为初具规模的独立学科。最后,作者还就校园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统体味着文化发展中的连续性、积累性和继承性。传统作为历代相传的东西,一方面把前辈们的创获承袭下来,并代代相传,另一方面,“这种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她接受过来的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持着传给后代”,它也“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8页) 通俗地讲,传统文化的价值,必须以现实的活动为其前提。事实上,每一代人作为文化创造和文化活动的主体,都是从已有的传统出发,将其转化为自己现实活动的要素,并通过现实的活动使传统得以扬弃,从而使其升华到新的水平。换句话说,当人们接受和吸收传统文化,并将它融合到现实活动中去时,传统文化本身就有了不同于它以前的表征。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文化是一种只有在发展中才得以生存并得到继承的东西。发展不是原有规定性的重复和扩大,而是不断地产生新的规定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我们现今理解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有质的区别。这样的理论前提,为我们如何评判传统文化提供了首要的原则——必须坚持历史是发展的观点和传统文化必须服务于现实实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当生命与道德发生冲突时,要前者还是要后者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一个两难选择。如果把生命绝对地置于道德视野下,那么这个问题可能永远也难以解决;如果生命完全跳出道德界限,又有可能造成道德失控。生命在现代社会“悖论式”的存在,迫使我们不得不从逻辑上反思现行道德规范存在的合法性。而道德规范要想为自己的合法性存在做辩护的话,必须解决两个前提:一个是道德评判的价值标准;一个是道德评判的宽容性。在此前提下,道德实践的有效性也必须同时遵从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理想道德的“平民化”;另一个是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
黑龙江是城市农民工群体结构的变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日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与以往相比他们面临着新的问题和要求。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做了大量调查问卷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相关数据资料,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的实证研究从代际差异的角度来分析相关的人口调查统计数据,揭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和新生代农民工转移的合理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们胡诌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种种“根据”:一曰它是“相对真理”;二曰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三曰它须得“革新”;四曰它已经不是科学云云。时此,本文逐次批驳,指出: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是对立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并非“日用大全”的作用;“革新”马克思主义就意味着象伯恩斯坦等人一样去篡改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赵健伟 《党政论坛》2011,(16):15-15
上世纪70年代末,一个叫罗伯特·艾克雷得的科学家,在研究对策论中著名的“囚徒疑难”问题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现象。首先,得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囚徒疑难”。它是对策论中的一种假设。比如现在举行一场智力比赛,当比赛双方均采取欺骗手段时,  相似文献   

19.
代际关系与代际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际分析所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研究社会并深入到社会结构内去发现不同群体的不同作用。一、代际间的相互关系对青年一代的科学调查表明,我们现时代的角色、身分就是它的代际联系;有多少层代际联系,就有多少种身分和角色。青年期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受教育的,它在社会进化长河中只是一瞬间。它之所以能够造就一代人,是因为它几乎有大致相同的时代范围,有相似的目标、行为方式和观念,有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感受方式,它能够创造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它所创造的特定文化最终必定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自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以来,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确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就。“企业文化建设”已被正式写入党的文件,不少企业正在自觉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然而,就多数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活动也没有给企业带来多少实际的效果。在现实中,有不少企业在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时,只报喜不报忧,只讲成绩不讲问题,甚至有意回避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认为,只有当企业真正视自身的文化建设为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动力的时候,真正正视本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时候,并且着手加以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企业文化才会显示出它作为一门管理科学的内在价值,并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