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陪审团制度作为美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斯坦福大学<学生司法宪章>的分析,以陪审团制度为研究视角,从校园陪审团成员的组成、陪审团制度的性质、陪审团工作的基本原则、陪审团的职责、证据证明标准及其裁决方式等方面探析了学生违纪处分准司法制度的内涵,并提出其对我国高校学生处分程序制度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陪审团制度是司法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众参与司法的典范,在对抗政府权力的滥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英美国家陪审团制度的民主体现:陪审员的任职资格、陪审团的组成、一致裁决、陪审团的否决原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实践中,不断深化司法公开,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继法院判决书上网、庭审视频直播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之后,又对现有陪审制度进行了大胆创新,突破参审制的形式,引入人民陪审团制度。经过6个地市法院的试点探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推广人民陪审团制度,让普通群众参与到司法审判的核心环节直接进行监督。这些尝试不仅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而且也为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实践中,不断深化司法公开,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继法院判决书上网、庭审视频直播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之后,又对现有陪审制度进行了大胆创新,突破参审制的形式,引入人民陪审团制度。  相似文献   

5.
郑园园 《前沿》2007,(7):183-185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进行了一系列的司法改革措施,其中陪审团制度的建立颇为引人注目。这种陪审团制度与俄罗斯长期以来实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甚至与法国、德国等大陆法国家实行的陪审法庭制度也不是一回事。笔者认为任何制度都是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和成熟的,制度的移植也需要空间和时间,我国将来对陪审制进行改革时,可以借鉴俄罗斯的改革理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陪审制度主要有两种不同模式,即陪审团模式和参审制模式。两种模式在制度运作、审理范围和审理成本上有很大的不同,对我国来说,借鉴英美法系陪审团制度的优点,克服参审制的弊端,可以从八个方面借鉴域外的陪审制度,进一步推进庭审的实质化,提高司法公信。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的法庭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存在的。法庭制度一直沿用英国的司法理念,并具有现代西方法律通用的模型。加拿大的法庭主要分为省初级法庭、省高级法庭、省上诉法庭和加拿大最高法庭,同时实行公民选择权及陪审团制度。  相似文献   

8.
近代陪审团制度发端于英国,美国却是现代陪审团制度发展得最好的国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美国特有的民情与陪审团双重的价值结构之间的契合。进入20世纪之后,尽管陪审团制度一些固有缺陷和现实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但随着实用主义哲学思潮推动着美国人对陪审团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陪审团的顽强生命力将再次得到美国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王芳 《长白学刊》2009,(4):90-94
在传统刑事司法报应正义理论范式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被边缘化乃至被遗忘。随着被害人权利运动的兴起,全球范围内的以沟通、协商、和解、赔偿为特征,以保障被害人权利为目的的恢复性司法运动昭示着刑事司法理念从报应正义到恢复正义的范式嬗变。分析其理论范式、制度表达、价值归属及本土化图景对于我国的刑事司法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讨学生群体依法诉求的实现路径有利于及时消弥争议、救济权利。本文在阐述学生群体依法诉求的基本内涵和依据的前提下,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三个角度,分析了学生群体依法诉求的实现路径,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陪审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由于立法和司法的原因,陪审制度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主存主废争论不休,概而言之,完善论、废除论、陪审团移植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而并不可取。对我国的陪审制度,必须重新审视其设计理念和价值功能,以此为基点,立足于陪审制度的司法民主和公正价值,从现实可行性出发,对陪审制度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陪审制度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团制;二是大陆法系国家的陪审制.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这两种制度形成了各自的运作规律.我国现阶段的陪审制度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缺陷,应该吸收西方陪审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对我国的陪审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司春燕 《桂海论丛》2002,18(4):95-封三
陪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民主制度 ,有扩大司法民主、保障司法独立 ,促进司法廉洁 ,深化普法教育的功能 ,其利大于弊。我国应当坚持并不断完善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14.
司法民主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前进方向,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实现司法民主的主要方式之一,应充分发挥陪审员源于民众,代表民众的优势。我国存在传统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冲突,导致现实中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缺失。为培育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不仅要融合有益的传统法律伦理精神,还要加强现代法治精神的宣传教育。法官制度与司法民主与公平正义在逻辑上是紧密相连的。时下的法官制度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遴选与任免上的不尽科学等。完善法官制度要提高法官的准入资格,增强司法独立性,打破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司法机关的局面等。  相似文献   

15.
法律的自治性、司法与民主的纠葛以及精英主义思想,造就了法律人思维与大众思维的不同。其差异主要体现于思维焦点、思维背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但当前学界夸大了两者的区别,使得其失真。这些差异并不当然意味着两者的不可共存。事实上,在法治社会里,它们在诸多方面是相互联系和融通的。就中国当下情形而言,须还原法律思维与大众思维的本相,并在尊重两者区别的基础上,以法律程序来沟通彼此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以公平为导向的职称评审制度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的制度安排是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评审制度的理性诉求,但在现实职称评审运作中,存在不少问题,造成了职称评审制度的公平缺失。构建以公平为导向的职称评审制度,应在职称评审的规则与程序、专家库建设、评委会管理、业绩证据认定和评审过程监督等方面作出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在社会其他领域里的深化 ,产生于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单位制度 ,其不合理的成分已逐步被扬弃。本文以单位制度对法院所产生的影响为切入点 ,根据它们各自所代表的社会价值和法律价值的差异 ,从制度化安排本身与程序化运作的冲突方面 ,对司法权配置、程序运作现状以及对执法主体的影响 ,做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法律制度也在变革之中。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体现和发扬司法民主的一种形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价值、法律价值与社会价值。然而,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缺憾。因此,我们有墼襄探讨人民陪审员制度发展的历史,将其与西方陪审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换定》,就当下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术界对"重实体,轻程序"等错误做法给予了批评,但仅停留在重视程序的非工具性价值的问题上还远远不够,应当设计出实现程序正义的法制途径,使程序正义落到实处。文章拟就国情,寻求程序正义实现的思想保障,探求程序正义实现的制度保障,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使程序正义以渐进式的、多元化的方式逐步影响我们的社会,最终成为中国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