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导刊》2011,(1):168-169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人员分类改革框架方案》和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深化检察体制改革的要求,2004年初,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在渝中区检察院正式启动。通过检察人员分类改革,将检察人员划分为检察官、检察官助理、检察行政人员三大类别,突出了检察官的主导作用,居于核心地位的检察官对  相似文献   

2.
韩玮 《协商论坛》2014,(9):44-45
7月12日,上海市公布最新一轮司法改革的简要方案。此前的7月9日,最高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直指司法改革中的“硬骨头”,提出建立法官员额制,取消裁判文书院长庭长审批制度,废除不符合司法规律的考核指标等举措。按照上述纲要思路,《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司改方案”)明确了5项改革内容: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及司法辅助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完善司法责任制;探索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省级统一管理的体制,以及探索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经费省级统一管理的机制。与上海自贸区一样,中央对上海的司法改革试点也提出了“可复制、可推广”要求。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二分院以及徐汇区、闵行区、宝山区的法院、检察院8家司法机关已被确认为先行试点单位,期限半年。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试点机关尚未将司改的最终具体方案上报上海市委,上海司改暂未实质性运转。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已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2014年6月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都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中央司改办负责人也就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表示,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决定,就以上前4项改革,在东、中、西部选择上海、广东、吉林、湖北、海南、青海6个省市先行试点。  相似文献   

4.
对检察人员实行分类管理是检察改革的必由之路。目前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尚存在去行政化过程艰难、检务保障尚未跟进、操作标准不够细化等诸方面问题。以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为契机,理顺检察权配置运行的逻辑思路、明晰办案机制中检察官的主导地位、规划顺应检察改革方向的机构设置、完善权责利相统一的配套机制,对于从根源上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全国司法改革试点的上海检察机关,经过2014年下半年的探索、试点以及年底的总结,目前在全市面上推开检察改革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2015年2月11日、12日,该市各级检察院检察长和职能部门以及市检察院各业务部门100多名主要负责人,参加上海检察改革试点政策专题解读会。整整两天,该市检察院检察长陈旭介绍了历经半年、四个单位先行试点工作总体进展情况,对上海全市面上推进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检察院是全国基层检察机关首家开展检察人员分类改革试点单位。通过改革,各类检察人员的责、权、利进一步明确,初步建立起了以检察官为主体的办案体制,突出了检察官在履行检察职能中的地位和作用,案件督导机制也开始发挥作用,办案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强化了法律监督职能,更好地发挥了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检察改革:以人员分类改革为切入点渝中区人民检察院把检察人员分类改革作为检察机关内部改革的切入点并成功完成了这项改革试点。该院在整个人员分类改革试点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为…  相似文献   

7.
2014年3月31日。海南省被中央确定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首批试点省份后,在省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与成员单位共同研究制定了《海南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11月18日,该方案获中央政法委批准。2015年1月29H,省检察院召开了全省检察机关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动员大会,以检察官“员额制”改革、完善司法责任制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市检察院是全国检察机关探索包括深化检务公开在内的两项检察改革的试点单位,4月16日至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上海就深化检察改革进行专题调研期间,对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及时总结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明确工作步骤、时间节点——20余项具体任务具体到部门去年11月,高检院将上海定为全国五个试点省(市)之一,开展为期一年的深化检务公开试点工作。上海市检察院  相似文献   

9.
自2014年党和国家提出建构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的理论设想以来,检察官遴选制度伴随着司法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地区进行了大胆实践和勇敢创新,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质疑和压力。在此基础上,检察官遴选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以统筹安排遴选制度的体系性建构,突破试点改革的地理界限,协调各地区改革步调,建构起一条符合法治规律的实践路径。检察官遴选制度的建构应当以严格的职业准入标准作为起点,以公正权威的专职遴选机构作为保障,设计具备正当性的程序化规则,在妥善协调检察机关上下级关系的同时着力解决改革过渡时期出现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湖湘论坛》2021,34(3)
为完善检察权运行体系,《2018—2022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从检察权运行主体、检察权运行保障机制、检察权运行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改革要求,落实这些改革举措将有利于优化检察权运行体系。通过改革检察办案组织,凸显了检察官的办案主体地位;通过改革分案制度、完善业绩评价制度以及司法责任制度优化了检察权运行保障机制;通过完善案件管理机制、深化检务公开等健全了检察权运行监督机制。检察权运行体系改革是促进检察权规范运行的现实需要,其影响亦殊深远。检察权运行体系改革举措之落实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根据实践情况不断完善检察权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正逐步开展,成为法治中国建设最令人瞩目的领域。我国广东省、福建省已对司法体制改革进行了试点运行,其中包括人员分类管理情况、检察工作责权划分及财务管理等。在改革试点过程中也突显一些问题,如检察官、主任检察官员额比例少及人员思想波动等。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员额比例,扩大检察官、主任检察官人数,同时通过理性宣传和正确疏导,确保检察改革平稳开展。  相似文献   

12.
检察制度是现代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公共利益、维护人权具有重要作用.认真研究检察制度的运行机理及其产生发展的动力基础,是建立现代科学检察制度的根本前提,也是完善我国检察制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法治民主国家的重要保证.我国检察制度的动力机制是社会主义公共利益观,公共利益是我国检察制度运作和检察机关机构以及职权设置的依据.依法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是公益对检察机关和检察官活动的根本要求,检察机关必须切实保障公民人权,以充分保障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在经历长达五年的停滞乃至逆转之后,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近日骤然加速。7月9日,最高法院发布了《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针对八个重点领域,提出了45项改革举措,其核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建立司法责任制、落实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实现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的统一管理。12日,上海市正式启动了司法改革试点方案。“上海方案”旨在明确法官、检察官的人员构成,削减院长和庭长的行政性权力,调整审判委员会的地位与功能,加大司法专业活动的权重。这些改革切中长期困扰中国司法的顽症,为其成为真正意义的司法初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国务院决定在辽宁试点的基础上,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扩大到吉林、黑龙江两省。这是国务院审慎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06年4月15日,国家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出席了吉林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总结表彰大会暨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会议,在评价吉林省试点工作时田成平部长强调,在推进试点的过程中,吉林省委、省政府及时研究解决试点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将试点工作与推进国企改革、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了试点的影响和效应,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全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独任检察官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新型办案组织形式,作为检察机关司法责任制改革与办案组织形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对进一步明确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落实和强化检察官司法责任,优化检察权运行机制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结合实践中独任检察官制度的运行情况对其制度机理,与检察一体化原则、员额制改革等的关系作全面考察,推动独任检察官制度的深入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上海人大月刊》2014,(11):35-35
上海作为第一个获得中央正式批准司法改革试点方案的省市,全国瞩目,任重道远。调研组围绕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内容、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改革的法治需求等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建议。一、司法体制改革方向正确、意义深远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上海和湖北两大试点省市的司法体制改革情况。  相似文献   

17.
"检察一体"是检察机关的基本组织和权力运行原则,"上命下从"和检察官独立是"检察一体"的完整内涵。我国检察制度以"检察一体"作为组织原则,但长期以来过于强调其"上命下从"的一面,导致形成极端的"检察一体化"。司法责任制改革针对的正是极端的"检察一体化"之弊病,旨在确立检察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合理关系以及检察官应有的相对独立地位。随着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进行,当前"检察一体"在确立检察官相对独立地位上有较大进步,但依然存在继续完善的空间。有必要继续规范"上命下从",主要是规范上级检察指令权;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检察官的独立地位;进一步明确司法责任承担,妥善处理检察官与检察辅助人员的职责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上海市率先开展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去年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上海市开展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框架意见》,要求上海市在综合配套、整体推进上下功夫。同年9月28日,市委召开上海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推进会,正式启动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当初设定的126项具体改革任务,目前  相似文献   

19.
司法体制改革视域下检察官助理制度刍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检察官助理制度改革渐入瓶颈,暴露出检察辅助人员分类管理的界限不明、员额检察官与检察官助理职权责任划分不清、检察官助理培养机制不当、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其原因在于立法疏漏导致管理制度混乱,获得感缺失引发消极情绪,职业规划不明削弱激励效应。应细化工作权责划分,落实公正待遇;厘清检察辅助人员结构,奠基分向培养;完善检察官助理分级制度,加强职业规划引导;完善检察官助理独立考核机制,发挥制度优势,以构建合理的检察官助理制度,促进检察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责、权、利明晰的机制和高素质的人才,是保证司法机关公正执法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规范并完善运作程序,发现和吸引优秀人才,成了高检院在全国十大城市推出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试点工作的最初动因。上海各级检察机关推进这项制度时积极试点,大胆探索。实践证明,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推出,不仅为检察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也为公正执法创造了更为厚实的基础和优越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