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丽江古城南边.有一个四面青山环抱的山间盆地,当地人称作坝子。坝子中间一条长河弯弯曲曲流淌.四周山脚下数十个被称为“龙潭”的天然湖自山脚喷涌而出,这就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有名的“龙潭”之乡——鹤庆。 鹤庆是大理、丽江两大历史文化名城之间的连接点和延伸点.距丽江机场13公里。全县人口中白族占了一半以上,同时还有汉、彝、苗、壮、纳西等22个  相似文献   

2.
正杨抡籍贯虽是云南,但是他长期生活在金陵,其与古琴谱之缘也就是很自然之事了。并且,在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琴界,杨抡还是"琴歌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杨抡辑《真传正宗琴谱》(又名《太古遗音》),后又加入《伯牙心法》作为后编,是明代三大琴歌曲谱之一,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杨抡,号桐庵,又号鹤浦,明云南鹤庆府(今鹤庆等县)白族人。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载,杨抡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第42名、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相似文献   

3.
鹤庆县金墩乡赵屯、和邑村的村民祖祖辈辈烧制砖瓦,能工巧匠不乏其人。明代嘉靖年间建造鹤庆府城的大部分城砖和瓦均在这里烧制,由此形成了瓦窖头等村,也造就了大批泥瓦匠人,瓦猫等民族工艺品随着砖瓦业的发展而产生,代代相传,不断完善。瓦猫,又名“镇脊虎”、“降脊虎”,是一种以虎为原型,融宗教文化、建筑装饰和民间艺术为一体的鹤庆白族传统泥制工艺品。其外形与真猫大小相近,一般为灰陶素胎,寄寓招财、纳福、平安的特有内涵,是鹤庆白族群众的吉祥物。瓦猫的制作主要是用赵屯、和邑村当地所产精泥手工捏塑为猫胚,再将猫坯入窑烧制成古朴…  相似文献   

4.
章天柱 《今日民族》2010,(10):37-38
中国传统饮食,不仅讲究色鲜味美,且注重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亦强调其文化内涵,使之形成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云南鹤庆传统的“八大碗”宴,也可算是别具一格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5.
赵启燕 《思想战线》2007,33(6):133-134
鹤庆商帮是滇西白族地区兴起最早、历时最长的一个商帮。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鹤庆第一个商号同兴德创立,到1956年恒盛公商号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鹤庆商帮历时百余年,共有大小商号近百家,以日兴德、兴盛和、福春恒、恒盛公4家商号为核心形成一套颇具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在近代滇西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滇缅、滇印进出口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开拓经营市场滇西白族商人走的是一条从省际贸易逐渐向国际贸易拓展经营领域的经商之路。鹤庆商帮兴盛和商号兴起初期,商贸路线为建昌—会理—仁和街—永北—鹤庆—下关。随着商…  相似文献   

6.
经过对鹤庆县旅游资源的全面调查,并对调查所获得的旅游资源汇总之后,本文归纳出本县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自然旅游资源特点(一)龙潭众多,各具特色据传,鹤庆坝子在唐代以前是一个高原湖泊,盛唐时称为“漾弓鹤川”,后称“鹤州”...  相似文献   

7.
王晋 《今日民族》2005,(11):15-16
在拉萨、在甘孜、在藏区,人们都知道他们现在使用的铜器来自云南的鹤庆,来自那里的能工巧匠;在鹤庆,秀邑的铜器加工和新华的银器雕刻一样家喻户晓。美丽的秀邑,清泉长流,绿树掩映。数百年来,这里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秀邑是个白族村落。走进村子,“丁丁当当”,清脆的敲打声就传入人们的耳中,这是勤劳的白族群众在打制铜器发出的声响。踏进农户家,一个个各式各样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的铜盆、铜桶堆积如山,而在家庭作坊旁,白族妇女精湛的打铜技艺更让人称奇。长年来,秀邑的居民们就以打铜为生、靠打铜致富,也创造了悠久的铜产…  相似文献   

8.
邢研 《思想战线》2022,48(1):163
“游”是《庄子》文本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当代关于《庄子》之“游”的研究,较主流观点是把“游”作为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但这种阐述虽然注意到《庄子》中“游”所具有的自由属性,却忽略了“游”实际的活动特质。作为一种活动,《庄子》之“游”是一种人之身心整体与“道”融汇交通的活动。其具体展开于人出离于“在世界之中”状态,“虚以待物”而“以天合天”的生活实践之中,并由此构成了一种“合道而为”的自为而“自由之”的自由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9.
陈萍 《今日民族》2010,(3):53-55
居住在滇西北高原金沙江边的鹤庆白族,不仅勤劳朴实,而且还是创造美的天才,特别是鹤庆妇女更具创造美的天赋。笔者在鹤庆县调查白族服饰时,征集到鹤庆县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一套,非常别致,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0.
古远清 《台声》2001,(4):31-33
撰写《台湾文学史》,在台湾被称为“一项何等迷人却又何等危险的任务”(杨宗翰《文学史的未来 /未来的文学史?》,台北,《文讯》 2001年 1月号)。这里讲的“迷人”,是因为至今还未出现过一本严格意义的《台湾文学史》,要是有谁写出来了,就可落得一顶“开创者、奠基者”的桂冠。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在《台湾文学史》编写中,充满了“统、独”之争。但有人眼看大陆学者撰写了一部部厚厚的《台湾文学史》及其分类史传进岛内,便大喊“狼来了”,于是下决心自己写一本所谓“雄性”的“台湾文学史”,这样便有了以“台湾意识”重新建…  相似文献   

11.
“四人帮”在篡党夺权的过程中,借着“学习鲁迅对《水浒》的论述”的幌子,导演了一场“评《水浒》”的闹剧。他们先在《红旗》杂志上用大字刊印了从“《流氓的变迁》中撷取出来的一段鲁迅语录,接着,又连篇累牍地抛出大批呼叫鲁迅评《水浒》评得好”的文章,摆出一副唯独他们才悟得鲁迅论说精髓的架势,实际上把鲁迅糟踏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四人帮”垮台以后,林志浩同志发表了。《还鲁迅评〈水浒〉的本来面目》的文章,不仅揭露了“四人帮”的反动政治阴谋,而且还尖锐地批判了“四人帮”歪曲鲁迅、颠倒是非  相似文献   

12.
看过陈红在电影《都市刑警》中扮演的“顾影”,在电视剧《三国演又》中扮演的“貂婵”,在电影《红楼梦》中扮演的“紫娟”,在台湾电视剧《梅花三弄》中扮演的“汪子漩”,在电影《在那遥远的地方》中扮演的“江雪”,在电影《雾宅》中扮演的“格格”等众多角色后,人们不得不为陈红的“天才”演技和天生丽质所叹服。台湾一位专栏作家在看过她主演的影视后以陈红的名字作文章,发表了  相似文献   

13.
焦俊霞 《求索》2008,(8):204-205
对于尧舜禅让制时期的天下为公和“病一人而利天下”的思想,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和《夏本纪》中有自己的一家之言。尧的“其仁如天”可以“合和万国”;“病一人而利天下”则让我们看到了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本质区别;“其仁如天,合和万国”则反映了司马迁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一九九三年九月的《读书》上,有我一篇“《茶馆》前后”,得到一些同“好”的关心,告诉我一些有关的议论与资料。随着我写了一篇短文“《茶馆》前后的后话”,发表在去年四月的《戏剧电视报》上。我在“《茶馆》前后”中有这么几句话: “五十年代是哪几位艺术家,跟老舍说,他的草稿中有一场戏很好,示意照这一场写一个戏。现在说不清这几位是谁?谈话时都有谁谁在场?老舍怎样思考又怎样回答?几十年过去了,作家和导演作古了。”新近经人指点,读到一九九三年五月的《新剧本》上有篇回忆文章:“话剧《茶馆》上演的前前后后”,作者赵起扬,是北京人民艺  相似文献   

15.
王波 《小康》2006,(6):6-6
《小康》杂志2006年第1期刊登了《中国小康休闲指数:63.5》,文章一经刊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普遍关注。4月30日,新华社陈芸、宋振远、张景勇、王立彬等四位记者就“中国休闲小康指数”采访《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5月2日开始,新华网连续报道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中国第一个“休闲小康指数”昭示生活方式变迁》、《“休闲小康指数”昭示生活方式变迁》、《“休闲元年”:“休闲小康指数”标记中国变迁》。5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以《“休闲元年”:“休闲小康指数”标记中国变迁》为题进行了详细报道。一周之内,…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握手》看似一部“爱情小说”,实际上也是一部“爱情小说”,而且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本质上看还都是一部“三角恋爱小说”;但是,它却成功地实现了一种“颠覆”,一种严肃、重大的政治“颠覆”。《握手》原作的四种“颠覆”《握手》初稿写于1963年2月,是个短篇,题为《浪花》。第二稿写于1964年,是个中篇,书名《香山叶正红》,并且从此“定型”:其书名在后来的年代里还有过变化(1970年稿改作《归来》;1970 ̄1978年间以手抄本形式流传时的书名更是五花八门;1979年出版时改作《第二次握手》),但其主题和框架在后来的40多年中再未发生过变化,…  相似文献   

17.
《理论学习》1986年第6期发表刘正顺同志的《“一分为三”不能成立》(以下简称刘文)一文,对于“一分为三”进行了反驳。我是“一分为三”论者之一,我认为刘文对“一分为三”的否定是不能成立的。现就刘文中的几个问题答辨如下。一、关于数学中“三分法”问题刘文以很长的篇幅讲了数学中“一分为二”的情况。对于数学中的“一分为二”,我们从来没有反对过,我在《“一分为三”新议》中,首先就引证了列宁关于“正和  相似文献   

18.
《诗》是孔子所编订的文本之一,在后来儒家的传统中形成了一种“诗教”传统。在此就需要讨论一个问题,孔子的《诗》教何以成为一种教化。这里核心在于《诗》的本质与教化是否一致。教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即是化单一为普遍的过程。而就《诗》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情”,即诗咏情;二是“言”,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三是“思”,即是《诗经》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在诗之“情”中,有作为单一物的“情欲”“情绪”,以及作为普遍物的真情。《诗》通过对情欲和情绪的扬弃,使学者对“天涯共此情”的真情进行把握,从而化掉了单一的方面,获得了普遍性的规定。就“言”的方面,《诗》通过优美的语言促使单一的对象从个体之域走向公共之域,成为普遍物。而“思”则是以“喻”的方式,主要是主体的领悟和阐释,使得“道”向主体自身敞开,这就使得处于幽暗的直接性之中的“道”走向了现实的普遍性,在主体的“思”中澄明和彰显。由此可以看出《诗》本身就具有教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一歇后语有两种,一种是在文人中盛行的歇后语,一种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歌后语。两者起源不同,性质也迥异。“歇后”这个形式是文人创作的,魏晋时已出现,曹植受他哥哥魏文帝曹丕的冷遇,写了《求通亲亲表》,其中有这样两句:“今之否隔,友于同忆。”陶渊明《庾子岁从都还》:“一欣待温颜,再喜见友于。”它们的特点是将《书经·君陈》中的“惟孝友于兄弟”中的“兄弟”歇去,以“友于”代替。这种形式,到唐代,使用普遍了,杜甫在《彭衙行》中选用《诗经·击鼓》的“死生契阔”,歇去前面的“死生”,以“契阔”表示“有时经契阔,竟日数里间。”韩愈《符读书城南》诗:“岂不念旦夕,为尔惜居诸。”将出自《诗经·日月》中的“日居月诸,胡迭而  相似文献   

20.
继1999年抛出《台湾的主张》和“两国论”,李登辉又炮制了其“台独”主张的2000年新版本——《亚洲的智略》,在该书中,李登辉供述他在执政12年间从事分裂祖国的种种阴谋活动,并公开宣称台湾已经是“主权独立国家”,已经成为“台湾的中华民国”,已经实现“中华民国的第二共和”。说白了,《亚洲的智略》就是一份李登辉分裂祖国、分裂中华民族的“台独”自供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