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大钊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白坚武。可是出了校门之后,李大钊与工人给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白坚武却成了反动军阀吴佩孚的狗腿子,两个人站在了两个不同的阵营里。1923年爆发的“二七惨案”(反动军阀勾结帝国主义血腥镇压工人运动)发生以后,作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积极领导者之一的李大钊,气愤极了。他立即给白坚武写了一封长信,痛斥反动军阀的罪行,痛斥白坚武为虎作伥。妻子赵韧兰在一旁劝他说:“白坚武是你从小要好的朋友,怎么好绝情呢?”李大钊坚决地回答:“什么朋友,我们是水火不容!”后来,敌人下令通缉李…  相似文献   

2.
报刊撷英     
南陈北李商议建党经过 李大钊从1918年起在思想上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并认为只有这一真理能够救中国。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自发举行爱国游行,李大钊演讲鼓动并奔走营救被捕者。 1920年初他与陈独秀商讨了建党事宜。同年春,陈独秀来信询问党名是否称“社会党”,李大钊回信一锤定音:“叫共产党!” 1919年6月,陈独秀被北京军阀政府逮捕,李大钊联络各界群起营救,同年秋,李大钊与志同者决定送他到上海。翌年1月,他化装成赶车夫把陈独秀送到天津码头,在路上他们商议应该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政党,两人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3.
1842年前,青年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显露出与旧世界决裂的批判勇气,但在政治上仍属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在世界观上仍未脱离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在广泛的理论研究和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他们逐渐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两个转变。这一过程体现了两位革命导师走过的光辉足迹,是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他在“五四”运动中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为中国人民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指出了全新的道路。 资本主义并非人间天国 与同时代的许多爱国者一样,李大钊也曾经是一名热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战士。但他  相似文献   

5.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比同时代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更富有激进性。为了追求真理,卢梭一生都在四处逃亡。本文特向读者呈现出他的生平、著作和主要思想,以便使读者对作为哲人的卢梭有一定了解。  相似文献   

6.
《民众大联合》一文是研究毛泽东早期思想发展过程的一篇有代表性的重要文献。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它在毛泽东早期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文化大革命”以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对这篇文章的评价一般都比较高,认为它是一篇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且是毛泽东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又有一种意见,认为它是一篇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点,在我国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史上享有划时代的历史地位。深入研究和阐发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责任感。 李大钊和近代中国许多革命者一样,经历了一条从爱国主义到民主主义,再到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他从少年时就有着对国家深厚的思想感情,这为他后来爱国主义思想的高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辛亥革命以后,李大钊非常敏感而及时地察觉到了新生共和国的困境和隐患,深  相似文献   

8.
“疾风知劲草,板落识诚臣”是周恩来总理对叶剑英元帅的高度评价。本世纪中国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大时期,涌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大历史伟人。叶剑英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三大历史时期,早年他追随孙中山,后又拥护毛泽东,晚年又匡护了邓小平,在革命进入危机关头,起到了推动、扭转历史局面的作用,用忠诚捍卫了革命事业。捍卫孙中山.讨伐陈炯明1920年叶剑英从云南讲武堂毕业,便决心跟随孙中山,投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事业。1921年10月,孙中山部署军队,击败了旧桂系军阀头子陆…  相似文献   

9.
1921年前后的李达在动荡的历史中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他曾经担任党中央第一届宣传主任,为开辟和发展党的宣传阵地积极工作。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引人注目的相关讨论再度回归到宏观政治史.在如何看待革命的爆发上,有“必然”、“合理”、“偶然”、“不必要”的分歧;在革命中谁起主要作用的问题上,有革命派、新式知识分子和新军、士绅、立宪派、北洋实力派等说法;在革命性质的判定上,有资产阶级革命、民族民主革命、民主共和革命、反满民族革命、“封建的革命”、“王朝更替”等说法;在革命是文明温和还是暴烈的谈论上,认为其“激进”、“暴烈”的意见较少,多数人认为革命派“非常和平”、“文明”,而且革命“牺牲很少,代价很小”的原因,也有立宪派和清王朝的态度起了作用;在革命是失败还是成功的问题上,有既成功又失败,和革命“为军阀混战埋下隐患”,造成20世纪中国政治只有权力之争的否定意见,更有革命为以后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开了个好头”的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1.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当前革命任务,提出组成民主联合阵线,以便进行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同年8月,由共产党人在北京发起成立了民主主义大同盟,并于20日在北京大学二院召开了筹备会,推举邓飞黄、缪伯英、罗澄、范鸿勋、刘仁静、高尚德、蔡和森等为筹备委员,杨廉为主任。8月24日,民主主义大同盟正式宣告成立,并通过了简章。简章规定:同盟的宗旨是“打倒军阀”、“维护新民主主义”。在成立大会上,还选举邓中夏、杨廉为盟主席和副主席,并设立了…  相似文献   

12.
新民学会的发起,大约在1917年冬季。1918年4月17日,新民学会在长沙岳麓山脚下刘家台子蔡和森的家中召开成立大会。此后开展活动约三年左右时间。新民学会成立并展开活动,正处于中国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毛泽东和学会的成员们胸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抱负,研究和探索革命的真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投入了一个又一个的斗争,在这些斗争中,青年毛泽东日渐成熟,他不仅完成了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并锻炼出了日后作为伟大的无产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既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又是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的先驱。从辛亥革命时期开始,他就受到了流行于当时世界的社会主义思潮之冲击,投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热潮之中。他在世时一直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并对社会主义不断地进行探索,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社会主义”思想(非科学社会主义)。他探索社会主义,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启示。其中主要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五四产儿”,巴金不同于一般“五四”启蒙作家之处,就在于他既是现代启蒙进步理念的高扬者,又是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运动的参与者,两者的容纳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嬗变构成巴金特殊的精神景观。“自由德性”是巴金从无政府主义中获取的思想精髓,这使他拥有永远指向未来的现世批判武器,也是他晚年审辨中国激进现代性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戊戌变法”百年祭。变法中牺牲的“六君子”血沃中华大地,是祖国爱国主义传统的典范。其中,谭嗣同更是为国运民命自觉献身的英雄。他壮怀激烈慷慨赴死的思想感情正是他“冲决网罗”精神的体现。本文试图展望21世纪,阐发他这种精神的现实意义。1、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怎么起步?这是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的核心问题,焦点是激进的革命?还是渐进的改良?这个问题本来在为新中国而奋斗的实践中已经解决,但近年来似乎成了问题。有人从整体上批判毛泽东的所谓“激进”,以至孙中山的“激进”直到谭嗣同的“激进”,要求“告别革命”。…  相似文献   

16.
“五·四”前后,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也是报刊的大发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者以及后期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纷纷创办报刊,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这些报刊的宣传、鼓动,启迪了人们的心智,加速了民族的觉醒,极大地影响了当时青年一代的思想。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演进路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毛泽东是1920年夏,完成世界观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别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早 年的李大钊站在民主主义者立场上提出的富强的救国主张,仍属中国传统经济思想 范畴。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李大钊的经济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其主要内容可概括 为:其一,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其二,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情况;其 三,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联共,与中国共产党人共缔首次国共合作,是其一生革命事业达到的光辉顶点。史学界在考察孙中山联共的动因时,一般都认为他是出于国民党组织自身的考虑,即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它,就需要联共。笔者认为,孙中山晚年联共,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动因,这就是联共能得到一大批急需的领导工农运动、推进国民革命的干部和人才。众所周知,孙中山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曾提出过“国民革命”、“平民革命”的口号,但由于他没有认清广大民众的革命作用,在斗争中往往依靠地方军阀的反动军队,没把革命基础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工农大众上面,因而屡遭挫阻。通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十月革命经验的启发,孙中山逐渐认识到广大民众尤其是工农群众的重要作用,认为“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从长期以来依靠地方军阀转到依靠工农群众,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年轻时便已有“皖城志士”的美称。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为寻求强国富民的道路,他于20世纪初的14年间,先后5次东渡日本,其中除完成正常的学业外,则是积极投入留日学生的爱国革命运动。他的这段早期革命实践,是他全部政治生涯的基础和起点,他的激进的革命思想正是此时形成的,其中有的思想甚至贯穿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农丕泽 《传承》2010,(31):48-50
<正>一出身于湖南衡山县乡绅家庭的罗荣桓元帅,中学时期在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的革命思想影响下,积极参加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成长为具有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在青岛大学读书期间,罗荣桓"实业救国"的尝试在当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对中国整个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压迫的大环境下惨遭失败,严酷的现实让他对国家、民族的出路和个人的前途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他说:"我也相当工程师,当建筑师,但是现在看来,首先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