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法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其中大清民律草案、民国民律草案和民国民法典在中华法系民法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华丽转身,走向了继受欧陆民法的不归路,适应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了中国民法的现代化。1949年以来,当代中国民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终于迎来了21世纪民法的繁荣和发展。总结经验教训,21世纪的中国民法应当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创造中国民法的辉煌,造福于21世纪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2.
民法与市场经济有直接关系,它所反映的经济关系的核心部分是社会商品关系,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离不开商品经济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要求民法来调整市场主体、市场主体行为之间的经济关系,促进社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基本法《民法通则》已明显滞后,民事单行法的相继出台,又使民法本身缺乏系统性。在全国上下尽快制定完整统一的民法典的呼声中,追根溯源,探寻现代民法的历史渊源——罗马法,把握民法的本源及其发展轨迹,对于制定中国民法典无疑是有帮助的。 一、早期市场经济的经典法律——罗马法 西方学者认为,古代罗马社会传给我们有形的精神文化遗产,最著名的是两项,一项是《圣经》,另一项就是罗马法。罗马法既是古代社会最发达的法律体系,也构成了近现代民法的历史基础。罗马法之…  相似文献   

4.
动产(Movble property)和不动产(iInlnoVabLeqOcrty)是传统民法对财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分类法,尤其是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许多民事制度和规定都因为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而有所不同。在苏联及我国,由于土地实行公有制,一般不采用这种分类法,动产与不动产只是法学上的概念而非法规上的概念。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些涉外法规以及民事、经济法规中逐渐出现了这两个名词。比如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发展与人身权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发展与人身权民法保护杨立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人们对民事主体人身权的民法保护问题日益重视。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我国目前人身权立法的现状及缺陷,探讨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人身权民法保护体系的建设,对于民法学者来说,无疑是一...  相似文献   

6.
越南是我国的亚洲近邻 ,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人情风俗、道德习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我国颇为接近。我国民法与越南民法都是大陆法系的民法 ,他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也有许多不同 ,研究越南民法典 ,对完善我国民事法律制度 ,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罗马法的影响看民法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作为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必然要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在商品经济形态下的各国民法,不可避免地具有共性。凡是反映和体现这种共性的国家的民法就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具有世界性。正是罗马法最早体现了这种共性才使之适用的范围不限于罗马,还包括世界其它各国;故本文的“世界性”即指民法的共性。虽然目前世界经济普遍地处于商品经济阶段,但由于任何国家的法律均是民族文化孕育的结果,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长和发展起来的①,它与各国的民族传统、风俗习惯、民族法律心理等密切相关;再由于…  相似文献   

8.
民法基本原则首先要根基于并反映出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如作为商品交换基本原则的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等都自然地被移植为民法基本原则.等价有偿因其本质上的内在缺陷及其与民法基本原则体系的内在冲突,故不宜作为民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由于国际社会交流频繁,任何国家的法制都多少受到外国法的影响,从而形成两大法系的融合,将英美法和欧陆法视为同一法系,强调二者共同法理,反映现代民法的共同价值,这是两岸在引进外国法前应有的认识.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大陆民法草案特别值得肯定部分包括时效制度规定较有效率、物权种类增加、确立契约和侵权行为的分野、采纳要约得撤销的概念、确立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补充性质;大陆民法草案还有待斟酌的部分包括僵化的物权法定原则、采纳登记生效要件、集体所有权无效率的规定,可能成为具文的典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法,近代,从清末制定《大清民律草案》、到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制定《民国民律草案》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民法典》的正式颁布实施,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法制定的历史任务,为中国民法走向近、现代奠定了基础。中国近代民法制度的发展主要通过三种模式继受大陆民法制度:一是移植大陆法系法律制度;二是借鉴大陆民法制度改造中国固有民法制度;三是将继受的大陆民法制度与中国固有民法传统进行融合。通过上述方式,大量吸纳了欧陆近代民法制度,将中国法律纳入近代民法传统。  相似文献   

11.
民法文化与中国民法法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源于欧洲大陆的民法文化绵延千年 ,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品格。由于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 ,民法文化显得非常落后和贫弱 ,但是传统文化中诸如集体本位观念、德法并重的思想、善良风俗等内容在中国民法法典化的进程中也具有积极的正面效应和古为今用的实践价值。在中国民法法典化的进程中 ,制定一部先进的民法典、净化固有的传统法律文化、吸纳西方现代民法精神、实施政治和经济的民主以创建中国发达的民法文化 ,是一项浩大而又急迫的文化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2.
民法现代化的演进主要体现为民法发展的三个趋势:即民法国际化、民法的社会化和民法商事化趋势。本文从这三个趋势出发,探讨我国民法法典化的进程。认为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对民法社会化趋势做出回应,同时应坚持权利本位为主、社会本位为辅的立法思想;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我国民法典应顺应民法国际化的趋势,制定出一部既有借鉴学习,又能立足本国,具有“原创性”的民法典;在民法典的体系构建上,应注意处理民法典与特别法的关系,同时注意民法典中调整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并重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民法法典化活动必须研究民法规范的界定和逻辑结构。界定民法规范时,应当以概念的功能论理解为基础,将民法规范界定为作为民法基本要素、具有严密逻辑结构并且能够发挥民法调整功能的最小单元。在逻辑结构上,民法规范只应当包括“假定”和“处理”两部分。与此相应的是,对于民法条文和民法规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应当予以重新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民法的本位在我国有多种说法 ,但多有偏颇。应将其归纳为两个有机联系的的方面 :民法的基础是什么 ,民法调整的方法论重点是什么。其中民法的基础是市民社会 ,这也是民法本位的核心部分 ,而对中国社会形态中的市民社会的辨别与建构对我国民法现代化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法精神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民法的成因及中国农业经济水平与民法的关系,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共同性促成了法律上的共通性这一规律,进而深入探讨了民法精神和市场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二者的关系,得出了民法对人的高度关注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占有是《物权法》所明确规定的制度,刑法中并没有规定占有,但是占有又是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依据。目前对于刑法上占有问题的研究绝大数是将民法的占有与刑法的占有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有根本的不同,或者只沉浸在部门法领域中,孤立地考虑占有的问题。从维护法秩序统一性的角度出发,对比民法与刑法在占有的保护目的、构成要件以及对象上的异同,有利于消除立法和司法对于民法占有和刑法占有之间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民法作为现代法制的基础,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民法理念是人类历史文明在民法上的典型表现,体现着市民社会的价值追求。民法理念的内涵丰富,其本质是正义,其核心表现为私权神圣、人格平等和私法自治。在民法的发展史上,民法理念经历了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转变,现代民法理念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代中国,弘扬民法理念对于培育市民社会和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必要对民法本位、价值、原则等,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理论、实定法等层面作一系统研究,打通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民法元理论或民法哲学的体系基础.对民法本位及价值和原则进行各别的和联系的多层面研究,于民法原理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从立法实践上看,编制民法典,当先定好民法的本位及由其决定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以之为前提,来架构民法典的体系,定出具体规范.于适法和守法实践来看,了解民法本位及其与民法价值和原则的多层面密切关系,把握民法的宗旨和精神,更能准确执法,自觉地透过民法精神规约民事行为.历时与共时、理论与实践多元综合分析研究民法本位及相关问题.质疑一些学者提出现代民法社会本位说,认为现代民法本位是带有社会顾虑的个人本位和权利本位亦即私主体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19.
民法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基本法律之一,其在促进政治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文化繁荣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突出的矛盾,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充分的发挥民法的作用以及推进民法与环境法协调互动,无疑对于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狄骥的私法变迁理论审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发展的历史,虽然也存在他所提到的意思自治之限制、无过错责任以及对所有权的限制等法与社会现象,然而令世人瞩目的、构成当代中国民法发展主线的,并不是狄骥所说的私法变迁,而是私有财产保护或公私财产权平等保护和意思自治等私法原则在中国民法乃至在整个中国法律制度中的逐步确立与弘扬。引起中国民法变迁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催生了私有财产保护或公私财产平等保护原则;经济运行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则催生了意思自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