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秦朝时候,大将蒙恬把匈奴逐出河套地区,使得匈奴在很长一段时间无力南下。到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相争的时候,匈奴才又逐渐地强盛起来。在冒顿(音墨读)当单于的时候,匈奴向东灭掉了东胡族,势力发展到今内蒙  相似文献   

2.
河套二人台     
邹万银 《实践》2008,(7):54-54
河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先秦时期的戎、翟;秦汉时的匈奴;魏晋时期的鲜卑,之后的回纥、契丹、蒙古,以及汉族,各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社会与经济的进步,并创造了这一地区悠久而独特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刘运动 《世纪桥》2007,(2):97-99
西汉初期,对匈奴实行以“和亲”为主的民族政策是为了安边保境、争取发展的机会,虽然有妥协退让的一面,但亦有进攻的性质。通过与匈奴“和索”,输送给匈奴地区大量的汉族物资,“派辩士风喻以礼节”,对匈奴进行经济文化渗透,达到“毋战而渐臣”的目的。这种渗透是建立在汉匈生产生活方式不同这一基础之上的,渗透匈奴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开疆拓土,或巩固已开拓的疆土,实现统治者的大一统思想。  相似文献   

4.
恩和特布沁 《实践》2008,(10):50-51
一、河套文化的形成是民族文化在相互菱流中的发展和更新 河套文化属于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20年代初发现于河套南部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沿岸一带。前后共发现“河套人”化石以及大量以细小石器为特征的文化遗物。这是中国境内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文化之一,与宁夏银川水洞沟发现的旧石器文化统称河套文化,后来历史学家将“河套人”创造的物质文化称为“萨托乌苏文化”.或称“大沟湾文化”。  相似文献   

5.
银川小史     
远在五六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狩猎游牧生活。春秋战国时代,这里是朐衍戎、匈奴等游牧民族的集居地。秦始皇灭六国,派遣大将军蒙恬统帅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取黄河南广大地区,据有宁夏平原设立北地郡。  相似文献   

6.
巴彦淖尔盟(简称巴盟)位于内蒙古西部河套平原上,东、北、西三面环山,南临黄河,形成“八百里河套”,习惯称河套地区。黄河、京兰铁路、110国道、京呼银兰光缆通讯线路、输变电线路、总干渠六线并行,东西横贯河套全境,形成河套长廊。全盟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3万,七个旗县市的83个乡镇、756个村位于套内,黄河灌溉以农牧为主;13个苏木47个嘎查位于乌拉特草原,与蒙古国接壤,以牧为主。党的十五大以来,全盟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力度,立足盟情,开展区域性连片共建,整体推进。特别是2001年以来,…  相似文献   

7.
章林 《前线》2020,(10)
正西汉前期,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控制西域地区,并不断进犯中原地区。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持续了数百年,这期间既有汉将投降匈奴的,也有匈奴人降汉的。这些降者在辅佐新主人时,往往得不到重用。不过,有一个被俘的匈奴人却是例外。他不仅受到汉武帝的重用,最后还成为汉武帝的托孤大臣。这个人就是金日磾。  相似文献   

8.
胡延春 《实践》2010,(5):54-54
从史前时代的旧石器原始人类和新石器时代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到公元前841年有文字记载的漫长历史进程中.阴山南北地区人类的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曾在鄂尔多斯发现了“河套人”古文化遗存,在呼和浩特发现了“大窑文化”遗存。而在两者之间及其周边地区,同样也有许多考古发现。巴彦淖尔阴山地区.与“河套人”发现地和“大窑文化”之间。相距都不远。又恰好处于九十度的转折点上,加之这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古人类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1970年夏初,皮定均来到驻扎在沙丘边缘、河套地区的六十二师,对师长马学俊说:“不能只往好处想。这里的大沙漠到底能不能通过,要试验!”  相似文献   

10.
杨也 《党建文汇》2011,(1):40-40
西汉天汉元年(前100)匈奴新的单于继位。汉武帝刘彻为了表示友好,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苏武究成任务正准备返回,匈奴上层突然发生了动荡,他被扣留下来。匈奴单于软硬兼施,都没能让苏武背叛朝廷,就决定把他流放到北海.“苏武牧羊”的“北海”,其实并非浩瀚的海洋.  相似文献   

11.
两汉时期的雁北地区是北方匈奴、鲜卑等民族和中原汉族人民的聚居地,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使该地区的文化呈现多民族共存的特征。该地区的文化融合现象和特征虽然文献记载较少,但目前发现和发掘的考古遗存却较好地保存了这一民族文化融合现象。主要表现为汉族墓葬中发现匈奴、鲜卑等民族的文化因素以及在鲜卑墓葬中发现汉族文化因素的文化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2.
<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广袤的河套平原,北依阴山,南眺黄河,东临乌拉特草原,西靠乌兰布和沙漠。独特的自然环境演绎出数千年古朴而婉约的关塞长歌,为华夏文明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河套文化属于草原文化的一个支脉,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碰撞的产物。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在河套地区定居、融合。民族变迁的历史沧海桑田,源远流长的河套文化孕育其中。莽莽阴山,古老庄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07,(10):2-2
内蒙古乌审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举世闻名的"河套人"发祥地。匈奴、鲜卑、突厥、党项、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中国北方发达的古代文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以纷呈的文化异彩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共铸了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辉煌。乌审旗境内历史遗存不胜枚举,仅古墓群就有16处之多。位于乌审旗苏力德苏木的翁滚梁古墓群是其中的代表,是达延汗及其四代皇  相似文献   

14.
李军平 《实践》2009,(7):54-54
鄂尔多斯是蒙古古部名,意为"宫帐,宫廷的守护者",因蒙古鄂尔多斯部人居河套而得名.秦汉之时为"河南地",明代称之为"河套".由于鄂尔多斯地区北有黄河和阴山之天险,西有黄河和贺兰山之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5.
范震威 《奋斗》2008,(3):62-63
在秦代前后,今河北、内蒙与辽宁相接的一带被一个叫东胡的族人统治着。据专家们研究,东胡是山戎人的后裔。东胡的西邻是赫赫有名的匈奴,在同匈奴的战争中.东胡被击败。匈奴人将东胡灭掉并将之掠为奴隶之日.正是溃散的东胡人北逃之时。  相似文献   

16.
河套大学     
《实践》2008,(7):I0005-I0005
河套大学座落在美丽富饶的河套平原腹地,是1985年经国家教委正式备案而创办的一所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融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大学。2001年和2004年,经过两轮大中专院校整合,有七所院校并入河套大学。  相似文献   

17.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6,(12):47-48
宁夏古代体育 宁夏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和发展的地区.汉族人民与各少数民族在贺兰山与黄河之间的冲积平原上不仅创造了“河套文化”的历史文明,而且在贺兰山中留下了大量古文明的记录。即被后人称为“天书”的贺兰山岩画。这些岩画中。为今人留下了大量古代人类的体育信息。诸如骑射、械斗、围猎等图像岩刻作品,都可以视为一种军体和劳体活动的生动写照。在古代,宁夏人有习武的传统,回汉人民村村练武。人人身强力壮,故以武功成大业者代不乏人,如秦汉间的蒙恬、梁统,隋唐时的梁师都、韩游环,宋夏纷争中的“韩范”(韩琦、范仲淹)和元昊等人。  相似文献   

18.
1969年“三北”边防紧张,皮定均奉命调往西北前线,任兰州军区司令员。1970年夏初,皮定均来到驻扎在沙丘边缘、河套地区的六十二师,对师长马学俊说:“不能只往好处想。这里的大沙漠到底能不能通过,要试验!”  相似文献   

19.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艳丽  王焕玉 《奋斗》2005,(8):34-34,37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每年都生产出大量农作物废弃物,如秸秆等;我省是一个林业大省,每年林区居民都消耗大量的薪材用作燃料;我省是一个畜牧业大省,每年各类牲畜排泄物近2亿吨;我省地处高寒地区,农作物的冬季棚室生产和农民的冬季御寒取暖都需要大量的能源作支撑和保障。如何解决农作物废弃物、畜禽排泄物给农村环境造成的压力?如何解决森林遭受破坏和能源短缺给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4,(10)
<正>五原——黄河母亲格外眷顾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黄河在这里弯起温柔的手臂,将这片丰饶宝地拥在怀中,让它尽享甘甜的乳汁,生长出丰华物产。24))多年来,人们一代代在这里开垦奋斗,建成了全国著名的河套粮仓。现在,五原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在发展县域经济和普惠民生中,又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记者带着问题专访了五原县委书记郭占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