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月22日,是中国一代伟人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为红色江山冲锋陷阵功勋卓著的军事家,更因为他一直将自己视为“中国人民的儿子”,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伟大事业之中;"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一位为社会主义道路艰苦探索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更因为他在多次遭到不公正待遇甚至被冲击到人生命运的最底层时所表现出来的对共产主义信仰和对真理追求永不言弃的顽强奋斗精神;"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力挽狂澜、拨乱返正,引领中国人民走出“浩劫”和“动荡”的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更因为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将中国人民引导上一条致力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新道路上;"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肩负起中国人民的重托,以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坚韧不拔的毅力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统一的伟人,更因为他高瞻远瞩,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前沿,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为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继续发展及统一台湾问题指明了道路;"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科学的邓小平  相似文献   

2.
8月22日,是中国一代伟人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为红色江山冲锋陷阵功勋卓著的军事家,更因为他一直将自己视为“中国人民的儿子”,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伟大事业之中;"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一位为社会主义道路艰苦探索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更因为他在多次遭到不公正待遇甚至被冲击到人生命运的最底层时所表现出来的对共产主义信仰和对真理追求永不言弃的顽强奋斗精神;"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力挽狂澜、拨乱返正,引领中国人民走出“浩劫”和“动荡”的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更因为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将中国人民引导上一条致力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新道路上;"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肩负起中国人民的重托,以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坚韧不拔的毅力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统一的伟人,更因为他高瞻远瞩,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前沿,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为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继续发展及统一台湾问题指明了道路;"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科学的邓小平  相似文献   

3.
8月22日,是中国一代伟人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为红色江山冲锋陷阵功勋卓著的军事家,更因为他一直将自己视为“中国人民的儿子”,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伟大事业之中;"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一位为社会主义道路艰苦探索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更因为他在多次遭到不公正待遇甚至被冲击到人生命运的最底层时所表现出来的对共产主义信仰和对真理追求永不言弃的顽强奋斗精神;"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力挽狂澜、拨乱返正,引领中国人民走出“浩劫”和“动荡”的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更因为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将中国人民引导上一条致力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新道路上;"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肩负起中国人民的重托,以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坚韧不拔的毅力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统一的伟人,更因为他高瞻远瞩,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前沿,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为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继续发展及统一台湾问题指明了道路;"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科学的邓小平  相似文献   

4.
8月22日,是中国一代伟人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为红色江山冲锋陷阵功勋卓著的军事家,更因为他一直将自己视为“中国人民的儿子”,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伟大事业之中;"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一位为社会主义道路艰苦探索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更因为他在多次遭到不公正待遇甚至被冲击到人生命运的最底层时所表现出来的对共产主义信仰和对真理追求永不言弃的顽强奋斗精神;"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力挽狂澜、拨乱返正,引领中国人民走出“浩劫”和“动荡”的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更因为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将中国人民引导上一条致力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新道路上;"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个肩负起中国人民的重托,以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坚韧不拔的毅力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统一的伟人,更因为他高瞻远瞩,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前沿,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为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继续发展及统一台湾问题指明了道路;" 我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科学的邓小平  相似文献   

5.
姜英爽 《创造》2008,(12):45-45
从偷偷摸摸卖瓜子的小商贩,到“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和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从三次锒铛入狱,到三次被邓小平点名。其命运的起承转合贯穿着我国私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他号称“中国第一商贩”。他的名字被收入《邓小平文选》,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一、毛泽东、邓小平的共同追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式比较叶启绩毛泽东的一生,我们可以说就是努力把中国的国情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并取得了成功。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他同样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没有采取苏联、东欧国家那种主要通过“剥夺剥夺者”的暴力手段没收资本家的财产,从而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改造的办法;而是主要采取“赎买”、公…  相似文献   

7.
1978年我国广泛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当代中国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这场运动的发生和发展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之成为他谋划改革开放、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光辉篇章中的一个精彩序曲。一、邓小平是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倡导者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直接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进行的。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这本应成为实现新的历史性转折的重要契机。然而,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  相似文献   

8.
“一切为了人民富裕幸福”的富民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人民为什么打心眼里拥戴邓小平,就是因为他指引人民走上了富裕幸福之路。本文就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一系列富民思想进行一些探讨。 (一)人民富裕幸福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邓小平同志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贪穷不是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统一观邸乘光邓小平既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又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纵观邓小平一生战斗历程,他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腾飞。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他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建...  相似文献   

10.
第三次崛起     
杨冬权 《传承》2004,(4):9-10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华国峰、叶剑英和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在当时党内许多人强烈要求邓小平出来工作的情况下写的。此后三个多月,邓小平便第三次恢复领导职务,重新崛起在中国政坛上。邓小平第一次政治挫折发生在1933年。他因为在中央苏区执行毛泽东的土地革命政策,而被当作“毛派头子”,受到撤销职务和“党内最严重警告”的处分。直到1935年初遵义会议前夕,他才又一次担任中央秘书长。第二次政治挫折发生在1966年。这一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他被剥夺一切职务。林彪反党集团灭亡后,1973年,邓小平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朴实无华的语言,凝结着邓小平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概括了他一生奋斗的缘由和归宿。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爱国为出发点、为内容、为依归,与祖国共荣辱、共曲折、共辉煌,在他脚下,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脚印,熠熠生辉。 1995年4月号(总第37期) 以爱国为出发点,寻找救国之路 爱国主义是邓小平探索救国道路的力量源泉。青年时代的邓小平,目睹近代中国政治腐败和国家贫弱,萌生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初步的爱国思想”。1920年,年仅16岁的邓小平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抱着“学  相似文献   

12.
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曾回顾了建国以来我们的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然后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命是在他的领导下取得成功的。然而他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是说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例如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邓小平同志正是看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缺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注重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探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宝库,并使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  相似文献   

13.
崔双龙 《前进》2014,(10):49-51
<正>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正所谓"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意义正在于此。读书要读好书,《邓小平时代》便是这样一本好书。由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所著的《邓小平时代》一书,较为完整地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全景式描述了邓小平及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所开创的中国改革开放道路,深入分析了邓小平个人性格及其执政风格,深度解读了中美建交、对越反击、创办特区、沿海开放、"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等重大事件。《邓小平时代》一书,可以说既是一部有关邓小平的个人传记,也是一部记载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备忘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是一位世纪伟人。我们爱戴他、感激他、怀念他,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邓小平理论是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思想遗产和精神财富。在邓小平理论的宏大体系中,小康社会思想是其重…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北大周其仁教授给出的答案之一,是邓“把企业家请回了中国。他执掌中国后不久,就高度肯定了历史上‘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荣毅仁……这位革命老人一次又一次耐心地问:允许这些企业家的存在,难道真的就危害了社会主义吗?”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国,可以用大量事实响亮回答当年的质疑:企业家的存在,不仅不会危害社会主义,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因为它与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是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折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  相似文献   

17.
王宪国 《传承》2004,(4):12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而这一次新的革命,正是由邓小平亲自发起的。1978年9月,邓小平访问朝鲜归来后,到东北地区视察。他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的汇报时说,我们国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有好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在辽宁听取鞍山市委的汇报时,他又说:“我们要在技术上、管理上都来个革命。现在我们的上层建筑非改不行。”从这些谈话中,人们已经能听出他决心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声音10月11日,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明确提出了“改革”这个不久就在中国使用得最为频繁的词。他说:“各个经济战线上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反复阐述的新观点之一。他在作为该卷的纲领和主题的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①十四大政治报告不仅肯定了这一论断,而且进一步具体地指出:“‘左’带有革命色彩,拿大帽子吓唬人,好像越‘左’越革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从一九五七年起的二十年间出现的错误,主要都是‘左’。改革开放要探索和开辟新的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观念,阻力主要来自‘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只有深刻认识“左”的性质和危害,破除长期以来束缚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2 0世纪中国的思想巨擎。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他十分关注中国的政治建设,并致力于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政治大国”而立足于世界。虽然他没有直接提出“政治文明”的新概念,但是他站在2 0世纪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以开放的胸襟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构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丰富而深邃,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20.
发展问题是本世纪中叶以来全人类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样是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 ,敏锐地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新潮流 ,从宏观全局抓住当代世界的战略态势 ,不仅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 ,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路”等强调发展重要性的著名论断 ,形成了他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主张 ,创造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