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宝娜  杨晖 《前沿》2011,(8):102-105
经济法价值理念、功能、概念范畴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对法律概念的厘清构建经济法体系大厦的逻辑前提。经济法功能的实现从对社会经济行为的调整开始,而主体则是行为的主宰者。因此对经济法主体范畴进行阐述就成为必需。通过千里之外的美国金融危机改革的"知识型"例证,试图说明经济法主体:消费者、经营者、社会经济管理者概念界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荣健  龙剑青 《理论月刊》2006,(12):109-111
当前我国经济法责任的研究存在研究方法的失当问题,可考虑改演绎推理为归纳推理。经济法有独立的责任形式,本文在现有经济法责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基础之上,从对经济法体系的把握入手,并尊重现有法律部门的责任形式,结合经济法的理念、价值观以及经济法的发展性,归纳出了商主体、市场管理主体和宏观调控主体的经济法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3.
刘立 《理论月刊》2005,1(7):107-108,114
经济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与其他经济法基本原则相互关联、共同致力于实现经济法追求的以人为本和社会整体效益的价值理念,是经济法立法、执法与司法的最高标准与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法制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必须重新认识我国经济法的概念、对象与体系。基于对传统的经济法基本理论的深刻反思,我国的经济法应以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以宏观调控法。市场管理法、资产资源管理法及涉外经济管理法等为基本框架,从而构成我国经济法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周小明 《前沿》2008,(5):131-133
本文从十七大报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出发,首先论述了经济法产生的经济社会背荣,然后论证了经济法的价值——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整体效益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之间的契合性,最后分析了经济法的五个子部门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经济法存在立法体系有弊端、相关立法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法体系、市场管理法制不健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与WTO的基本法律原则,完善经济法调整对象、增强经济法的可操作性、完善经济法体系,从而最终实现我国经济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张莉莉 《前沿》2007,(8):130-133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有着不同的内涵,前者以形式理性、经济人、个人自由观念为精髓,后现代性则包含实质理性、社会人、实质自由的理念。经济法具有浓厚的后现代性:首先,经济法对弱势经济主体的保护、对结果公平的强调体现着实质理性;其次,对主体参与性与责任感的重视彰显了经济法领域社会人的特质;再次,以实质理性和社会人理念为基础,经济法中的自由实际上是社会自由和实质自由。  相似文献   

8.
张波 《求索》2012,(10):104-106
经济法主体的研究与现代主体哲学的发展应当有一定的呼应性,而在此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不求完备的理论,但求有准确的切入点。这可以从制度的视角来发掘,作为规则总和的制度是人设计的,是为了约束人的,因此,合理的制度应当是人性化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对于完善经济法自身基础理论、促进经济法与民法各自功能的充分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在基本范式上属社会本位法,归于新兴的第三法域,它的利益主体是公共社会,是国家从社会利益角度参与、协调经济、社会生活之法.明晰经济法的范式,将为我国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基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万克夫  马永立 《湖湘论坛》2009,22(2):117-119
两岸两会举行台北会谈,达成四项协议,两岸区际经济法的制度框架已经隐然成形。区际协议体现了两岸人民的共同意志。也是两岸区际经济立法的主要形式。两岸区际经济法的实施,寄希望于两大法域的自愿遵守,也寄希望于两大法域的相互监督。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在基本范式上属社会本位法,归于新兴的第三法域,它的利益主体是公共社会,是国家从社会利益角度参与、协调经济、社会生活之法。明晰经济法的范式,将为我国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基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龙兴盛  陈建 《求索》2013,(9):206-208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危机使以目前形式存在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步被“反体系”的力量摧残,新的社会转型正在发生,我们称之为后资本主义时代。美国的金融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实质上是新自由主义的危机。体现出自由市场的堕落。经济法针对自由市场的弊端而生。天然地具有反经济危机的功能,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法更是预防经济危机的重要法宝。选择好经济法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是经济法在新时期的一个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责任在经济法基础理论体系中是一个独立的问题。由于目前市场经济对经济法发展完善的要求日显迫切,而其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传统部门法的巨大阻抑和排拒。因此建构独立经济法体系以及在此过程中尽可能避免传统部门法向其进行渗透和扩张就成为必需。  相似文献   

15.
邬云霞 《前沿》2010,(22):102-105
商法与经济法是法律体系中独立的部门法,在我国已形成共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商法与经济法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矛盾,在一些教材的内容中,不区别商法与经济法,在法学招生专业目录中,商法与经济法的专业方向混淆不清,为解决这些矛盾,对商法与经济法的内容范畴进行了重新界定,其目的是解决矛盾、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6.
郭一鸣 《前沿》2012,(20):88-90
经济法是以公法为主、公私兼顾的第三领域,与其他法律责任相比,经济法责任具有社会公共利益性、控权性、非均衡性、惩罚性等四大责任特性,而经济法责任的主体结构及损害事实的特殊性又突破了传统的法律责任构成要件.经济法责任形式虽与其他法域的责任形式具有一定相似性,但责任形式是内在特性的反映,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是由经济法责任的内在特性及构成要件决定.在众多责任形式中,惩罚性赔偿与经济法责任具有更好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作为一部独立的法律体系,其存在对丰富现代化经济法基础理论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认定并划出经济法所调整的那部分"特定的"经济关系,是经济法学理论的立题之处。经济法具有对整体社会经济调节的整合功能,相对于传统部门法来说,经济法的一个显著性的功能是其政策性,实现了法律与社会发展的有效协调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田巍 《求索》2010,(9):150-152
任何法学派别亦或不同部门法的研究,都离不开对法的价值的研究。对于法的价值的子项问题,经济法的价值问题学界有诸多理解。归纳各派学者的理论成果,经济法的价值品格表现在经济法价值的经济性、社会性和与时俱进品质等三个方面。本文循着价值、法的价值、经济法价值的研究径路,探寻经济法的价值元素及其体系。经济法的价值体系存在价值位阶的差别与冲突,这种价值位阶的适当调适以及价值冲突的适时消解关系到经济法功能的实现。我们认为,倚重秩序价值,强化效率价值与社会公正价值是消解经济法价值体系冲突的新径路,这种新的径路不仅是对经济法传统功能的强化,也是对和谐发展指引下社会经济运行做出的现代回应。  相似文献   

19.
李法兵  郭双焦 《湖湘论坛》2005,18(4):68-69,71
在WTO语境下构建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重新定位商法和经济法的功能尤为重要。商法之功能在于对市场交易关系进行个别调整;经济法的功能在于对社会经济关系进行整体调整。商法侧重于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的创设;经济法着重从外部维持这种市场秩序。商法与经济法的协调发展才能保障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法责任的内涵与基本权义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遵循"法律部门名称+责任"的确定部门法责任的称谓模式,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其称谓应确定为"经济法责任".基于法律责任是第二性权利义务关系的理解,把经济法责任界定为第二性经济法权义关系,即当经济法所确定和保护的第一性权利义务关系受到侵害时,为了实现该关系,而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在具体的经济法责任主体之间形成且必须实现的第二性经济法权义关系.经济法责任的基本权义关系应由请求权关系、支配权关系、形成权关系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