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实际需求,全面深化公安实战教育训练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障。本文梳理了江苏警官学院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校局协同创新,推行紧密型校局合作机制的探索实践,归纳总结了其合作模式,以此促进校局合作、共同育警、全面服务公安实战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安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在侦查领域开展校局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当前校局之间在侦查领域的合作尚停留在自发性浅层次合作阶段,需要创新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创建具有侦查专业特色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与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打造多元化结构的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校局合作。  相似文献   

3.
<正>公安"校局"("校局"合作中的"校"指公安院校,"局"即公安局,在本文中泛指除公安院校之外的所有公安机关)合作是公安人才培养与民警素质提高、学科专业建设与警务模式革新、科研项目开发与实践成果梳理、  相似文献   

4.
警察职业胜任力研究有利于警察个体成长,强化警察职业认同;有利于公安机关完善队伍管理制度,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创新;有利于公安院校优化警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警察职业胜任力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有着共同的职责承担。当前警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重能力本位与重素质本位差异、卓越警务人才的培养路径有待拓宽、警察胜任力培养主体的能力有待提升等不足。大力提升培养警察职业胜任力的关键路径包括深化协同育警理念,创新校局合作机制,拓展合作育警新途径,大力建设"双能型"教师教官队伍等。  相似文献   

5.
李军 《公安学刊》2014,(2):70-73
北京警察学院紧密结合实际,坚持"开门办学"理念,与局属相关业务单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在以调研机制为依托、打造在职培训校局合作新局面,以教育实践基地为依托、建立校局合作培养锻炼新警的新模式,以研究所建设为依托、逐步建立校局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以兼职教官队伍建设为契机、最大限度利用局内教育、科研、人才资源,以实战引领培训、实现在职培训与一线捆绑作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公安教育》2009,(1):F0003-F0003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浙江警察学院与浙江省各级公安机关开展了广泛的校局合作。校局合作以警学结合、双向参与、共赢互惠为基本内涵,是以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共同培养人才,共同研发警学理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紧密型合作作为特征的合作模式,是新形势下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郑群 《公安教育》2020,(3):68-71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简称"四十条")明确提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包括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深化国际合作育人、深化协同育人重点领域改革。(1)这是我国高等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的改革需求,更是新时代社会实践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迫切呼唤。这种协同育人新机制在公安高校体现为"四个合作",即"校局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邵贞 《公安教育》2020,(4):52-56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与校局合作的内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企业)与培养单位(学校)合作,或者借助第三方培训机构,发挥多方教育资源优势,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并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及管理,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组织学生就业的教育方式。(1)其实质是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量身定制"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9.
<正>校局合作办学历来是公安院校的特色和优势。自从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开始以来,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的紧密合作始终贯穿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民警培训等各个环节。尽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校局合作的紧密程度、形式与制度架构可能存在差别,但是校局合作平台的架设一直没有中断,不管是出于公安院校的主位立场还是公安机关的客观人才需求,不管之于学历教育还是在职民警培训,校局合作平台都以其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关于卓越警务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部近期提出了"一基础四卓越"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便是其中之一。公安人才是法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公安院校纷纷提出了"卓越警务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加速开放办学、加深校局合作、提高实践能力、优化师资结构等途径加快卓越警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以来,我校先后与浙江省四个县级市(区)公安局签订了校局合作协议,探索紧密型校局合作办学的模式。这种校局协作在共同培养公安人才的同时,还进行了其他许多方面的互助合作,既有利于提高公安教育训练质量,又有利于加强公安工作。目前,校局协作主要在学生实习方面较好地发挥了作用,但在其他方面的工作中,特别是在民警训练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校局合作模式是公安院校发展的未来。目前,校局合作存在着供求不均衡、动力不足、激励不够等一系列的问题,关键原因还是公安院校供给能力不足,只有找到公安机关的需求点,提升自身的供给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校局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3.
乔建 《公安学刊》2014,(1):99-101
加强执法规范化语境下校局合作机制融合研究,建立和完善公安院校与基层公安局的校局合作机制,对深化公安院校专业课程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执法规范化语境下校局合作机制融合,可以从人才培养与执法理念的融合、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与执法流程的融合、专业知识与执法技能的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公安理论教学师资与实习实验实训教学师资的融合、执法实践需求与应用研究的融合等路径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实践证明,推进公安校局合作是实现公安教育与公安实战深度融合、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与公安工作需求精确对接的桥梁,也是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攻克公安工作疑难复杂问题、孵化创新警务理论成果的必要途径。而校局合作的深度决定着校局合作的成效。因此,如何突破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构建"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以解决当前公安  相似文献   

15.
公安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特征是职业性、技能性和实践性。公安教育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是公安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公安院校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关键。通过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并将其作为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坚持探索校局合作联盟的持续发展机制,可以打破公安院校长期以来人才培养机制中的"内循环",建立校、局合作培养公安专门人才,从而推动公安教育教学与公安实战单位的紧密联系,拓展公安专门人才培养渠道。  相似文献   

16.
<正>近些年公安部高度重视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提出了"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强院校与实战部门的合作,很多省市公安厅(局)牵头制定了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校局合作联合育人机制,以密切两者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训练与实战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教学与实战的对接。在此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构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二者之间的校局合作在警务实战中的效用日益显著,校局合作内容已从合作初期的横向课题研究、教师公安实践和调研、公安专业学生实习等方面扩展到警务改革探索、警务技能训练、警务协同作战等警务实践的各个层面。根据我国警务合作机制从无到有,警务合作走向成熟、发挥强大作用,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发展变化情况来看,以区域警务合作为切入点深化校局警务合作既是大势所趋,又是顺势而为。在区域警务合作新环境下,应当通过推进校局警务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进而推动公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公安工作改革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技动态     
《辽宁警专学报》2005,(3):96-96
▲辽宁警专 2 0 0 5年度校科研基金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结束为进一步开展 2 0 0 5年度校内科学研究工作 ,根据《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及学校科研工作计划 ,科研处确定了 2 0 0 5年度校科研基金项目申报的指导思想和立项原则 ,并组织进行了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2 0 0 5年度科研立项工作遵循“加强学科建设 ,促进人才培养 ;支持重点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原则。科研项目选题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 ,促进人才培养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支持具有辽宁警专优势学科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2 0 0 5年…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但依然面临着政策、生源和培养三大瓶颈,在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亟待突破和创新。通过在高职院校开展示范院校建设,在学校办学上落实"三个转变",在办学模式上推进"四个合作",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五个对接",可以促进高职示范院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加强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的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和综合实力,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进而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燕 《青年论坛》2011,(4):54-57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衔接性更强,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的构建:订单式培养,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校地合作,落实政策,优化人才培养资源;增设涉农课程,专题培训,培养学生农村工作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做好毕业生跟踪服务,保障大学生"村官"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