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俄两国贸易源远流长。早在17世纪,中俄两国就已经建立了经常性的贸易联系。频繁来华的俄国商队是那时中俄商品交流的主要媒介。1728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中俄贸易形成了商队贸易和边境贸易两种形式并存的格局。从1756年起,俄国政府不再派商队来北京。到1762年在北京的商队贸易完全停止。边境贸易则成了中俄贸易的主要形式。“恰克图互市”则是根据《恰  相似文献   

2.
图书交流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现在有史料可查的俄国第一批汉籍获得于1730年,而后又经过俄国早期来华使节和汉学家们的努力,终于使俄国的中国图书收藏在18世纪初具规模,为19世纪上半期俄国汉学的成熟奠定了文献基础。与俄国的汉籍收藏相比,传入中国的俄国文献则显得微不足道。中俄早期图书交流所呈现出的是一幅失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叶之前有一条以汉口为起点,经恰克图到俄国和欧洲腹地的中俄茶叶之路,曾为中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相关地区应该统一认识,珍视这一宝贵的历史资源,推动21世纪中俄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并谱写中俄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中俄两个相邻的封建大国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19世纪下半叶,俄国掀起了两次侵华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叶,俄国利用英法发动鸦片战争之机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边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是19世纪末,俄国推行"和平征服"中国的策略,诱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获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使东北成了俄国独占的势力范围。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正确的决定未能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5.
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俄国东正教传教团是1917年前中俄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尽管传教团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两国文化交往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 ,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 ,沙皇俄国把中国东北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1 896年 6月 3日 ,俄国通过《中俄密约》取得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从此 ,大批俄国人涌入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东铁路沿线 ,俄罗斯文化在中东铁路沿线的传播以及俄国人在与中国的交往中进一步熟悉中国文化成了这一时期中俄文化交流的显著特点之一。 2 0世纪初 ,列宁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 ,俄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马克思主义通过俄国 ,特别是通过中东铁路传入了中国 ,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与此同时 ,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大量地将俄国进步作…  相似文献   

7.
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在早期中俄文化交流中,俄国东正教和传教士团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是中俄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桥梁。尽管他们的活动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但在客观上却为促进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的了解发挥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有确凿史料依据的中俄外交关系开始于17世纪中叶,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这大约两个世纪的时间通常被称为中俄关系史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中俄两国300多年的交往中,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文学与艺术等.20世纪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虽然一段时期中学术交流几近停止.进入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纵深发展,"中国年"、"俄罗斯年"、"俄语年"和"汉语年"的相继举办,以及近年来中俄社会科学论坛的连年举行,推动了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发展,中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中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俄文化交流有助于克服跨国经营的障碍 ,有助于推进中俄经贸合作、特别是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 ,有利于促进两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促进中俄关系全面发展 ,有利于坚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开展中俄文化交流要有一个开放的、容纳百川的、自信的文化心态 ,要注重多领域、多方面、深层次的文化交流。黑龙江省应该探索文化交流的新途径 ,保持和发展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优势和俄语人才比较优势 ,要充分利用互市贸易区的方便条件 ,形成“文化特区”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期,俄国远东地区人口继续增加,对农畜产品的需要量亦持续增长。但由于该地区农牧业落后,其产品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中国东北便成为俄国远东地区获得所缺农畜产品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东北农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方面满足了俄国远东地区对粮食和肉类的需要,支持了该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中国东北农牧业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也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中俄能源合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能源进口需求不断扩大。俄罗斯是世界油气生产和出口大国。中俄两国在能源方面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俄能源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的俄罗斯石油工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俄罗斯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截至2000年底,探明原始石油可采储量约为310亿吨,预计尚未探明远景储量为450亿吨,位居世界第二位。俄石油工业的开发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而发展壮大则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多年来俄石油工业从国家垄断到开放市场,从国家调控到无序竞争,从无序竞争又到国家调控、规范市场,经受了国际、国内石油市场强烈的震荡,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俄石油工业目前距建成一个公平竞争、规范化的石油市场还有一段距离,21世纪俄石油工业仍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六世纪以前在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主要生活着丁零 (高车 )民族。丁零民族起源于中国商周时期的赤狄———鬼方。关于丁零民族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及近现代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人口状况方面,西伯利亚是俄罗斯国家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农奴制废除之后,它同全国一样,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它的历史发展是由与整个俄国相一致的主要规律性决定的。这便决定了国家欧洲部分和西伯利亚在农业进步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与此同时,确定这些区域在农业发展方面具有差别的一些因素也在起作用。俄国欧洲部分早已人烟稠密,是经济上较为发达的中心,西伯利亚则与此不同,在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叶乃是边陲之地,也就是说,是个人烟稀少,尚未完全进入农业种植的区域。作为一个正在垦殖的边陲地区,西伯利…  相似文献   

16.
面对21世纪中俄经贸合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利钦时期.中俄两国构建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较多地体现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经贸合作是个薄弱领域。普京执政后。对华关系的基本框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考虑到普京在摆脱经济危机和恢复俄罗斯强国地位方面。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和迫切感.因此、他的对华政策将具有务实性和转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特点。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明显落后于政治关系。长期发展下去.有可能影响和削弱中俄政治关系的发展。进入21世纪之际。中俄加强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和俄经济的复苏、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的政治关系。当前。为把中俄经贸合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应采取一些新的思路和对策:(一)要统一认识.即认识到中俄经贸关系落后于政治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鉴于此.才需要我们将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水平;(二)要有一个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长期战略规划;(三)要上大项目:(四)加强对俄高科技合作.如在哈尔滨市与俄共建“中俄高新技术合作中心”; (五)大力研究与认真落实省、州合作、鼓励并推动地方政府发展区域合作。如吸引俄资本与技术参与我国西部大开发.尤其应将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作为区域合作的重点。特别应指出的是:没有我方与俄远东地区融洽的政治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为实现国家振兴与长远发展,俄正在做出新的规划.21世纪初的俄罗斯军事战略将以对付面临的军事威胁为基本目标,贯彻以核武器为基本手段的战略遏制方针,建设一支均衡发展的现代化军队,加强对各种战略行动样式的研究和准备,推进以军事合作为基础的联盟防御,做好应付中小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俄国远东地区华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皇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00多万平方公里,还不包括大面积海疆.为了巩固、开发这一地区,在劳动力奇缺情况下,沙俄不得不招募数十万华人.这件事情在中国人口迁移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与俄罗斯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决定了两国农业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多年来与俄远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业合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新世纪里,中俄农业合作的潜力很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日俄战争是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及朝鲜的利益而在中国领土上展开的一场争夺战,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清政府虽然在战争中宣布中立,但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不仅给中国东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破坏,而且也对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