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保花 《前进》2014,(12):55-56
<正>读一本好书,如清泉荡涤灵魂,号角鼓舞心灵,暗夜见到光明。我读罢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正是这种感受,书中勇于担当的少安,坚忍不拔的少平,热爱生活的晓霞,他们的心灵世界与我的思想感情不断发生着碰撞,有激励,有启迪,真是一书在手,幸福满满,开卷复读,不肯释怀。我的故乡黄土高原大宁县与书中故事背景地仅一河之隔,太多相似的风土人情,更能让人融情于景,  相似文献   

2.
浅论法学上公平的内涵乔新生一在公平与效率这架天平上,经济学家往往偏重效率,而法学家往往偏重于公平。美国的考特与尤伦先生在他们合著的《法与经济学》一书中列举了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电力公司排放的烟雾污染了洗衣店所洗的物品,由于二者彼此相邻而又远离他人,所...  相似文献   

3.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某高校今年即将毕业的专科女生,面临求职就业问题,我产生了无限的困惑,希望能得到您的建议和帮助。情况是这样的:我来自农村,为了我能读完书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这些年来我的父母吃尽了苦头,但是今天我仍然让他们为我的工作而操心。在和我同班的很多同学中,他们都因为家里有关系而早已确定好了工作单位。并不是我的能力不如他们,在与他们一起到用人学校试讲时我留给老师们的印象比他们都好。可是他们凭家庭关系“成功”了,而我只能在背地里惋惜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我是一个很自信的人,至今仍然在求职…  相似文献   

4.
国家统一     
《台声》2016,(22)
正很小时,这个词组是从村里一位先生口中听得。先生姓陈,与我家邻居的邻居,平日里不常见,只知在乡里教书,因娶了村里最美的姐姐,落户进来的。但他在寒暑假时会同姐姐一起在村里农收,间隙便给村里老少爷们讲故事,故事里的许多人事都与国家统一有关。渐渐地,大了,故事里的人从书中一个一个地走出来,越走越清晰。他们靠近我,告诉我这样或那样的道理。其中,孙中山,令我铭刻心骨,他耗费毕生精力,只为  相似文献   

5.
博览文汇     
<正> 快乐计划好多年以前,我看过一本小书——《人的思想》,对我的生活产生了长远而良好的影响。书的作者是詹姆士·艾伦,下面是书里的一段:"一个人会发现,当他改变对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朝向光明,他就会很吃惊地发现,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人不能吸引他们所要的,却可能吸引他们所有的……能变化气质的神性就存在于我们的心里,也就是我  相似文献   

6.
《台声》2020,(16)
正就在一年前的今天,八宝山东厅外,早早地聚拢了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逝者的人。每个人都表情凝重、神色肃穆。特别是10多位中老年人,他们高举逝者的彩色肖像放大照和"英名永在"的横幅随队默立。他们都是前来送别著名文化学者、诗人、作家苏叔阳先生……苏叔阳先生,我的恩师。先生与这个婆娑世界分手一周年的日子,我为心目中的尊者默洒泪行行……笔者想起昨夜伤悲难眠中回味10多年师生情谊桩  相似文献   

7.
学无止境,书无止境,艺无止境.人无止境。陈云龙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在砚边池海几十年如一日耕耘无止境的人、温良俭让的人,纯粹而又与众不同的人。  相似文献   

8.
北京秀水街上,有座美国驻华大使馆。每天,去那里签证的中国人(主要是准留学生)如潮,但被拒签者甚多,故有“魂断秀水街”之说。那签证相当于面试。据一位叫徐小平的先生说,“任何一个遭到拒签的留学生,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因此,他写了一本书《美国签证哲学》,是给面试者支招的。报告文学作家卢跃刚在记叙徐小平等人及其事业的《新东方》(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一书中透露,徐氏签证哲学精髓乃一句话:完成从中国人到美国人的角色转换。卢跃刚书中写到了中国人按照徐先生的支招而进行“角色转换”时的情形,我这个没见过世面的乡…  相似文献   

9.
王津平 《台声》2002,(4):15-15
在台湾戒严与解严交替的20多年前,有一天晚上,几位好友聚在我北投山居的小屋中为黄顺兴先生的书《永不退却》做最后的校订工作。当时,作为返台决心为祖国统一大业牺牲奋斗到底,“俯首甘为百姓牛”的我,还没有完全投入唤醒群众的大事业;当时的我,虽是满怀理想与激情,却是稚嫩而无章法。那天晚上,黄顺兴先生文如其人的《乡土童年》手稿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着迷不已。黄顺兴先生是岛内统派的一面大旗,我心仪之而视为榜样。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第一手真正“艰苦人的子弟”的自传,透过他敏锐的观察,“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农民”,…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北大人应如何作为?我们除了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时代的潮流,更需要坚守什么?哪些东西需要不断变化,而哪些东西又亘古不变?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五四运动的先驱、北大校友罗家伦先生在《写给青年》一书的序言中谈到:"我们不能背着时代后退,我们也不能随着时代前滚,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巨轮,有意识地推动他,进向我们光辉的理想。"在五四时代,他们那一批"90后"通过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在改造国民性的基础上,重塑人的  相似文献   

11.
忆大海     
耿法 《中州统战》2001,(9):33-34
这些天,我总也不相信大海先 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总感觉他如同 往年一样只是去南方小住一段日 子,不久就会回来,还会在他那间 小书房里和朋友们谈笑风生。 大海老师的书房,我视作翠绿 宁静的“都市田园”。书房极小,环 壁皆书,坐三四人即显局促。可一 旦聊开话题,天地便大得很,宛如遨游在思想与知识 的大海里。大海先生常常以睿智而幽默的语言一言道 破某些世象的真谛,听大海先生闲谈,真有胜读十年 书之感。在这间小书房里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 半天过去,有的朋友家离得远,常要提前告辞,只有我 还赖着不愿走,想多坐一会儿…  相似文献   

12.
长者郑超麟先生的《史事与回忆——郑超麟晚年文选》三卷本终于出版了。遗憾的是,郑老本人来不及见到这三厚本作品的面世。蒙郑老厚爱,生前曾嘱他孙女郑晓方女士在此书出版后寄我一套。这是一套很有党史资料价值的书,相信研究党史的人会从中得到不少启示,弄清不少问题。我不专门研究党史,对书中提到的一些问题没有什么发言权,但仍不禁有所感想。想到就写,共得六则,也算是一份读后感吧。  相似文献   

13.
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极爱读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一书,他刻画的几位女性,各有特色,我惟独喜欢孙柔嘉。同室的同学都笑话我是“受虐狂”, 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日后娶一个像孙柔嘉那样的女人做老婆,如同受虐。他们不喜欢孙柔嘉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孙是一位小心眼的女人。我喜欢她,却偏偏是她小心眼时耍性子流露出的可爱来。  相似文献   

14.
江平 《人大论坛》2014,(4):52-52
台湾学者陈长文先生送给我一本书,书名为“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写的是台湾政界法律人的现象。这本书的序是马英九先生写的,他在序中谈到他当年报考法律其父不同意,要他报考政治,三十多年谁也未说服谁,马英九的父亲认为儿子学了法律后“法治观念太强,司法性格太重,守经有余,权变不足”。  相似文献   

15.
5月11日,林洋港先生率“中华台海两岸和平发展策进会”一行22人,风仆仆来到河南郑州。当晚,河南省省长马忠臣先生与他共进晚餐时,林先生动情地说“早就听老一辈讲,我的祖籍在中原。十岁时,日本人占领了上海,他们强迫台湾的老百姓打着灯笼庆贺。我的父辈对我说,你不要忘记你是中  相似文献   

16.
正1998年,我在贵州省图书馆读到陈敏豪的《生态文化与文明前景》一书。该书对中国乃至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深邃见解与精准表达,给予我诸多教益和启迪,对我后来的学术生涯有着极大影响。我对陈敏豪十分佩服和崇敬,虽然没有与先生谋面,但是,正如古人云,读其书"而知其忧患",通过读他的书,  相似文献   

17.
一早上班,有热心同事送书一本,胡建君的《飞鸟与鱼—银饰里的流年》。看到那书装帧的第一眼,我就即刻喜欢上了。16开的方形小本,土黄色硬质仿宣封面,上题着古朴雅拙的书名(后才知为陈鹏举先生所书),书名下一枚圆形的黑白相间的双鱼戏水图。单在外形上,整本书就给人一种纯净古雅之感。当时因上班事多,所以随手将书放进了旅行箱,准备假期旅途中细细拜读。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阅读习惯,无论时间长短,哪怕在市内坐  相似文献   

18.
因了牧惠先生的信任,我拿到了韦君宜先生的绝笔——《思痛录》。这是一本人生自述式的回忆文字,她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着眼于她曾亲历过的诸场运动。没有经历过运动的人,实在难以体会什么叫运动,不知道那种人整人,要人交出尊严、交出人格、交良心,而且说交就交,如同梦餍般的运动有多么非人。读这本书叫我感到无比沉重,我被其中沉甸甸的思考所震撼,其深度使我惊讶地重新认识了韦君宜先生。经过努力,书终于出版了。带着墨香未散的新书,我匆匆赶往医院,见到了久卧病榻的韦君宜先  相似文献   

19.
我忘不了的下午茶是“梁思成先生的下午茶”。这是陈占祥先生之女陈愉庆创作的《多少往事烟雨中》一书中的片断。  相似文献   

20.
在斯蒂格里茨先生所著《经济学》一书中,有一章的题目非常醒目:“像经济学家那样的思考。”言外之意,经济学家与一般人的思考不同,对同一问题、同一事件,经济学家得出的结论与一般人得出的结论往往偏差很大,甚至完全相反。像经济学家那样的思考,意味着更多的理性,更多的智慧。循着斯蒂格里茨先生的训导,我试着在我的小家里过把“经济学家”的瘾,下面是几则家事中的经济学思考。 一、奉献的边际收益递减——贤妻良母难做 10年前初为人妻不谙世事,且从小在夫权统治的家庭中长大,自然向往做一名贤妻良母。先生下厨、买菜、洗衣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