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16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提出建立欧亚伙伴关系的倡议,包括可能吸纳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成员国加入,自此欧亚伙伴关系成为中俄合作新议题。构建欧亚伙伴关系,不仅关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发展,而且涉及欧亚大陆的区域化前景和战略形势。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提出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背景,论述了俄方倡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可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中俄两国在这个新领域进行合作的原则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俄两国农业合作基础深厚并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十九大后中俄两国新型国际合作关系的深化,中方"一带一路"与俄方"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得更加紧密,在"一带一盟"的战略安排下,两国农业合作将创造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对中俄农业合作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一带一盟"对两国农业合作的正向推动作用,阐述了两大战略对接的重要性、相关支撑关系、对远东地区及中俄两国的影响,并探究了通过两大战略对接促进两国农业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俄罗斯在欧亚主义思想指导下,将目光转向东方,试图通过推动更广泛、更具包容性的欧亚合作来营造欧亚战略空间。经营稳固的“欧亚战略空间”是欧亚主义指导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目标。大欧亚伙伴关系是其最新政策化表现。俄罗斯近年来的欧亚转向是其对变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反应,是新时代地区主义方略,也承载着其世界秩序诉求。中国是欧亚战略空间的利益攸关方,是俄罗斯营造欧亚战略空间的关键伙伴,但也需借重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中俄在欧亚战略空间的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复杂地缘情势和挑战,亟需通过文化合作予以应对。中俄有较完善的文化合作机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官方主导、政治驱动色彩浓厚,缺乏经济和社会基础;以双边为主,缺乏多边框架;缺乏欧亚范围内的文化合作统筹和协调机制。中俄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合作还面临如下难题:双方目标、方向分歧;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矛盾与防范心理;民意基础薄弱和双方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短板与社会赤字。中俄应加强战略文化协调,建立立体合作体系,加大战略投入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中俄+”的形式推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合作;加强国际战略传播协作,增进欧亚地区多元文化叙事,共同塑造欧亚大陆的话语权和观念秩序。  相似文献   

4.
同为全球经济贸易大国的中俄两国经贸合作长期滞后,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经贸合作平台。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2015年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为"一带一盟"的对接提供了现实基础,而"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为中俄保持高水平合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中俄经贸合作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基于"一带一盟"深厚的战略基础及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较强的贸易互补性,本文提出"一带一盟"对接要建立成熟稳定的经贸合作机制,推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加强金融合作实现资金融通和设施联通。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国际大格局背景下,把握好中俄两国战略依托关系至关重要。乌克兰危机后,不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促使俄战略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为了摆脱国内外困境,俄下决心加速开发开放其东部地区。当前,过度依赖能源和原材料产业的俄经济进入结构性衰退期,这势必会对今后一个时期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在俄消除战略疑虑,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情况下,进一步拓展两国经贸合作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在中俄自由贸易区框架下,随着两国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逐步加强,双方经贸合作的经济、政治和安全效应将日渐凸显:一方面,中俄双方的商品出口有望扩大,双边贸易额将达到预期目标,中俄双方也将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另一方面,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增强中俄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提高两国在世界事务中的政治影响力,同时有了稳固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中俄也可以就地区和国家安全问题进行广泛合作与磋商,从而在解决区域安全和国家安全问题上的立场更加一致,并在合作中使两国经济远离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与一系列复杂的战略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带一盟”对接对中俄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目前,中俄正处在推进两大项目对接的历史起点上.在“一带一盟”对接之路上,中俄作为对接的主导国家,应牢固坚持两大项目对接的战略方针;高度重视平台、机制和共同法律基础的建设,并在两大项目对接的三个层面或轨道上针对不同情况把握好平台与机制建设的方向;坚持在双边与多边层次上同时推进两大项目对接的路线;大力推进两大项目对接研究领域的合作;注重培育两大项目对接的正确观念与舆论.  相似文献   

8.
邹磊 《东北亚论坛》2023,(3):97-110+128
尹锡悦政府上任以来,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需要,韩美经济关系加速朝着全球化和安全化方向迈进,双方重点推进在供应链和关键技术、各自“印太”经济政策对接以及第三方市场等方面的合作。客观上,有利于强化美国在科技经贸关键领域对华“脱钩”布局,增加美韩在“印太”地区对中国的博弈筹码,助推美国全球基建投资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展开竞争。但与此同时,韩美经济关系中存在深刻的利益冲突,双方合作存在限度;中韩经济关系中也拥有巨大的利益交集,双方合作具有韧性。中国可采取积极对接、主动塑造的对韩经济外交策略,稳定中韩两国合作基本盘,创造更多的共同利益交汇点。  相似文献   

9.
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前景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合作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重点,直接关系到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虽然目前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但双方的能源合作与两国能源供需状况并不协调。采取措施推动双方能源合作,成为两国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从战略角度来考虑,推动双方的能源合作已经成为加强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中俄两国在太平洋、北冰洋等海域存在诸多共同的海洋安全目标和利益,双方的海洋安全合作不仅可以在理论层面丰富发展国家间海洋安全合作的内涵,也可在现实层面改善两国的海洋安全环境,维护两国海洋安全权益,同时为全球海洋安全治理做出贡献。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俄关系的相向而行给中俄海洋安全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外交环境。中俄两国多层级、多领域的合作机制,为两国海洋安全合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交流沟通平台。北极地区作为新疆域为中俄海洋安全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向东看”发展政策也在不断拓展双方共同的海洋安全利益。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的海洋安全合作也面临着“互信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海上防卫方向不完全重合、世界海洋安全环境的复杂与敏感”等问题。在此情况下,通过加强中俄海洋经济的合作、积极构建海洋安全利益共同体以及合理规划中俄海洋安全合作的重点方向和拓展空间,可有效应对双方海洋安全合作面临的挑战。同时,推动多边海洋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为新时代中俄海洋安全合作的深化保驾护航,也有利于促进全球海洋安全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张弛 《东北亚论坛》2021,30(2):85-99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竞争性地区主义的兴起成为亚洲合作中的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不过,竞争性地区主义对于亚洲来说并非一个新事物,而是长期孕育在本地区合作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特朗普的上台和中美竞争的加剧,亚洲竞争性地区主义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向:以经济为出发点的合作导向逐渐让位于安全,国际制度日益成为大国权力博弈的工具,制度竞争的内容也从表面的规范之争迈向背后的理念价值之争。这种变化对中美关系发展、地区中小国家的战略选择、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亚洲合作的前景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为了防止亚洲竞争性地区主义的发展滑向恶性竞争,包括中美在内的泛亚各国,应努力促使"印太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两大机制之间形成某种程度的兼容共存,避免两者成为完全对抗的国际机制,并在部分特定领域共同为亚洲各国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2.
亚太地区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一方面,区域内的国际合作正在拓展,一个能够带来区域稳定和安全并得到普遍认同的体系正在形成。另一方面,亚太国家之间争夺地区内影响力的对抗和竞争的危险性日益加重,甚至有可能导致公开冲突并阻碍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为此,继续构建一个囊括地区内所有国家的,以合作、互信、对等安全为基础的新机制十分重要。亚太地区的发展直接影响俄罗斯联邦的利益,俄罗斯倡导要确保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以及囊括所有亚太国家的建设性合作。近年来,俄罗斯政府特别重视促进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该地区是俄罗斯实现亚太地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开展同中国的合作,进一步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于俄罗斯贯彻经济战略、实现经济现代化、融入亚太地区的经济空间,都具有原则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培清  杨楠 《东北亚论坛》2020,(1):26-41,127
北极国际格局十分复杂,中美俄三国在北极的关系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复杂态势,在北极利益的争夺之中也保持着多领域的合作,在不同象限有不同的"朋友"或"敌人"的定位,任何简单化的解读都无法厘清相互之间的关系。三国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战略逻辑导致俄美合作回旋空间缩小而冲突持续存在,中美竞争导致美方伤及自身,俄罗斯虽然试图"转向自身",但中俄两国北极合作将继续深化。中美俄作为重要的北极利益攸关方,应探索北极合作新模式,维护北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王郦久 《和平与发展》2012,(1):16-19,67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美俄三边关系进入以合作为主的新阶段。在普京重新出任总统后,美俄能否在欧洲反导问题上形成共识,将成为影响美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中美俄三边关系将会是各国在争取自身战略利益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妥协,将彼此间的竞争控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基于美国实力相对衰弱、俄中实力上升、解决全球性和地区问题上需要合作等因素,三国关系仍可能以继续保持建设性合作的基本态势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世界金融体系、区域金融布局、本国经济金融发展和政治影响力等方面的考虑,中俄两国相继提出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通过对两国经济、金融、政策、基础设施和人才等多方面的现状比较可以发现,上海相对于莫斯科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优势更加明显。但作为战略目标相近、地理位置相邻的两个大国,在未来两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对于战略空间、金融资源、金融创新和货币领域的竞争将不可避免。因此,建议在竞争的同时,还要加强政策、资本市场、货币领域的合作,力争实现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Sino-Russia relation is a kind of new state-relationship,which is based on the long-term political,economic and security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of two countries.Mutual respect,equality,and mutual benefit are the basis of this relationship.China and Russia should strengthen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s so that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can be consolidated further.President Xi Jinping's visit to Russia opens up new opportunities for pragmat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相似文献   

17.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始终是两国政府、学术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虽然近几年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上滞后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与两国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不相称。因此,如何继续推进和深化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现已成为两国政府面临的共同任务。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开发战略的实施,中俄区域经济合作迎来了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殷红 《东北亚论坛》2012,21(1):106-112
2009年9月中俄两国首脑正式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自此,我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东部开发互动合作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在制定和落实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战略的诸多工作中,政府管理协调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除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东北振兴司负责政策制定和统一规划、协调沟通之外,东北地区缺乏地区性对俄合作的协调机构,而长期以来的对俄合作中,形成的是各自为政、独自行动甚至是恶性竞争的不良局面。基于对俄罗斯远东国际合作协调机制经验的分析,当前亟须建立东北地区对俄乃至对东北亚国际合作的地区性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As China expands its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 in Southeast Asia,is Chinese aid beginning to emulate international norms and practices or instead establishing its own distinct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ssistance? This essay argues that China’s socialization into international norms varies with the thickness of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In Cambodia and Laos,China’s aid program shows signs of alignment with international aid practices. At the regional level,however,China is beginning to act more like a norm-maker. Through expanding its financial support for select regional initiatives,Beijing is bolstering its ability to shape the norms and practic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al institutions. China’s rising ODA in Southeast Asia poses a potential challenge to Australia’s influence in the region,but also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greater diplomatic engagement and cooperation in suppor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