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冷战结束特别是“9·11”后,中美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显露出新的特征。不能再沿用冷战时期以及此前的单线或平面思维方式,将国家间的关系看成是“非敌即友”的关系。目前中美俄三国在诸多领域都是合作伙伴。三国在地缘战略和传统安全上是竞争对手,这不仅不是三边关系的主要方面,而且成为一种压力,促使三国重视发展三边关系。加上共同利益的驱动,三国都积极发展同另两方的关系,寻求合作,避免对抗。为了三国的自身利益及世界的和平、安全与发展,中美俄应该摈弃冷战思维和传统的权力政治思维,本着和平、平等与协作的原则,建构以互补互利、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型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强 ,利用国际制度规范国家间的关系 ,正在成为中美俄三国处理相互关系时的一种共识。由于价值观念和利益取向的不同 ,中美俄三国在国际制度框架下开展合作的过程中 ,各行为体之间经常会产生对国际制度的背离现象 ,其中美国表现得最为严重。如何看待中美俄在国际制度框架下既合作又背离的现象 ,正在成为国际制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俄北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资源开发、航道利用、军事安全等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国家利益。由于两国的客观情况与主观判断不同,中国北极利益的实现,需以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得以实现或未受侵害为前提。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关系总体上是俄强中弱、俄占主导,在中俄北极关系的发展中,中国应以参与北极环境保护合作为基础,资源开发合作为重点,进而在航道开发利用、军事安全领域寻求机会。中国和俄罗斯应在"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北极合作,实现两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的中美俄关系在力量对比格局、互动基本内涵等方面都完全不同于冷战时期的中美苏关系."9.11"事件虽然使三国关系发生重要变化,但也没有改变冷战后中美俄关系发展变化的大趋势.三边关系中合作-竞争的内涵更为明显,中国在三边关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在地缘政治视角下,北极地区一直是美俄两个大国进行战略博弈的舞台。纵观20世纪,美俄北极关系经历了从冷战时期的剑拔弩张到冷战结束后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转变。21世纪以来,北极地区的快速变化使其战略价值不断提升,美俄两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都在北极展开了积极的战略部署。乌克兰危机发生之后,陷入"新冷战"格局的美、俄更加重视对北极地区的争夺,两国的北极关系日趋紧张。美俄北极关系不仅是其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影响北极乃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应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王郦久 《和平与发展》2012,(1):16-19,67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美俄三边关系进入以合作为主的新阶段。在普京重新出任总统后,美俄能否在欧洲反导问题上形成共识,将成为影响美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中美俄三边关系将会是各国在争取自身战略利益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妥协,将彼此间的竞争控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基于美国实力相对衰弱、俄中实力上升、解决全球性和地区问题上需要合作等因素,三国关系仍可能以继续保持建设性合作的基本态势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平与发展》2021,(4):26-46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美俄三角关系的地缘战略意义再度凸显,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影响国际战略格局与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国实力持续上升,中美俄三国实力对比在动态变化中呈现新的平衡,三国战略角色定位发生变化,三角互动呈现竞争、合作、冲突、博弈等更为复杂的模式。中美矛盾成为三角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矛盾,美俄关系竞合两分,中俄战略合作全面提升。未来一段时期,美国仍将在三角关系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伴随中美战略竞争长期化,俄罗斯发挥平衡者作用的空间进一步增大,或在中美之间扮演有倾向的战略平衡者。  相似文献   

8.
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的北极政策相对温和,利益认知多元化并倡导北极合作。在实际行动中,美国的表现不及俄、加等国强势,这突出体现在其北极政策进取性弱、行动能力落后等方面。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有美国实力相对衰弱、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北极利益危机感不同、国内不同势力相互掣肘等。同时,对美国政府当前的北极"弱势"更须从长时段和全局角度来考察。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中国和美国一直在重新定义它们的国际角色,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力量和经济增长模式重新恢复平衡的环境中,俄中美三国正力图构建一个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的国际格局。运用SWOT经济分析方法对俄中关三国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可以看出三国由三角关系走向三边关系是具有必然性的。由这一点出发,我们才能在后危机时代有效地把握世界格局的走向,维护国家利益,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印度洋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局,中美印在印度洋的博弈互动进一步展开。三国力量格局的变迁与政策理念分歧,有可能激化潜在矛盾,但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反恐、反海盗等共同利益,又增加了三国合作的空间。三国在印度洋既有合作,也有对抗,将呈现"非盟非敌"态势。三国应共同努力,通过大国协调、机制建设与功能性合作等,构建有序竞争的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雷 《东北亚论坛》2021,30(1):115-126
中俄所提出的两大倡议分别代表了各自在国际制度竞争有所加剧背景下的本国利益需求。二者都以拓宽欧亚经济合作渠道为首要目标,但是它们在原则、方向、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是相互关系的不利因素。为了协调国际规则的制定,中俄确定对接两大倡议。一方面,中俄两国希望通过制度合作制衡美国霸权;另一方面,中俄在欧亚地区的一致性和冲突性并存,双方需要一个协调关系的制度框架。中俄两国既有以制度合作在国际体系层面应对美国压力的意图,也希望在地区范围内协调彼此关系。两大倡议的对接将增强国际社会新兴力量在国际制度体系构建和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化解中俄双方潜在的矛盾,推动欧亚区域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对美国战略认知的演变过程分为友好合作、竞争凸显和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俄罗斯的强势外交和安全政策,表现为俄罗斯对美国和北约的强硬战略姿态以及追求超出自身相对实力的外交和安全目标。俄罗斯战略认知的演变与俄美两国的利益冲突之间有着相互塑造的关系,但是俄罗斯战略认知的变化并不仅仅取决于利益考量。俄罗斯之所以把北约东扩、乌克兰走向、叙利亚局势等看得如此重要,不惜投入大量资源,这是与塑造俄罗斯战略认知的历史和心理因素是分不开的。美国采取的许多对俄政策和行为,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些因素,才被俄罗斯看作是“侮辱性”和“威胁性”的,从而导致了双方敌意的螺旋式上升。由于俄罗斯独特的历史记忆和大国情结,俄罗斯对俄美两国的利益冲突作出了激烈的回应,这些回应虽然不利于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和整体利益,但却是可以理解的。随着俄罗斯对美战略认知的逐步定型,俄美关系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所谓的“重启”。从俄罗斯对美战略认知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战略认知自身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在受到利益冲突影响的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从而使得国家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未必完全遵循理性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research examines China’s official perspectives 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U.S.-China-India relations by surveying official, quasi-official, and some most relevant scholarly publications. China’s official line has always emphasized the bilateral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fending off any third-party interference, including tha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Neither Chinese leaders nor the regime’s official media outlets would speak of China–India relationship with a triangular framework (with a rare exception of the Russia–India–China triangle). 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evolvement of U.S.-India military cooperation, the Chinese official line remains unforthcoming about whether such developments have direct implication for China’s security or national interests. Chinese core official media has in fact minimized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dea that containing China i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any cooperation between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4.
任何联盟内部都存在联盟困境(即"被抛弃"与"被牵连")。在"美主澳从"的澳美同盟中,澳大利亚也面临着联盟困境:如果强调战略自主性则担心"被抛弃";如果强化澳美同盟则担心"被牵连"。在中国快速崛起、美国战略收缩和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澳大利亚认为有限升级澳美同盟——对美国欲"距"还迎——是其缓解联盟困境的理性选择。首先,有限升级澳美同盟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被抛弃"的风险,而且有望提升地区影响力,同时有助于提升澳在中美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其次,由于中美两国仍将长期维持"斗而不破"的状态,澳大利亚"被牵连"至中美军事冲突中的可能性很小,而当下澳美同盟的有限强化对成熟稳定的中澳关系冲击总体有限。澳大利亚为了缓解联盟困境、提升外交地位,有限升级澳美同盟,不仅使澳大利亚收益颇丰、成本可控,收益大于成本,而且中澳关系保持有限紧张是符合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张弛 《东北亚论坛》2021,30(2):85-99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竞争性地区主义的兴起成为亚洲合作中的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不过,竞争性地区主义对于亚洲来说并非一个新事物,而是长期孕育在本地区合作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特朗普的上台和中美竞争的加剧,亚洲竞争性地区主义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向:以经济为出发点的合作导向逐渐让位于安全,国际制度日益成为大国权力博弈的工具,制度竞争的内容也从表面的规范之争迈向背后的理念价值之争。这种变化对中美关系发展、地区中小国家的战略选择、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亚洲合作的前景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为了防止亚洲竞争性地区主义的发展滑向恶性竞争,包括中美在内的泛亚各国,应努力促使"印太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两大机制之间形成某种程度的兼容共存,避免两者成为完全对抗的国际机制,并在部分特定领域共同为亚洲各国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石油需求快速增长,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石油短缺成为我国未来时期能源安全的主要矛盾。中俄两国石油合作互补性强,俄罗斯石油的总储量约为200亿吨,而我国从俄罗斯和中亚的进口只占7.5%[1]。两国石油合作具有广阔前景,但也存在许多波折和问题。通过对普京两任总统期间的石油战略分析,可以对中俄石油合作的前景进行理性的预测,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合作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际社会的竞争、经济利益的互补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是形成中、俄、日三国关系框架的综合因素 ;而中、俄、日经贸合作与政治协作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又为三国构建利益关系框架的进程带来了现实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中、俄、日必须克服“冷战”思维 ,注意解决热点问题 ,在实现市场对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做出共同的务实性努力 ,才能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同时 ,强化亚太经济圈的主体部位与核心作用 ,牵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格局的危险图谋 ,为国际政治与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世界,俄罗斯和美国是遭受恐怖主义威胁最为严重的两个大国,反恐战略在俄罗斯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俄美两国在反恐战略的形成、恐怖主义威胁判断、反恐目标、军事反恐战略实践和国际反恐合作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别。随着俄美领导人的更换,两国反恐战略都在调整,并且选择了不同的战略取向。反恐是俄美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但俄美反恐战略的分歧可能导致双方之间爆发摩擦乃至冲突。  相似文献   

19.
The Sino-Russia relation is a kind of new state-relationship,which is based on the long-term political,economic and security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of two countries.Mutual respect,equality,and mutual benefit are the basis of this relationship.China and Russia should strengthen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s so that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can be consolidated further.President Xi Jinping's visit to Russia opens up new opportunities for pragmat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