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可能性进行有效预测对于安置帮教部门和社会管控部门加强特殊人群管理,预防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目的:通过对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原因的分析,就如何预防和减少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提出针对性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重新犯罪人员和初次犯罪人员进行测试,通过面谈法对重新犯罪人员进行调查。结论:重新犯罪人员偏执型、反社会型和边缘型三个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初次犯罪者,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由个体和社会多方面原因造成。  相似文献   

3.
刘国旌 《政法学刊》2009,26(1):105-108
解教释放人员犯罪被判刑入狱后,并没有彻底改造,反而总结作案失败的经验,研究、揣摩侵害对象的心理和寻找立法及管理环节存在的漏洞,由入狱前的犯罪“一面手”变为犯罪的“多面手”。因此,研究解教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特点和审讯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审讯对策,是提高办案质量和对解教释放人员重新犯罪打击处理率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是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监狱在对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的工作中,要重点考察罪犯的重新犯罪问题,较为科学地预测罪犯刑满释放后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为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同时,社会相关部门应根据监狱提供的预测结果,做好相应的衔接管控、帮教救助等工作,有利预防和减少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导致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刑释(解教)人员出狱(所)后无基本生活保障是最直接的原因。由于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较之计划经济时期已发生了较大的转移,故传统的安置帮教办法难以再沿用。国家只有采取务实的态度,先将其纳入低保,保证刑释、解教人员一出监所就有饭吃,使其有基本生活保障,再置于社区直接监督管理之下,帮其渡过危险期,才能有效降低重新犯罪率。  相似文献   

6.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问题及其对策姜运华重新违法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做好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以下简称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减少重新犯罪、促进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治安综合治...  相似文献   

7.
未满18岁的刑满释放少年的重新犯罪率远高于成年刑满释放人员,因而成为社会帮教工作的重点对象。由于导致刑释少年重新犯罪的因素各不相同,不同个体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也有很大差别。笔者对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近年来所释放的所有上海籍刑释少年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筛选出15项对刑释少年重新犯罪有较显著关系的个性和情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计算刑释少年个体重新犯罪可能性(概率)的回归方程计算公式。该研究成果可供少年管教所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在少年犯和刑释少年中确定重点帮教对象和帮教措施。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东海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安置帮教社会化帮扶新模式,于2010年创建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通过协会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化帮扶,努力增添安置帮教工作新助力,最大限度减少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通过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开展帮扶救助,实现企业安置166人,免费技能培训238人,自主创业帮扶26人,投入帮扶资金34万元;实现社会...  相似文献   

9.
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要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监狱机关必须坚持把教育人、改造人放在第一位,努力把罪犯教育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地方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衔接机制,认真落实帮教安置工作,运用法制、经济、社会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群防群治,预防和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刑事犯罪重化的表现。我国刑罚执行的质量和效果欠佳、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标定,以及社会帮教不到位、罪犯缺乏劳动技能、难以自立等都可能导致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要使犯罪人真正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不仅需要推进监狱改革,进行提高矫正质量的制度改革和一系列具体措施的实施与完善,更需要全社会理性地接纳和对待犯罪人在观念上的更新。  相似文献   

11.
王应举  陈娟 《人民调解》2012,(11):21-22
江苏省徐州市司法局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3500多名,帮教率和安置率均达到100%。2012年上半年全市接收刑释解教人员1671名,其中刑释人员1476名,解教人员195名,落实帮教1671人,帮教率达到100%,安置1668人,安置率达到99%,无一人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12.
抓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也是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帮教安置工作,是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的需要.也是当前社会稳定工作的需要,因此,在现阶段,积极探索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系统化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刑释人员重新犯罪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综合影响的结果,社会歧视、就业无门等仍是其主要诱因。针对此,需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接茬帮教安置:对接轨制,营造尊重人权和宽容包含的社会氛围等对策来控制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14.
重新犯罪,是指行为人在相对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实施了两次以上的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只是重新犯罪的一种或一个层次。在犯罪研究中,使用较为广义的重新犯罪概念,而不局限于刑法规定的累犯的概念,是为了便于从大量实际存在的重新犯罪的现象中探讨重新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综合防治对策。近期我国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的人员,在一定时间内重新犯罪的现象十分严重,重新犯罪率上升,  相似文献   

15.
史靖宇 《人民调解》2012,(10):23-23
这是一封刑满释放人员饱含深情的来信,司法局工作人员进行了整理。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特殊人群生存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感受到安置帮教工作者肩上使命的重大和光荣,感受到社会企业安置帮扶刑释解教人员的慈善义举和社会公益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其中,监所“三无”和“老病伤残”服刑在教人员释放解教的衔接安置问题尤为凸显,多年来逐渐形成了监所释放难、地方安置难和刑释解教人员融人社会难等工作瓶颈,不仅给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教育改造和安置帮教工作职能增加了负担,也直接影响了首都社会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7.
《人民调解》2008,(3):20-20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新滩乡莲花村村民丁某某曾因违法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服刑期间因屡屡立功,由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1996年他刑满释放回乡创业,获得成功后他又帮助乡亲共同致富,被村民们一致推选为村主任。10多年来。他倾心倾力真情帮教刑释解教人员百余人。无一人重新犯罪,并创办了江西省唯一的由刑释解教人员投资农业开发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  相似文献   

18.
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对策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海涛 《法制与社会》2010,(29):129-130
刑释解教人员的再犯罪已经是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并加以预防,将会严重的威胁到社会的安全,这对于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无疑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因此,预防刑释解教人员的再犯罪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分析刑释解教人员再犯罪的特点,原因入手,全方面的提出预防刑释解教人员再犯罪的对策及建议,其中改革社会帮教是主要的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19.
李生荣 《法治纵横》2013,(13):59-60
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是保障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帮人、育人实现“灵魂再塑”的社会系统工程,深入扎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对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  相似文献   

20.
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以下简称释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包括安置和帮教两个环节。其中,安置是基础,是手段;帮教是方向,是目的。没有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有效安置,根本就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帮教。因此,安置是第一位的。释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以预防其重新犯罪为直接工作目的,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项工作应更多地体现出人文关怀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也就是说释解人员的安置就业工作,已不再是一种国家的强制性安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